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儿童角色游戏中的性别刻板印象
1,区角的设置要多样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在玩游戏时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性别相符的内容。比如男生会去“派出所”,女生会更多选择“娃娃屋”。在保证这种具有典型性别特征的角落活动的同时,教师要设计更多适合男女生共同玩耍的游戏区域,如餐厅、医院、画室、银行、奥运场馆等。,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其中,发挥优势,满足不同需求。2.鼓励孩子选择超越性别的角色。
因为男生倾向于选择需要逻辑思维的创意游戏和暴力体育游戏,更喜欢建筑师、消防员、警察、司机、父亲等角色;女生喜欢安静的、模仿的、有爱心的角色,比如妈妈、阿姨、护士、老师。如果这种情况是固定的,甚至是刻板的,或者有人不遵守这个规则,被其他孩子质疑或指责,老师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干预。可以鼓励孩子转换角色,比如让女孩扮演女警和建筑师,男孩扮演老师和护士,或者大家轮流做妈妈,让他们感受不同的角色、行为和情感体验。这样,孩子会意识到有些职业角色并不适合固定性别的人,增加对各自角色的认同,从而减少对职业角色的刻板印象。
3.丰富各种角色的任务。
很多时候,孩子对自己玩的任务理解有限,容易导致任务的简单化和僵化。老师可以引导孩子讨论每个职业需要做什么工作,是否可以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加深孩子对角色的理解。比如“娃娃屋”,妈妈除了带孩子还要上班。这时候如果父亲有时间,可以帮忙照顾宝宝或者收拾屋子,也不用出去工作或者买东西。警察要指挥交通,维持秩序,有时还要照顾有需要的老人和小孩;建筑师完成建筑后,还要设计室内装修和布局,做一些细致的手工...这种任务多样化的角色,会让孩子更感兴趣,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4、材料、玩具的选择和运送应注意避免刻板印象。
研究表明(,苏,,2005),性别刻板印象对儿童的玩具选择有显著影响,尤其是在4-5岁。以前的研究也表明,父母可能会给年幼的女儿买卡车等男性化的玩具,但他们会避免给儿子买娃娃等女性化的玩具;在游戏中玩反刻板印象玩具的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同龄人的批评和纠正:可见男生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更大。这就需要老师在游戏中特别注意这方面。
比如男生在做手工练习时,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倡导更多的男生选择需要精细加工的材料,培养他们耐心和细心的品质。对于女生,也要鼓励她们多玩一些增强思维逻辑的结构玩具,以及增强女生体质和耐力的运动器材。另外,孩子对角色的选择有时会受到老师提供的材料的限制,尤其是那些已经定型的角色所需要的材料。比如“阿姨”的围裙,可能不仅是红色,也可能是纯色或冷色;餐厅“服务员”不一定要戴花头巾,可以用比较中性的徽章来代表;“警察局”的背景墙可以贴女警的照片等。,这些都需要老师的精心安排。
5.在游戏分享活动中加强演讲。
孩子依赖性很强,把老师当成几乎绝对的权威。游戏过程中的分享活动是师幼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首先要注意不要不自觉地强化孩子的性别刻板印象。比如老师可以说“不要怕”、“不要调皮”,但不要说“男生不应该这么胆小”、“女生不应该这么调皮”。另外,要有意识地利用言语强化的作用,弱化对角色的刻板印象。谈到“女警”和“女建筑师”,我们可以说:“某某今天的表现真勇敢,真果断,太棒了!”“你看人家盖的房子多高多结实!”在谈论“男服务员”和“男阿姨”时,你可以说:“由于XXX热情周到的服务,今天餐厅的客人很多!”“阿姨今天做的饭真好吃,宝宝吃饱了。我明天要吃这些菜!”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对反定型角色的兴趣,同时减少他们之间的偏见。
学前时期是儿童性别角色理解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对幼儿进行性别教育的过程中,应避免可能存在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教师通过角色游戏的设计和引导,增加儿童体验和理解各种性别角色的可能性,从而逐步帮助儿童形成多元化的性别角色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