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渝黔边著名匪首瞿伯阶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庚子年(1900年),一个小男孩出生在湘西龙山,他就是日后被称为“鼠大王”的著名匪首瞿伯阶。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土匪就该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在事实上,土匪也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规矩,否则是很难发展壮大的。
瞿伯阶对外的旗号就是“有规矩”,他很早就加入了汉流,汉流这个组织大家听起来可能相对陌生,它在四川也有一个称谓,叫做“袍哥”,在推翻满清统治的过程中,这个帮会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汉流也分清水汉流与浑水汉流,瞿伯阶早年间是啸聚山林的土匪,自然属于浑水汉流,到了后期接受招安,承担保境安民的职能,就转眼变身为清水汉流。
瞿伯阶所立的三大规矩是“不得罪穷人、不抢耕牛、不淫妇女”,这些道理很简单,穷人是土匪队伍的人员最大来源,遇到官府征剿,也只有穷人才会跟他们通风报信,保持友好关系,他们也很注意维护基本盘。不抢耕牛和不淫妇女,穷人们少有土地,耕牛和婆娘是生产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两大要素,丢了哪一样都会跟你拼命到底。
与瞿伯阶同时代同地区的其他几个匪首,就没有喊出瞿伯阶这样的口号,另一悍匪师兴周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在土匪窝里还设置了东西宫等三宫六院,抢来的女子,哪怕是母女关系也并列嫔妃,生下的后代都不好排辈;还有一个巨匪彭叫驴子彭春荣,曾经在公路上抢了42名向重庆转移的沿海城市女大学生,勒索巨额赎金后才放归了一部分。
国民政府曾经对他们发起征剿,结果却是越剿越多,就战术来说,瞿伯阶借鉴了很多武装力量的成功经验,建立起堪称教科书般的游击战术:坚决攻击小股敌军,抢其军械;大军来剿则避其锋芒,利用地形优势与之周旋对抗,甚至与彭春荣等其他匪首联合,转战其他地区,关键时刻也擅长化整为零,动辄人间蒸发,剿匪部队对此是重锤打在了棉花上,徒唤奈何。
到了抗战末期,国民政府痛感该地区土匪势力太过庞大,痛施杀手,派朱鼎卿的第86军大加征剿,朱鼎卿耐心的布置了包围圈,一步步向中心推进,这次剿匪取得了光辉成果,把瞿伯阶打残到只剩下二百余人。来年春天86军一撤走,瞿伯阶马上死灰复燃,重新聚零为整,剿匪成果立时化为乌有。
1947年初,国民党武汉行辕主任程潜大兴招安,以备土匪倒向延安阵营,瞿伯阶被封为师长,临行前,洗白后的瞿伯阶在为祸多年的来凤县城也拜会了当地政府和民众。他在致辞中说:“本人曾经身处互相倾轧的特定时代,时代环境迫使我做了有负于来凤民众的事情,希望得到大家的谅解,如今程主席为我指点迷津,委我重任,我作为一名无才无学的山野村夫,还望诸位多多指教,能够给我一个竭诚报答乡亲父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