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短篇小说(60字)
秦东的故事在鄂西永定、桑植、慈利、石门和鹤峰、咸丰等地广为流传。
“秦东翻身五百年”是当地土家族人对秦东的美好祝愿。“六月六日”已经成为传统的悼念纪念日。
相传有一年,朝廷杀了很多土家山民,秦冬的母亲也被杀了。母亲死后给他做了一个梦,说她坟里有三根大竹子,要砍成弓箭,练武三年零六个月。鸡飞狗跳的时候,她打开了门,向京城射箭,杀了皇帝,为土家族人和母亲报仇。秦东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姐姐。兄弟姐妹们砍竹子,做弓箭。秦东关上门,天天在大厅里练武。练习,练习三年。功夫都快学会了。这个时候我姐就不忍心了,就把鸡犬扔了,弄得鸡飞狗跳。然后她慌慌张张地叫台南拉弓射箭。秦桧见了,取出弓箭,直奔京师。嗖嘿!“是三支箭。但在起火之前,第一支箭落在了30里外的澧水河里,这里现在叫箭池。第二支箭落在300里外的利州,也就是现在的箭门。第三支箭射向皇帝的龙椅。皇帝初朝,谭东一箭未中。秦冬开箭后,后院的竹子一起爆炸,一人一马从每个竹缝里跑出来,但因为时间没到,出来后倒地而亡。稻田曾经是几座大山的稻谷,是秦东的军粮,但也因为时间不够变成了一堆堆黄土。皇帝吃了一惊,从龙椅上取下了箭。一看箭杆上刻着“茅岗台南王”的字样,就派人四处抓捕,最后把台南带到了北京。临行前,姐姐告诉秦东:“如果皇上问你你身上的九条龙是做的还是画的,你就说是画的。" .秦东到了北京,皇帝在大堂审问他,指着秦东的后背问:“你身上的龙是做的还是画的?”秦东说,“这是画出来的”。结果皇帝下令将秦东剥皮处死。谁知,皮一剥,只见几道金光一闪,秦东身上的九条龙全部上天,顿时一片漆黑,京城日月不明。皇帝知道自己杀错了如意郎君,只好每年让秦东坐上三次皇位。
传说土家族对秦东有着无限的感情。
传说不是毫无根据的捏造。秦东在《明史》和相关地方志中都有详细记载。
元末,蒙古贵族残酷腐败的统治激起了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武统之和宣威都督武玉在茅岗、魏大勇、湖广、利州的残酷统治,激起了茅岗土家族的强烈反抗。秦东带领土家族人民起义,赶走了吴父子。之后起义队伍不断壮大。不久,朱元璋任命秦桧为慈利的和平使者。不久,他被任命为胡光利。这个职位相当于现任高等法院院长。秦东的兴亡,实际上却失去了兵权,所以他心里很不满意。
明朝洪武三年,湖广地区遭遇大旱。然而,朱明皇朝非但没有抚慰灾民,反而对这一地区的广大少数民族实行“清乡”政策,驱赶流民,以官霸田,以兵填海,疯狂掠夺贡品,强迫他们用香楠木修宫。当地村民不堪重负,苦不堪言。当秦东看到他的同胞被朱明王朝蹂躏时,他感到非常不安。另外,旧仇新仇一起爆发。终于,洪武三年四月,又被揭露了。
秦东率领土家族起义军,首先冲进慈利县城。明太祖朱元璋闻讯,迅速派湖广平章等杨静前来镇压。随后又派江夏侯周德兴、益宁侯曹陈良等七员大将,合力攻克台南,总兵力达八万余人。但秦东毫不畏惧,率领一万五千土家叛军英勇抵抗。第一仗在慈利秦东城,然后在百丈峡,第三仗在肖家峪村,第四仗在茅岗村打了七年,把敌人打死了,留下了他的盔甲。最后因为寡不敌众,秦东撤退到地势险要的茅岗村七年。
明军凭借人数优势,包围了七年寨,企图将谭东困死在山上。秦南挑战3000人下山,然后用诈降方案活捉了杨静部将军黄永谦,并摸清了明军骄横缺粮和对南方水土不满的底细,决定依山建寨,与明军打持久战。
朱元璋听说明军屡战屡败,气得斥责杨静说:“我轻举妄动,违背了我的话,我不能平定这个贼。我失去了它,我落入了它的圈套。你的智慧是什么?”同时派元老院大德领兵来援,但仍无力进攻。朱元璋一怒之下,任命周德兴为平定南方的将军,取代杨静,然后镇压秦桧。周德兴出动了利州、常德等所有卫生官兵。洪武四年春,周德兴派兵包围茅岗村,修建大庸卫城。但谭东避其锐气,没有下山决战。“你有千军万马,我有千山万洞。”。周德兴望着山叹了口气,却无能为力。
