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客的贝客理论提出的过程

1969年9月2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开始早期的网络数据传输试验。由此算起,互联网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从前的阿帕网(Arpanet)到今天的万维网,互联网得到了飞速发展。

如果我们沿着历史发展轨迹追溯的话,便会发现:互联网的发展之路曲折而又漫长。

它起源于1753年2月17日,关于 “电流通信机”的结构以及发报、收报的方法的出现;至今,它经历了200多年的孕育,才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20世纪90年代,万维网的提出,为人们解开了束缚,各种互联网知识孕育出了大量的新技术和新模式,诸如:搜索引擎、电子商务、博客、维基百科,威客,web2.0,web3.0,wap,长尾理论等,它们的出现不仅极大的丰富了网络平台的形式,还加速了互联网的商业化的步伐。这些概念与现代经济管理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何利用互联网促进现代经济的发展已引起互联网界和经济学界权威学者的高度关注. 贝客理论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利用互联网促进经济发展的网络创新模式。

该模式由赵迪宇先生提出。

他从2008年开始建立一个贝客类网站—贝客网,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进行聚合,分门别类的在网站上显示,通过网络平台把市场中的消费需求与生产供给对接起来,扭转市场中供需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与服务企业的传统网络平台对比中,发现:企业在发展中最渴望得到的资源就是真实有效的市场信息,通过网络平台为企业提供需求信息将是一个帮助企业打破发展瓶颈的最佳选择,它将为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提供新的途径。

在研究的过程中,赵泽宇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的观点:

第一,21世纪初期,互联网的量变快要达到临界点,即将发生质变。

第二,信息价值化的时代来临,免费信息资源已成为过去时,精确有效地市场信息成了企业生存的法宝,特别在新经济体系中,谁拥有了“最新的市场信息”谁就占领了市场的制高点。

第三,网络客户的工厂化,大量的需求信息的聚合,可以为企业创造大量的目标客户群。

经过多年的研究,赵泽宇把物理学中的“熵”原理,“超循环”特性运用到经济学中,完善了上述三个观点,于 2008年8月在一篇讨论文章中首次提出了贝客理论,它充分论证了市场中的需求信息通过互联网聚合整理可以让消费者,商家和服务商三方受益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2009年5月开始,中国相关媒体开始关注贝客领域,2009年9月,一些知名媒体对搜贝网进行采访,使贝客概念被广为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