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属于什么圈层
冰冻圈,指地球表层连续分布并具有一定厚度的负温圈层,亦称冰雪圈、冰圈或冷圈。
冰盖是冰冻圈的最大组成部分,覆盖地球陆地表面的33%的面积。约98%的季节性积雪分布于北半球。冰川覆盖着近10%的地球陆地表面,是长期的积雪聚集,压突而形成的具有运动特征的圈套范围的厚层冰体。
多年冻土覆盖着北半球近24%的陆地面积,主要发育于环北极陆面,青藏高原及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浮冰主要包括海冰、湖冰和河冰。冬季北冰洋约有14×10^~16×10^k㎡的海面被海冰覆盖,而南极洲周围冬季约有17×10^~20×10^k㎡的海面被海冰覆盖。
冰冻圈是特定寒冷气候作用于水体的产物,因之:冰冻圈的变化与气候和水资源的变化有着最密切的关系,冰冻圈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全球气候和海平面,湖水位和河流的变化,同时还会对地表水热平衡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冰冻圈大范围萎缩:
全球变暖已经引致冰冻圈大范围萎缩,包括冰盖冰川质量流失、雪盖及北极海冰减少,以及冻土升温。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沿海地区灾害,影响海岸带生态系统。有研究称,过去100年,近50%沿海湿地已经消失。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海草床和海藻林的分布范围在高纬度地区不断扩大,在低纬度地区不断缩小。20世纪60年代以来,与升温有关的大规模红树林死亡,已被气温升高导致的红树林侵入亚热带盐沼地部分抵消。
气候变暖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生物生产力发生变化。近几十年来,北极无冰水域的净初级生产量有所增加,春季藻华暴发期提前。气候变化影响了极区食物链网结构与功能、生物多样性和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