据说秦东在修筑工事,训练兵马,同时动员起义军挖山种粮。至今,七年过去了,翟寨山上仍有许多当年的遗迹,如瞭望塔、山洞、壁画、晾衣杆、钓鱼台等。双方僵持到次年4月。曹陈良从桑植引兵南下,与周德兴会师,攻打七碾村。周德兴买诱慈利朱思季为先锋。朱思季是台南两个女人的女婿。他抵挡不住周德兴的名气诱惑,于是和朱元璋的同姓亲戚攀上关系,想发大财。他给周德兴出主意,说七年时间,村里修了几千个洞和山谷,土地辽阔。再加上义军中的土家族都习惯了山地作战,明军根本不可能大举进攻。作为女婿,他愿意骗谭东上山,然后抓住他,送他去京都。这样,山上的叛乱分子就分散了。周德兴一听,高兴极了,马上派朱思齐上山。
朱思齐上山后,骗秦东下山,明军在慈利金燕山抓获秦东。明军抓获秦东后,立即将其关进笼子,由水路送往南京。六月初六,洪武被朱元璋处死(剥皮)。
秦东起义军虽然失败了,但秦东的事迹却被土家族人编成了故事,流传至今。
英雄:
马(土家族):女。土家族。湖南省永顺县人。1923五月出生在永顺县龙家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家里穷,我从小就是童养媳,生活上吃了很多苦。65438年至0935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在第二军总医院任护士。随红二、六军团参加长征。1937 *春加入中国。到陕北后,任关中地区妇联副主任。在关中大生产运动中获得劳动英雄称号。65438-0945进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同年随八路军359旅赴东北,任卫生部政治指导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广州军区通信站政委、军区司令部机关副政委。小说《朝阳花》作者。他还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和广东省政协委员。1988三月离岗休息。1955被授予少校军衔。现居广州
土家族土家族
土家族
人口是8028133。
民族概况
土家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与湘、鄂、川、黔相邻的武陵山区。即湘西的永顺、龙山、保靖、桑植、古丈等县;鄂西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利川、恩施、巴东、建始、五峰、长阳等市县;四川省酉阳、秀山、黔江、石柱、彭水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土家族人口为8028133。土家语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没有国语,通用汉语。现在大部分人说中文;酉水(发源于湖北鹤峰,流入湖南水原)沿线约有20万人仍在使用土家语,一些人也说汉语。
土家族在史籍中有很多称谓。在秦汉时期,因崇拜白虎而被称为“林俊种”,或因使用武器而被称为“半梅人”,或因称“富”为“争”而被称为“怨天尤人”。是巴县“南郡人”、“武陵人”的一种。第二次以后,他们大多被称为“Xi人”、“建筑人”、“八间人”、“新洲人”、“杨曼”。宋代出现了“土民”、“土蛮”、“土兵”等区别于武陵地区其他民族,专指土家族的名称。后来随着汉族的大量迁入,“土家族”开始作为民族名称出现。
关于土家族的起源,目前众说纷纭。一种是秦灭巴后定居在湘、鄂、川、黔的巴人。二是根据湘西龙山、泸西、大庸等县市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土家语人名,认为土家族主要来自湘西土著,与进入的巴人、汉人融合;第三,根据伏羲州府铜柱中与土家语、彝语相近的相关记载,以及云南土家族和部分彝族的风俗相同,认为起源于唐中期的乌蛮。
