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防疫安全教育五教案
1.小学防疫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和预防措施,增强健康防控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聊进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吗,尤其是传染病?你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病吗?它们是如何传播的?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让我们在这次班会上一起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症状和传播途径。
1,流感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发病率居传染病之首。潜伏期为13天。主要症状是发烧、头痛、流鼻涕、喉咙痛、干咳、全身肌肉和关节疼痛和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部分表现为重症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感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也有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的。人们通常容易患流感。
2、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初期,它类似于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和发烧。细菌进入脑脊液后,出现头痛、嗜睡、颈强直、喷射样呕吐、昏迷休克等严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患者或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直接传播。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幼儿。
3、麻疹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潜伏期为812天,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出疹前三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度发热,伴有咳嗽、流鼻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斑点,为特征性;出疹期第4-5天体温升至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自始至终逐渐到达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皮疹3-4天,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下糖糠脱屑和褐色色素沉着。麻疹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是传染源。病后可获得持续免疫,二次发病的情况少见。从未患过麻疹、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6个月和5岁的儿童发病率占90%。
4、水痘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水痘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中低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群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
尽可能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传播。患有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要及时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
开展疫苗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环境和个人卫生。
第四,预防传染病,要做到这一点。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喝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糖类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大枣、蜂蜜、新鲜蔬菜和水果;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每天去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散步、慢跑、做操、打拳,使身体血液畅通,舒展筋骨,增强体质。
2.不要去农贸市场、个体餐馆、娱乐室等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地方。
3.经常用流动的水彻底洗手,包括不用脏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尤其是宿舍、机房、教室。
5、合理安排作息,使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降低抗病能力。
6、不进食,不加工不洁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鲜和肉类,并吃带皮的水果,不喝生水。垃圾不要随便拿出去,不要随便堆放,垃圾要分类统一销毁。
7.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便吐痰、打喷嚏。
8.如有发热或其他不适,及时就医;去医院要戴口罩,回宿舍后要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可能少去传染病流行地区。
10.对感染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和房间进行适当消毒,如在阳光下晾晒衣物、被子,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房间内的门把手、桌面、地板等。
2.小学疫情安全教育教案
1.活动目标:1。结合动画让孩子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
2.教孩子正确洗手。
3、知道口罩的作用,学会正确佩戴儿童口罩。
4.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活动准备:
1,相关绘本故事(小说冠状病毒的故事)洗手视频。
2、毛巾洗手液脸盆。(图片形式)
3.用儿歌洗手。
4、儿童口罩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项目介绍
(1)小朋友,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假期有点长?为什么呢?(儿童单独回答)
(2)对了,就是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我们才会推迟开学。你知道这是什么病毒吗?
2.播放小说冠状病毒的故事,让孩子了解并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战胜病毒。(小朋友回答要勤洗手,不要出门,多吃蔬菜,坚持午睡)
3.(1)老师问:我们需要怎样正确洗手?让我们来看看动画中孩子们是如何洗手的。
(2)播放歌曲《洗手》用洗手液回答,搓搓小手,用水冲洗干净,用干毛巾擦拭。
(3)老师示范正确的洗手步骤。
(4)教师示范如何正确佩戴儿童口罩。
4、游戏:我去洗手。游戏介绍:找两个小朋友示范,手脏了怎么办,看谁洗得干净。
四、活动结束:
3.小学疫情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1。了解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及其危害。
2.学会大胆读儿歌,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
3.感觉病毒无处不在,激发其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要准备的活动
幼儿对新型冠状病毒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首先,了解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1.孩子们,这个新年你们是怎么过的?和往年有什么不同?
原来有一个很厉害的病毒在找我们,我们只能躲在家里过年。它是新型冠状病毒。我们看不到,但在放大镜下,科学家发现这种新病毒形状像皇冠病毒,一直寄生在野生动物身上。)
一个偶然的机会,人们接触到了野生动物,于是这种病毒跑到了人身上。你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如何传染的吗?(触摸、口水滴等。)
二、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大胆说出生活中的所见所感。
1.你知道这会对我们造成多大的伤害吗?
