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收敛的成就标准

1.自我照顾和自我保护

小学一年级,经常能看到不会穿鞋系鞋带,不会整理书包文具的孩子。他们很容易被同学嘲笑,造成心理压力,对孩子的心理和性格发展非常不利。

所以在幼小衔接中,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学会照顾自己,比如:穿上第二天晚上准备好的衣服;知道起床后马上洗脸刷牙;检查书包和其他应该携带的物品;正确饮食,筷子使用自如,不挑食。

进入小学后,孩子有更多的时间独立行动。要教育孩子注意出行安全(包括过红绿灯、过人行横道、不与陌生人同行、遇到危险找警察叔叔)。)、校园安全(包括不玩危险游戏、危险动作、不与同学追逐打闹、不玩刀具和削尖的铅笔等。).)。

2.心理适应和沟通技巧

有的孩子会被人际关系问题迷惑:小学老师不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和自己有近距离接触,所以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不想学老师教的课程;随着课程和环境的变化,孩子们之间出现了竞争和小团体。

所以要告诉孩子小学可能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带他们去小学转一转,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小学充满期待。一定要避免负面的暗示,比如“上小学就不能玩了……”,这样会让孩子对上小学产生抵触情绪。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出去,鼓励孩子和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分享他们的食物和玩具,邀请朋友到家里,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招待客人。

3.学习兴趣和习惯

大量数据证明,无论是身体准备、学习适应准备、社会适应准备,首先是孩子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单纯的让孩子多学点小学知识,往往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得不偿失。家长可以把希望孩子学习的东西融入到游戏和亲子阅读中,让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和孩子比赛看图说话,一起大声朗读书中的内容,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话描述故事,提高阅读能力;数学是可以在生活中学习的。家里和超市货架上的水果可以帮助孩子随时随地学习数数和计算,保持孩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03813845.jpg

也可以和孩子玩游戏,模拟小学生:

包括早上起床后带上学习用品,准时到校;当我听到铃响时,我走进教室,坐在座位上,把书包放在课桌里。老师来到教室,站起来跟老师打招呼;上课正确做,认真听讲,说话前举手等一整套学习模拟程序。

4.学习质量

这一点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所以因为是跨学科的,所以称之为素质。具备这样品质的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所体现。

(1)注意力是否集中;

(2)遇到困难能否坚持不放弃;

(3)是否有自己的想法,敢于质疑。

wo 20150206628892925453 . jpg

5.阅读和写前技巧

预读能力是学习的关键,如:理解文字是一种符号,与图片、实物相比只是抽象的;幼儿园老师经常给孩子讲得很生动,经常列举和描述很多细节。而在小学阶段,孩子要面对的术语很多,指令也比较笼统,所以需要孩子通过绘本等书面语言适当接触一些抽象词汇。

幼儿园不要求写字,但是会通过游戏和绘画来培养孩子写字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如:坐姿和握笔姿势、空间和方位知觉、对田字格和四线网格的熟悉程度、能够规范地画小圆和直线等也可以有意识的带孩子在家里玩一些类似的游戏。

6.任务和规则意识

这对孩子融入群体,培养专注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父母可以不时地解释他们能做的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比如传达信息和重复计划。一旦儿童接受任务,他们必须确保这些任务在实地得到执行。

blob.png

幼儿园虽然规则很多,但是相对宽松。进入小学就不一样了。孩子需要遵守更多的校规和社会规则。父母可以制定一些家规,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让孩子逐渐明白并坚持遵守。如:和人打招呼,别人说话时认真安静地听,犯错后真诚道歉,饭前便后洗手,按时睡觉。但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家庭成员都要遵守这些规定,否则孩子会不知所措。

7.良好的作息和时间观念

调查发现,家庭在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上有很大的缺失,导致孩子习惯了拖延和磨蹭。很多一年级的孩子起床、上学、上课、作业时间都有问题。小学低年级普遍存在一种情况,就是孩子写作业的速度惊人。做的慢的孩子不会,但是不会纠正做和玩的习惯,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所以在幼小衔接中,通过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帮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是绝对必要的。

l 6 khypetityma H2 UMD 1 opnq 2 satyakjjt 6 unzgvrbzntagoucgyqwm 2 xz 5 ax 3 rmljlczjwpyzlbo 6 ex . jpg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规划好看电视、读书、玩耍的时间。给孩子买个小闹钟,自己起床,按照时间表做事,管理好自己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