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其他国家儿童生活状况和文化习俗的信息
美国:参加社区活动。
美国学生的课外内容最多的就是参加社团活动。社区一周有很多活动,包括参观银行和警察局,学习做面包,在医院照顾病人,清理湖边的垃圾,承包一段湖堤。志愿服务是美国社会一种良好的传统氛围。几乎所有的中学生都去社会上的各种志愿者组织,如医院、图书馆、童子军、红十字会和许多公司积极组织和提供各种志愿者机会。美国的中学生中有很多志愿者组织,类似的活动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在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接触了社会,献出了自己的爱心,还结交了许多朋友。据统计,美国12岁的青少年中,有超过60%的人参加过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在当地的无家可归者接待中心为无家可归者做饭。
除了做志愿者,美国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也成为一种趋势。联邦政府还专门为青少年立法,保护儿童权利。良好的政策环境保证了美国青少年顺利工作。尤其是每年5月,全美各地都会举办“青年工作博览会”。许多需要年轻人在暑假工作的单位都制定了计划,并陆续与学生签订了就业合同。
法国:去娱乐中心。
法国法律不允许不能自理的孩子独自呆在家里。为了解决双职工父母的“后顾之忧”,巴黎市政府规定,市内每个社区要选择一所小学设立“娱乐中心”,费用由教育部和巴黎市政府支付。“康乐中心”的活动由该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主持,家长只需将孩子送到中心即可。在法国,有许多孩子被托付给娱乐中心,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愉快地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业余时间。
法国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几乎没有作业。在业余时间,许多学生去图书馆、博物馆和科技馆学习和增长知识。法国的公共图书馆系统完备,巴黎的博物馆更是多如牛毛。18岁以下的人可以免费进出这些场馆,法国城市图书馆的借书证在全市通用。免费的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了学生学习和交友的“营地”。
日本:寓教于乐,陶冶情操
日本中小学生暑假生活丰富。在升学竞争同样激烈的日本,很多学生利用难得的长假去野外观察和了解大自然。教育主管部门也作为组织者在儿童暑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或组织儿童参观博览会或组织儿童举行发明创造比赛。学生自组织也很受欢迎。他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发组织俱乐部。运动包括网球、足球、羽毛球、爬山等。,文化包括舞蹈和乐器。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加入一个俱乐部。这种社团活动对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激发孩子的参与感,培养集体合作精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孩子将来参与社会和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国:在快乐中培养性格
每个星期天,只要天气好,摄政公园里总有许多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或参观动物园,或在草地上玩游戏,或在阳光明媚的草地上踢足球。他们跑来跑去,浑身是泥,笑个不停。即使在课堂上,英国学生也喜欢玩游戏。他们每天的课时不多,中学生四节课,小学生就更少了。考试不需要100分制。学校认为学生最重要的是体育锻炼和素质教育。不鼓励学生看课本,老师也很少布置作业。学校和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比如足球、网球、象棋、旅游社团,一般都是跨班级、跨学校的。学校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这些踢足球的学生都是足球俱乐部的成员。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
在这里他们可以结交更多的朋友,开阔视野,锻炼社交能力。与中国相比,英国的教育确实显得有些“马虎”。课堂教学不仅随意,而且经常“吵闹”,尤其是课后,是学校和社会组织的。学生自发组织的各种社团、俱乐部几乎铺天盖地。在国内的老师和家长看来,这不是纵容学生的无知吗?但英国各行各业都认为自己“玩”的时候就是在学习,学习社交和各种技能。学校最看重孩子的是身体素质和素质。尤其是小学生,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还要有良好的体质,这样将来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教育。其实这些踢足球、打游戏的同学都是健康有活力的,没几个戴眼镜的(想想我们有多少人戴眼镜)。
爱丁堡有一个地心博物馆,是英国学生素质训练基地的一部分。是专门为中小学生打造的素质科普教育中心。竣工时,英国女王亲自剪彩。参观地心博物馆时,小学生需要老师或家长陪同,中学生则不必。乘电梯一路下到地下,进入“移动的大陆”、“天气观测”、“测试地震”、“宇宙的形成”等各具特色的展厅。每个展厅都是用高科技手段搭建的,非常逼真生动。比如《时光隧道》中,电梯一直从“现在”下降到“过去”,电梯上的电子钟一直在依次倒退,而电梯周围却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时代的名人、图片、场景、动物。游客还可以通过巨型穹顶屏幕、逼真的视听效果和各种电脑屏幕,看到英国是如何形成的,了解古代生物和昆虫世界的奥秘,形状、声音、声音等场景极其逼真。自地球博物馆中心开放以来,已有超过10万名英国中小学生前往参观。他们在这种生动直观的环境中获得的知识,不亚于他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书本知识。
不仅要学会为人父母,还要学会面对死亡。英国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也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他们要经历人生中重要的事情,他们几乎都会先在课堂上学习。比如为人父母应该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是人生中最大的工程,所以英国政府正式把如何为人父母列入学校课程,包括如何处理婚姻矛盾,如何适当“惩罚”孩子。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让孩子在真正结婚为人父母之前多做一些实践活动。在课堂上,学生要扮演母亲或父亲的角色,还要考虑孩子的开销和各种生活技能。根据政府发布的报告,教师应该以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经历作为课堂教学的例子:“对于教师来说,适当地透露自己的生活秘密可以使课程更加丰富和生动,学生可以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为有机会扮演父母的角色而感到高兴。他们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老师,与老师建立新的关系,即首先是家长,其次是老师。”
除了学习做父母,英国学生甚至还要学习如何面对死亡。本课程内容包括:为子女提供父母死亡、分居或离婚等问题的咨询;带一个殡葬从业者或护士进教室,讲一讲有人去世会发生什么,让学生轮流模拟万一父母车祸身亡时的应对方式。英国教育部门认为,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绝不是为了吓唬孩子,而是帮助他们体验生活方式遇到损失和突变时的复杂感受,学会“在各种非常情况下把握情绪的控制”,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男生在学业上差别很大,打算把男生分为女生和男生。在去年的GCSE(英国教育证书考试)成绩中,参加考试的女生中有53.2%的人取得了A到C的好成绩,但男生的表现要差很多,只有42.6%的人取得了A到C的成绩,男女生在写作能力上的差距最大。只有47%的男生达到了应有的写作能力,而62%的女生达到了应有的水平。
英国教育部门认为,为了缩小男女生之间的差距,在文学和算术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应该有所区别。同时,男女生分班上课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男女生分班有助于同时提高成绩。以艾萨克斯的一所综合中学为例。1994,该校实行性别隔离教学。在普通中学生认为最难的“英语”科目中,从1996到1999,男生在GCSE中获得A到C的比例增加了26%,女生也增加了22%,支持了性别隔离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