为什么说春秋之前的战争,不是以砍死人为目的的?

因为那时候各国打仗只是彰显实力,只要取得战败国家的认可就够了,不需要把对方打死灭掉。这一点跟战国时期以吞并灭国,扩张领土的战争目的是截然不同的。

我们都知道,武王伐纣建立周王朝后,对其族内亲属及立功大臣进行分封加爵,建立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后来基本都通过联姻等方式来加强彼此之间关系。等到春秋初期,各诸侯国之间或多或少都有亲属联姻的关系,加之那时候周天子尚还有些许话语权,各国之间轻易不敢进行战争,即使战争也多是荣誉之战或认可之战。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大家庭之间各兄弟亲属之间互相较量,我把你打败了,你就要承认我霸主的地位,或者依附于我。

另外周朝建立后,周公制礼设乐,对各项社会行为制定了详细的礼仪制度。春秋时期,进行战争需要名义和缘由,也就是“出师有名”,并且讲究“不加丧”,“不因凶”。毫无理由地对他国发动战争会遭到天下诸侯国的唾弃,被认为是“无信无义”的国家,士族、能人都不屑为这样的国家效力!

师出有名之后,进行战争前还要递交战书,战书上要说明我要打你,地点在哪,约定时间几点,你敢来吗?不来就认输,认我做大哥!战书派使者去送,并且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如果使者被斩,我就可以对你发起灭国之战,吞并你的地盘,这样别国也不会说什么。

战争开始前,双方要进行布阵,且布阵期间步兵不可趁虚而入。等摆好了阵势,双方开始拼杀,玩一波斗智斗勇的阳谋,对方被你打得心服口服后,叫声“大哥”,好了,收兵回府,收个小弟。

也因此,我们说那个时候的战争以礼仪性为主,大国彰显实力即可,很少出现战国时期大国吞并小国,甚至坑杀几十万人的惨烈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