泰国灭巴后,生活在武陵的巴人以火耕水、渔猎伐木为生。它的首领通过他们同种或同姓的种姓血缘关系进行统治,并保持着内部关系。西汉末年,“武陵夷”天将揭竿而起,反抗王莽篡权。以后的“零杨曼”、“隋钟满”、“吴满”、“李钟满”都起来反抗压迫。三国时期,蜀汉和孙吴为争夺奎夏和武陵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土家族成为他们争夺的重要对象。蜀与吴的长期争斗,使得武陵地区各族人民难以和平相处。此后,南北朝、隋朝、武陵地区各部势力发展迅速,往往各自为政,中央控制松散,战乱频繁,社会动荡。自唐代以来,中央政府采取了治州县的制度,任命顺从的地方领导人管理他们在州县的土地,并允许他们世世代代继承土地,这使土家族日益稳定,并加强了与汉族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土家族人民抗击外敌入侵,支援红军长征。在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中,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社会经济学
土家族是较早从事农耕的民族。土家族由于生产技术低,生产工具落后,产量低,所以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提高了土家族的生产力水平,加速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唐宋时期,由于实行羁縻郡县制,社会相对稳定,土汉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然而,他仍然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他不习惯牛耕,他从事捕鱼和狩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主不仅奴役土著,还不时把“土兵”赶到邻近的汉族地区,掠夺人口和财产。元朝至清朝康熙年间,确立了土司制度。土司统治客观上使土家族的活动区域更加稳定,民族特色得以保持。但是后来开始出现地主经济。雍正时期,封建领主经济瓦解,地主经济迅速发展。“不出境,不进洞”的禁令被打破,大量汉族农民和商人迁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迅速发展。但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商品和鸦片于咸丰末在土家族地区大量销售,土布、靛蓝、蜡染等传统工艺产品逐渐失去销路,受到重创。帝国主义者低价大量收购桐油、茶叶、木材、药材等土特产,刺激了桐茶种植、榨油、木竹加工业的发展,城市商业和集市贸易繁荣。各行各业的行会组织开始出现。辛亥革命后,土家族地区频繁发生军事灾难,农村经济破产,商业停滞,人民生活陷入困境。直到解放前夕,土家族地区的经济还很落后。
解放后,党和国家制定并实施了民族政策。将土家族定义为单一民族。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7,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83,酉阳、秀山、石柱、潜江、彭水五个自治县成立于1983、1984。土家族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武陵山区的土家族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
文化和艺术
