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线上读书产品将走向何方?我看读书类产品的三次变革
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
读书让我们得以方便的与不同优秀的人交流,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进步,好的文学作品还可以滋养我们的心灵,不出意外的话,阅读会伴随人类直到毁灭,但书的载体不会一成不变。
如果把书籍的载体看成一个产品,它经历了多次变革,从最早的刻在甲骨、金属,到丝竹,再到纸张,再到虚拟的电子书,截止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并存的阅读方式。
京东图书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图书市场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线上图书用户在不同阅读形式中,电子书占94.1%,纸书占77.0%;另外,从不同阅读形式的时间比重来看,用户看电子书的时间占比已达到47.9%,纸质阅读为24.1%,可以看出电子数字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愈发便捷,电子书占据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高,读书类产品愈发层出不穷,同时也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
早期的书籍载体从甲骨、竹简到纸张这几次变化,基本是在物理角度的线性迭代,更多的聚焦在如何更好的阅读、更好的携带、更好的储存等功能。
但到电子读书产品时,情况有了一些不同, 依托互联网的技术,产品设计者开始精细化管理和拓展用户的需求,并灵活的探索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路径,从整个互联网读书产品发展的大尺度上看,我把它归纳为三次变革,分别是:工具化读书产品、平台化读书产品、生态化读书产品。
1、工具化读书产品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PC互联网时代,那时大量的线下传统行业开始在线上焕发新生。
反映在书籍上就是,出现一些网站和客户端开始把已经有数字出版的电子书整理,在网站上分类供用户按需阅读,比如早期的超星读书、书旗等读书产品。
这些产品的特点基本是把纸质书籍转化的电子书直接搬到线上,满足了基本的线上阅读需求,还是纯工具属性。
这些纯工具属性的产品在用户粘性、流量增长、商业变现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和局限,在大量同质化产品出现后发展愈发艰难,所以转型就顺其自然的发生了。
2、平台化读书产品
在工具属性时代,评价一个读书产品的好坏,核心应该是基于能否实现高效的阅读和高效的寻找好书。
因为工具属性产品的一些弊端,加上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第二次变革开始发生,由工具类产品向平台型产品转变和探索,这也是目前主流产品所处的阶段。
这些产品的特点是开始探索摆脱工具属性,让阅读产品不仅仅只是阅读,探索实现更多相关需求,比如用户读书的阅读交流、互动等,通过一系列的产品体制和运营手段让用户更多的投入在该产品。
目前有两个读书产品体验后感觉很不错,分别是微信读书和网易蜗牛读书。
1)微信读书——强社交属性
先说微信读书,依托自己的社交基因优势,和微信数据打通,构建了以无限卡为核心玩法,贯穿熟人社交的阅读体系。
只要有无线阅读卡,平台上的书基本都可以免费阅读,无限卡可以通过邀请新好友、读书互动、参与各类活动获得,这打通了拉新、促活、召回流失用户的整体环节,非常系统流畅。
同时把用户在平台上的各种行为都和社交产生联系,比如阅读排行榜、互相荐书、点赞评论、发表读书想法等等。
2)网易蜗牛读书——强运营属性
另一个不错的产品是网易蜗牛读书,目前还处于小而美的阶段,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一系列的强运营手段,加强用户的阅读体验,用户粘性非常高。
网易蜗牛读书摈弃了免费阅读或付费阅读的模式,而是把阅读时长变成货币单位,每天赠送用户1小时的免费阅读,超出需要付费购买或者参与产品内的互动获得额外时长。
同时在运营侧,平台会定期整理各类专题阅读,组织邀请一些大小咖领读某本书,可以和好友一起约定***读定一本书,参与读书打卡交流等等。
以上两种读书产品都围绕读书,对用户读书的行为进行了拓展外延,加强了互动交流,通过产品机制和运营手段让用户留在平台,喜欢上平台,甚至邀请新的好友加入。
但同样的,目前市面上阅读产品过多,很难一家独大,单一的阅读平台获取的商业价值潜力有限。
因此,开始有了第三次变革的尝试。
3、生态化读书产品
第三次变革,简单的说就是打破单一平台的限制,各类读书产品联合形成矩阵,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
以腾讯的阅文集团为例,阅文集团是国内头部的阅读集团,旗下囊括了QQ阅读、起点中文、飞读、红袖读书等一大批知名阅读产品。
这些产品主打不同功能和场景,分别覆盖不同的用户群体,整体形成很强的势能,据Mob研究院《2019移动阅读行业洞察报告》显示,中国目前10亿网民,有5.7亿读者,阅文的用户占有率约30%。
在整体流量红利见顶的情况下,这是一股非常强大的用户体量,存在相当大的想象空间。
除了在产品整合方面,集团还可以打通内容生产的上下游,在上游形成新的内容出版逻辑,在下游产生各种新的内容消费形式,比如电子书的影视化、游戏电商周边等等,形成一个真正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
当然,目前的各大集团的生态化建设仍然存在不足,各类产品的投资并购是常态,这样各个产品之间功能形态常有重合,集团下各个产品之间如何有效的联系,如何形成互补互助的关系,达到1+1大于2的效果,仍然是各集团面临的一个难题。
线上读书产品的工具化、平台化、生态化三次变革,每一次的产品形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每一步都可以说是一次非连续的跨越。
那这中间,有哪些在发生变化,哪些又一直不变的呢?我想从用户和产品两端简单说明:
用户侧不变的是底层的阅读和交流需求,变化的是随着互联网信息爆炸,对于阅读效率和选书效率的要求提升,即在较快的时间选到合适的书,并高效的读完获取有效信息或满足感;
产品侧不变的是对商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变化的是产品形态、运营模式的探索,根据使用场景的精细化切分成不同产品,探索个性推荐、社交互动等多元的产品运营机制等等。
以上,是基于电子读书产品的一些思考,一家之言,欢迎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