如果人的身体不能抵抗这种病毒的感染,就会生病,发烧,咳嗽,呼吸困难,有些人会病得很重,甚至危及生命。
2.人们如何保护自己?你见过爸爸妈妈用什么方法?(呆在家里,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运动...)
第三,学会读儿歌,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
这种病毒非常糟糕。它喜欢躲着我们。孩子们应该呆在家里保护自己和家人。如果被发现,那就麻烦了。老师给你编了首儿歌,掌握了儿歌里的方法,病毒就很难找到你了!
你学过儿歌里的方法吗?赶快告诉你的父母和爷爷奶奶。虽然不能出门,但是可以通过电话和视频告诉更多的人。
儿歌《春天赶走病毒》
冠状病毒是魔鬼,我们绝不能让它躲起来。
孩子们一起努力,病毒就会远离你。
不去亲戚家,不去朋友家,不去人多的地方。
爸爸妈妈来陪我,亲子时光好惬意。
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提高免疫力。
打喷嚏,流鼻涕,不要粗心大意。
捂住口鼻,注意卫生。记得七步洗手。
咳嗽、发热、虚弱,及时报告早期隔离。
日常通风消毒,赶走春天到处都是病毒!
4.小学疫情安全教育教案
活动目标:1。了解传染病。
2、能说出并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3、增强自己的防病意识。
活动准备:
幻灯片、白板、徽章
活动流程:
第一,情境活动的引入。
1.老师展示幻灯片,问:请看。图片上的孩子们在哪里?为什么要在医院挂吊瓶?
2.什么是传染病?医生怎么说?
二、了解传染病的传播方式,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
1.老师组织孩子讨论传染病传播的方式有哪些?
2.老师总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可以通过呼吸和身体接触传播细菌。如果小孩或小动物生病了,可能会传染给他人,所以叫传染病。
3.老师提问: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孩子们回答后,老师总结了孩子们容易患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腮腺炎、红眼病等。
4.老师随便说一种病,让孩子判断是不是传染病。加深孩子对传染病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讨论总结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1,老师:虽然传染病容易传播,但如果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就能很好地预防传染病。预防传染病的方法有哪些?
2.经过讨论,孩子们将回答传染病的预防方法。
3.放映幻灯片,总结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多吃水果和蔬菜,可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勤洗手可以消灭病菌;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增强免疫力;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打喷嚏时,用手或手帕捂住,避免对着别人打喷嚏;避免在传染病多发季节去人员密集场所;情况严重时戴口罩。
4.讨论: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传染病?
第四,玩“智力突破”游戏,巩固传染病知识。
5.小学疫情安全教育教案
一、活动目标1,借助视频让学生清楚了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危害。
2.通过小组讨论,老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预防知识,注意个人卫生。
3.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
二、活动的重点
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
三、活动的难度
强化学生健康防控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活动过程
(A)谈论: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了整个中国。因为它的传染性,很多人不幸被传染,直到今天我们也无法顺利重返校园。学生们对此了解多少?今天,我们来仔细看看。
(B)了解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病毒株,以前从未在人类中发现过。常见症状包括呼吸道症状、发烧、咳嗽、肾衰竭甚至死亡。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3)为了防止病毒,我们这样做。
1,勤洗手,正确洗手。
(1)掌心相对,手指摩擦在一起;
(2)手掌和手背沿手指方向相互摩擦,相互作用;
③手掌相对,双手交叉,沿手指摩擦;
④双手手指互锁,摩擦在一起;
⑤一手握另一手拇指旋转摩擦,交换;
⑥五指指尖并拢放在另一只手掌中,旋转摩擦,交换;
⑦交替螺旋擦洗手腕。
2.主动保护
A.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口或手肘完全捂住口鼻,并立即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密闭垃圾箱,洗手;
b、保持家庭和班级的开放通风,加强空气流通,清洁环境。
3.避免近距离接触
a、避免近距离接触无保护的养殖或野生动物;
b、避免接触患病动物和变质肉类;
c、避免接触生鲜市场流动的动物和废水;
d、上下学路上一定要戴口罩。
4.良好安全的饮食习惯
彻底煮熟肉类和鸡蛋,处理生食和熟食时要洗手。注意食物的多样性,粗细搭配,多吃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