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土家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独特的习俗。“张古控天地”、“梅山杀虎”、“洪水上天”等民间故事流传至今。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最著名的是长篇叙事诗《眠记》。民间音乐有很多种。声乐包括劳动歌、民歌和神曲。器乐包括打击乐器和管乐。打击乐《刘孜》在音乐界被称为“土家族交响曲”。一般用四种乐器演奏,节奏感强,旋律快,声音多变,引人入胜。“演奏刘孜”也是“标题音乐”。有八哥洗澡、喜鹊闹梅、火车进山、马过桥、牛挠等固定名称。有200多首传统曲子。土家戏包括茅古斯、银华歌、傩戏、南戏、悠游戏等。土家族傩戏堪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贵州铜仁土家族地区是中国保存最完整、傩戏表演最多的傩文化圈,国内外专家都十分关注。传统的摇摆舞、八宝钟舞、丧舞古朴苍劲,民族特色鲜明,生活气息浓厚。“喜郎卡普”(土家族床上用品)是土家族女孩编织的独特工艺品。它编织精美,色彩斑斓,有100多种图案,与摆手舞一起被称为土家族的艺术之花。
习俗和重要节日
土家族勤耕山林,善渔猎,冬春“追棍”(狩猎)。主食是玉米和大米,土家族地区最受欢迎的风味食品是糯米粑粑、米炕腊肉和唐砖。服装方面,女装是大袖短外套,右开叉,2 ~ 3层蕾丝滚边,原本8罗裙,后改为翻边裤;男装是双排扣上衣,头上缠一条2-3米长的绿色手帕。很多地方土家族的服饰和汉族的很像。只有在盛大的聚会和节日,或者偏远的山村,才能看到土家族传统服饰。在民居建筑方面,土家山乡的吊脚楼最有特色。这是一个干燥的栅栏结构,楼下饲养牲畜或堆放杂物,楼上是少女闺房,在这里进行编织、刺绣、制麻、制鞋。这种设计既克服了山区地形不平坦的限制,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通风防潮;既安全又卫生。
在古代,土家族曾经流行过姑姑的女儿必须嫁给姑父的交错优惠婚姻(称为“还骨种”)。还有就是哥哥已故的哥哥和嫂子,哥哥已故的哥哥和嫂子的收养婚姻。以前男女相爱,结婚。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婚姻逐渐受到财产的限制和父母的约束。直到建国前,封建买卖婚姻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权有所增加,但父母包办婚姻在农村仍然存在。以前火葬多,出殡时请当地老师(法师)念经,道士开道。后来受汉族影响,实行土葬。
节日方面,以4月8日、6月6日、土家年为主。最隆重的是土家年,俗称“赶过年”,即在过年的前一天举行。新年是腊月二十九,小年是腊月二十八。
宗教信仰
土家族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土家
“巧哥”为了养活双目失明的母亲,巧哥每天上山打柴。一天晚上,当他背着柴火下山时,一只老虎跳到了他面前。他吓了一跳,但是老虎没有伤害他。巧哥觉得奇怪,说:“畜生,你是要吃我吗?”老虎摇着头。巧哥又问:“你有什么难帮的吗?”老虎点了三次头,张开了嘴。巧哥看到三根豪猪串插在老虎的喉咙里。他用大砍刀砍柴,把这三串肉扦放在一边。老虎对着乔大哥摇了摇尾巴,又回到山里去了。乔哥回家后,老虎半夜送来一只大肥猪作为奖励。老母亲见老虎善良,便请他做巧哥的二哥。当有事发生时,两兄弟可以帮忙。从那以后,老虎就住在乔哥哥家,经常从山里抓些野生动物。巧哥十八九岁了,还是单身。我妈妈很担心。老虎知道后,跑到另一个县的边界,看到两个外地家庭结婚。老虎等轿子过一个山沟,突然跳出来,人都被吓跑了。老虎打开轿子门,把新娘背在背上,跑回乔哥哥家。新娘也爱上了巧哥,两人成了亲戚。老虎也回到了山里。然而,当两个成员提起诉讼时,县长无法决定此案。得知有老虎抢了新娘给山人,衙门派人抓了巧哥,判他有罪,说除非老虎来作证。老母亲跑到山坡上,把“老二”叫了回来。“老二”马上跑到法院作证,让县长胆战心惊。县令把新娘嫁给了巧哥。老虎护送乔大哥回家,然后回到山上。三年后,辽兵入侵中原,皇帝开列名单,广纳贤才。乔兄以为是新兵,便揭了榜,却不知是招兵打仗的元帅。巧哥急了,进山找“老二”,老二决定帮他领兵打仗。巧哥在北京挂了帅印,领兵到了边境。“老二”一身红衣,带领数百只老虎跟随。还没等他们扎营,辽兵已经冲了过来。