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睡觉?了解7个原因,巧妙设计睡前活动,帮助孩子爱上睡眠。

莉莉(化名)的孩子都2岁多了,大部分都愿意11和12上床睡觉。每次晚上莉莉和孩子都要打睡眠战,因为只要莉莉一告诉他们该洗澡睡觉了,孩子们就开始发疯,哭着不想睡觉。最后几乎是在莉莉的大呼小叫和孩子的哭声中结束。

孩子有了独立意识后,总是喜欢按照自己的气质睡觉起床,这让父母很头疼,很担心。如果按照孩子的意愿睡觉会对孩子的生物钟造成紊乱,此时家长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适当的干预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孩子不愿意睡觉?解决孩子每天晚上的睡眠打架,所以设计睡前活动事半功倍。

“睡前活动”简单来说就是让孩子在睡觉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大人的世界里,忙碌了一天,终于可以躺在床上睡着了。但当我遇到一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时,我哭了,“我不想睡觉,我想玩。”他们的反抗会让家长头疼。孩子为什么要熬夜?一般有七个原因。

孩子不累。

如果强迫孩子在精神饱满的状态下睡觉,对孩子来说是非常痛苦的。这时候他们势必会通过各种方式苟延残喘:喝水,上厕所,甚至直接通过哭来反抗。

晚上临近就寝时间孩子还是特别清醒,所以家长要考虑孩子白天是否睡得太久(尤其是下午)。或者孩子不想睡觉是因为白天没有适当的运动,不觉得累。

这孩子工作过度了。

大部分孩子在晚上6~7点的生物钟睡眠周期内会感到疲劳,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睡得太早,起得太早,不容易照顾到。甚至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早点上床睡觉,故意推迟孩子的就寝时间。

这种情况下,孩子容易过度疲劳,身体分泌大量肾上腺素,从而促使自己进入兴奋状态。这时候家长要花时间和精力帮助孩子冷静下来,孩子才能入睡。

儿童的好奇心

孩子们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当孩子们躺在床上不困的时候,他们的耳朵和眼睛在注视着房子里的任何动静。一个莫名其妙的声音或者客厅的电视声都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孩子会渴望知道环境中会发生什么。

如果孩子想顺利入睡,家长应该在孩子入睡的时候保持环境安静,或者播放一些适合睡眠的轻音乐,给孩子讲一个小故事,帮助孩子快速入睡。

儿童恐惧

随着孩子记忆力和心理的发展,会开始对黑暗中的事物产生恐惧心理。如果孩子睡着后父母曾经离开过,孩子就会醒来,失去父母给予的安全感。从那以后,孩子就会害怕睡着。当这些对黑暗中事物的恐惧无法消除,担心父母离开时,就会出现不想睡觉的情况。

父母的影响

“你不睡,为什么要我先睡?”我相信这是大多数孩子被强制按时睡觉时的内心想法。如果父母经常熬夜,孩子不按时睡觉还要求我按时睡觉是不公平的。所以如果父母想让孩子按时睡觉,首先要自己做到。

分离性焦虑

0-6岁的孩子在入睡时容易产生“分离焦虑”,导致晚上入睡时喊“我不想睡”。但其实这是因为孩子不敢和父母分开睡(为了分房睡)。如果孩子有这样的分离焦虑,家长可以考虑延长分房睡觉的时间,然后平时多陪陪孩子,给孩子安全感。

怎样设计睡前活动比较有效?陪孩子玩一会儿或者让孩子自己看书,家长玩手机就能让孩子安心睡觉,是不是很疯狂?以下是设计睡前活动的四个要点,帮助家长更好地设计和安排睡前活动。不用全部都用,选适合孩子的就行。

给孩子留出足够的睡前活动时间,至少1小时。

不足半小时的睡前活动,兴奋的孩子很难自然快速入睡。可能孩子刚热身完体验就开始了。不要把睡前活动当成一种公平,这样孩子会感到紧张和压抑,故意消磨父母的时间,甚至提出各种奇怪的要求,甚至不想入睡。

确定孩子的最佳睡眠时间后,在此基础上,留出足够的时间与孩子进行睡前活动,至少一小时。亲身体验过睡前活动,你就会明白睡前活动对孩子的睡眠是多么有效。

睡前不要让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

研究表明,睡前爱看电视的孩子会导致更严重的睡眠问题。长此以往,孩子会更加难以入睡,睡眠时间也会减少。看电视和电子产品的影响有后遗症。也许一两天看起来对睡眠没有太大影响,但长此以往,孩子会容易出现睡眠障碍,难以入睡。

