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难逃的出处
插翅难逃出自中国古代的历史典故《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详细介绍如下:
一、插翅难逃的典故起源:
按照《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的记载,这个故事发生在西汉初年,当时平津侯主父偃是刘邦的舅舅,也是刘邦登基后的重要辅佐者之一,主父偃因为功劳卓著,被封为平津侯,并被派遣去平定刘邦的叛乱。
主父偃去世后他的妻子被人诬陷为刺杀了几位大臣,并陷害了主父偃的兄弟主父偃。主父偃的兄弟们于是向刘邦诉冤,但刘邦却很难相信他们的话。于是主父偃的弟弟提出了一个绝妙的计策,他让一个人拿着鸟的翅膀,然后在刘邦面前展示。
这个人说只要将这对翅膀插进土中,就能让鸟从土中长出来,刘邦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于是主父偃的弟弟指着这个人的鼻子说,您不相信这对翅膀插进土中能让鸟长出来,为什么却相信别人诬陷我们呢,刘邦听后恍然大悟,立即派人调查,最终还原了真相,为主父偃平反。
二、插翅难逃的含义:
插翅难逃的含义是指无论如何逃脱都是徒劳无功的,就像鸟儿即使插上了翅膀,也无法从土地中飞走一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罪犯或者作恶多端的人,无法逃避正义的追究和惩罚。
插翅难逃在现代汉语中经常被用来形容坏人无论如何逃脱都会被追究到底的情况。在法律制度日益完善的社会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不管分子如何设法逃离终究会被法律的长臂追捕到。
三、其他类似的成语:
除了插翅难逃,汉语中还有一些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腹背受敌等,这些成语都在形容分子无法逃避正义追究的情况,强调了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惩罚的道理。
成语插翅难逃虽然出自古代典故,但在现代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提醒人们不要以为自己可以逃脱法律制裁,无论犯罪多么狡猾,最终还是会被追究到底。这也是对正义法治的一种肯定和保护,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