巧哥领兵从两侧围住敌兵。“老二”引虎扑,辽兵死伤。他们不战而退,收复中原部队,返回朝鲜。皇帝封乔兄弟为王,封虎王为山林王。再比如《胡艺》,讲的是一个土家族画家上山割漆的故事。他看见两个外国人把一只老虎关在笼子里,准备杀死它。画家付了老虎的钱,把它放生了。几天过去了。画家在山上画图,从悬崖上摔了下来,不省人事。当他醒来时,他睡在一个老虎窝里。老虎回来,原来是他救的那只。老虎把他背在背上,爬上陡峭的岩石,送他回家,还经常送来麂和狍子让画家休养。再比如《老坝子求医》,讲的是一对老坝子夫妇住在山里,他们的母亲要生了,却是难产。老头巴子不禁晕了过去。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告诉他,不远处有一个叫陶的接生婆。龚老八子一觉醒来,马上找到了陶婆婆家,半夜陶婆婆还在拍鞋底。老巴子在外面用前爪刨门。陶奶奶说:“牧,你找我帮忙。点三次头就行了。”老巴子果然点了三次头。陶奶奶打开门,老虎跪在她面前。陶奶奶骑在虎背上,来到老窝,给母老虎做手术。当小老虎出生时,母老虎是安全的。雄虎背着丈母娘陶回家了。过年的时候,公老虎拖着一只大肥猪来犒劳他,然后回到山里。甚至有一个传说,山里的一只老虎和一个女人发生了性关系,生了一个儿子叫“老虎”,是土家族的祖先。在土家族地区有关老虎的故事中,老虎是活生生的可爱的人的形象。
无独有偶,湘南董家戏剧性的“抢”和湘西北土家族史诗性的“哭嫁”,可以说是交相辉映的古代婚俗的两朵奇葩。在国内外,侗族的“抢”亲大概鲜为人知,但土家族山寨的“哭嫁”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名扬天下。
湘西土家族哭嫁歌中有许多朴实无华却感人至深的诗句。请听:
突然我听到一只金鸡在叫,
像一支随机的箭穿过我的心脏,
唢呐吹《母亲对女儿》,
钟子把门开大了...
唢呐一滴泪,
拉女孩的裙子和爸爸的衣服。
恶业的女儿上了轿子,
自己骨肉的分离...
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听到这样的哭声和眼泪,也难免泪流满面。
土家族文学
土家族约283万人(1982),主要居住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文字,广泛使用汉语。其文学历史悠久,属于巴蜀文化体系。《杨桦国志·巴志》记载,吴王进攻,“巴适勇猛凌厉,载歌载舞,以打动人心。”土家族神话是土家族文学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时至今日,有洪水泛滥的天空,有太阳和月亮,有张谷之地李瑱谷之地,还有关于牲畜、家禽、粮食和火种来源的神话。有些神话是作为摇摆曲来唱的。
土家族文学最著名的是叙事诗、民歌和手舞足蹈时的摇篮曲。有大浪歌和小波歌,大浪歌是史诗。小波歌多为苦歌、情歌,属于抒情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独特的山野风味。长篇叙事诗《金鸡》由四句山歌组合而成,以男女对唱表现。它以爱情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土家族民间文学的代表作品有《马体神曲》、《八佩将军》、《向老关仁》、《西郎卡布》、《哭嫁歌》、《草歌》、《锣鼓》等。其中《哭嫁歌》和《草、锣、鼓之歌》与土家族的婚姻、劳动生活紧密结合,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竹枝土家族民歌朴实、清新、独特。唐代顾况、刘禹锡、白居易以及后来的一些诗人创作的《支竹词》,就深受这种支竹民歌的影响。流传至今的土家族民歌有多种形式,如七言四句、七言五句、八句等。灵活自由,音韵和谐,谐音双关,比喻生动,意象联想丰富。
在古代土家族作家中,文学形式最多的是词,影响最大的作家有田太斗、彭永兴、田顺年、彭秋潭、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