坚持睡前活动,尽量不要改变时间。

为了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家长要长期坚持睡前活动,今天不按时按量完成,过几天就不想做了。这样孩子的睡眠问题很快就会恢复原形,不要因为今天的任何事情而推迟1~2小时的就寝活动或提前,不利于孩子睡眠习惯的形成。

可供参考的3项睡前活动

1睡前15分钟陪孩子读书:读书对孩子的好处不言而喻,可以学到书中的知识。而且,孩子听着父母熟悉的声音更容易睡着。

2和孩子玩有趣的游戏(睡前活动前半小时):如果孩子怕黑,有心理恐惧症,家长可以和孩子玩“影子游戏”。关灯后,用手电筒照墙上孩子的影子。游戏结束后,给孩子讲影子游戏的原理,让他们知道黑暗并不可怕,克服内心的恐惧。

3和孩子谈谈今天发生的事情:孩子每天都会经历很多事情。如果孩子还处于语言学习期,家长可以利用睡前活动来安排这个时间,鼓励和引导孩子说出今天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既能帮助孩子回忆,又能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孩子晚上不想睡觉的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孩子是不是因为某种心理原因,没有感觉到累或者不愿意睡觉。针对孩子不愿睡觉的问题,家长可以很好地利用孩子对习惯行为的渴望和依赖,专门设计一套睡前活动,帮助孩子爱上睡眠。

第一步:了解孩子每晚的睡眠时间,再做计划。

以下是1~5岁儿童白天午睡,晚上睡觉所需的时间(单位:小时)

尽早开始第一次睡前活动,家长要保证所有活动至少持续一小时。不要为了形式而急于结束睡前活动,否则即使活动结束了,孩子还是会犯困。

第三步:睡前营造活动环境很重要。

睡前活动的安排要平静,可将室内灯光调暗,营造一种温和安静的氛围,可使孩子从白天活动的兴奋状态自然转变为夜间休息的状态。

第四步:选择的睡前活动要安静平和。

为了让孩子顺利入睡,睡前讲故事、听有声书、听慢音乐都是不错的选择。选择睡前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在恐惧中入睡,也是为了帮助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浪费这一个小时的睡前活动。

第五步:睡前活动是“诱导睡眠的行为”,也是“亲子活动”

不要把睡前活动当成任务或者无意义的诱导睡眠行为。在这一小时的睡前活动中,也是加深亲子关系的最佳时机。在整个过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父母也可以教给孩子一些知识和道理。不要小看这一个小时,它会对孩子的性格和智商产生很大的长期影响。

孩子可以从规律和习惯中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心理上的依赖。如果孩子到了该睡的时候不想睡,家长首先要反思是不是育儿方式有问题。给孩子安排睡前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孩子快速入睡,还有以下好处。

有利于孩子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有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群人被封闭在一个像山洞一样的小黑屋里,与世隔绝,不分昼夜。他们想睡就睡,想醒就醒。一段时间后,恰好大部分人的机能周期是25小时,有的人是16小时或者30小时。

这组数据表明,如果家长不干预孩子的睡眠时间表,很可能导致孩子的生物钟紊乱,不利于身体和人格智商发展。相反,合理安排睡前活动,有利于孩子生物钟的正常运转。

提高儿童睡眠质量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普及,家长和孩子都习惯性地在睡觉后通过玩电子产品来放松。而网上的刺激信息,让孩子更加兴奋,无法入睡。合理安排睡前活动,可以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逐渐放松,让孩子形成自然的睡眠习惯,孩子的睡眠质量会更高。

获得安全感和依赖感

孩子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不同的事情,一旦出现一些自己一生中从未遇到过的事情,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恐惧。但是一旦这些新东西被孩子经常使用,这种恐惧感就会消失。所以,如果家长利用孩子对这种习惯的依赖,设计一套睡前活动,等孩子习惯了之后,在睡眠和夜晚会逐渐没有恐惧感,入睡会更快。

增进亲子感情

很多上班族的父母工作忙的时候很少陪孩子。父母不了解孩子,孩子对父母没有感情。这时,家长进行睡前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睡前活动不仅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睡前的仪式感,家长也可以通过互动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