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旺火有什么意义?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一年一度的春节转眼间就要到了。按照春节的习俗生火是很多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事情。特别是在内蒙古、山西等一些地方,这是一个重要的传统春节习俗,家家户户都要生起旺火,希望来年的日子能够繁荣昌盛。1.旺火的起源和演变也叫火塔,是根据它的形状来的。因为被点燃后燃烧明亮,火势旺盛,预示着人的运气会在一年内旺盛,所以被称为旺火。

根据传说,在古代,“年”和老虎、狼一样,是一种凶猛的野兽。它经常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夜间深入村庄伤害人畜,让人叫苦不迭。

有一年,年在腊月三十的晚上来到了一个村庄。碰巧一个牧童用了鞭子。当年听到这个消息,他逃到另一个村庄。这时,他看到一个红衣女子,慌慌张张地跑了。

后来人们才知道,这个害人的家伙怕红怕鞭打。除夕夜,人们点燃篝火,整夜在院子里挂红灯笼。

其实旺火不一定来自传说,主要是因为在辞旧迎新的时候,人们都尽量吉祥幸福。

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木材匮乏,但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到了宋代,人们开始用煤代替木材,篝火变成了旺火。至于旺火的意思,来年就旺了。春节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在庭院前用大块的煤建一座塔,称为旺火,以求吉祥,祝贺一年到头的兴旺。里面放了柴火,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红纸条“精神冲天”。午夜,鞭炮齐鸣时,点燃旺火。点燃后,火焰从无数小孔中喷出,宛如一幅漂浮的画面,既御寒又壮观。大人小孩聚成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会来取暖,以求“一飞冲天”。

山西盛产煤炭,号称煤城。元宵节那天,所有的政府机关和单位都必须在门前生火。一是照明,二是取暖,三是繁荣。旺火有自己的特色和口味。火中使用的材料也随着时间而变化。煤炭取代木材还不到两年,蜂窝煤正在悄然兴起。也许再过几年,一种新型的更环保的火会悄然出现。以前人们的经济条件不是很宽裕。当基地蓬勃发展时,他们只能用小块碳建造一英尺高的建筑,所以他们不得不考虑节约。但是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旺火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聚旺火的风俗习惯有了新的发展。在一些地方,他们不仅在新年期间聚集旺火,而且在工作日举行婚礼和葬礼或重大节日。

二、阳泉晋中火灾的侧重点和特点大致分为两种。一个是泥塔火。底部铺砖,四面留出灰口。然后用半砖砌成,底薄顶厚,留有火孔,就是塔火的火体。火身用麦秸和泥糊成,湿了就用光滑的木棍穿过火眼的中空部分,呈元宝状。火体总高约1.5米,火嘴直径约0.85米,形似蜂窝眼的高脚杯。另一个叫绣球塔火。灯下有方形木架,底座上砌有特制的空心绣球砖,用铅丝逐层加固,无泥糊。火是方的。塔式火炉装满了干燥的木头和木炭。由于遍布全身的火孔通风极佳,一旦点燃,火势肆虐,蔚为壮观。塔塔也关注崩溃。俗话说“塔着火了,不塌就不是火了。”如果它倒塌了,那是幸运的。塔火又叫棍锤火。

阳泉平定和晋东南盛产无烟煤。旺火常被建成虎、狮、龙等动物的形状。下面有一个通风口。野兽的嘴是喷火口。点燃后,各种猛兽口中喷火,十分壮观。

在该省大部分地区,熊熊大火呈宝塔形。山西北部特别注重旺火,呈现出粗犷豪迈的气势。偏关县的大火烧高约两尺,全是精选木炭。制作时要专门挑选工匠进行施工。用汽车从煤窑拉木炭。点燃后还要保证三天三夜不崩火,堪称高超的特种传统工艺。还有怀仁县的大火。碳耗达到了近百吨,比偏关旺火更高更大。

第一道工序是用刀将方形“正”炭块沿纹路劈成两寸厚的小块,再将大块敲小;第二个过程是打基础。先找三块砖,分东、西、北三个方向排列(风口在南面),然后把木炭一层层铺在砖上。每层地基铺一层时,一定要压下一层的接缝,才能牢固。

底部是圆形的,一层一层逐渐缩小,最后到达顶部,顶部覆盖着一小块碳。中间的空心部分用大小长短适中的劈柴填充,风口用豆茎塞住作为火柴。生火时,先点一根火柴,再用人力扇风使里面的柴火着火,再点燃炭块。这时,整座塔就会燃起熊熊大火。

旺火是指一年的形势是旺热的,所以建立起来的旺火是非常忌讳坍塌的。要点:第一,打好基础,放一把豆秸或者亚麻柴,第一圈用一个又大又平又重的木炭。越往上,炭就越小。门的过梁应为一整条,且应牢固无裂纹。第二,木炭不靠柴。两三轮木炭建好后,放上绑好的旺火柴。这个时候,你再搭木炭的时候,要注意木炭块不能可靠的装柴火。柴火点燃就会倒下,很容易带动它支撑的炭块倒下,整个旺火就垮了。第三种是相互遮挡,和砌砖墙一样。相互咬合后,碳块形成一个整体,燃烧后变得更加坚实。第四,顶部要慢慢闭合。平视中看不到茂盛的火柴时,要开始收顶,用更小的碳块逐渐缩回去。当只有一个巴掌大小的圆孔时,找一个同样巴掌大小的薄碳块盖在上面,撒上一些碎碳沫,种上一个垂直的小碳块,贴上“旺”的标签,旺火就建成了。

山西的火最旺的时候有四个特点。

第一,备煤精良。元宵节前预选优质煤炭,由工匠精心切割成整齐的方块。

第二,造型美观。高明大师被雇来把旺火打造成了一个底小肚大、顶上空的花瓶。这样才能烧的彻底,旺火不崩。

三是逐年递增。为了达到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要求造火的时候,一年比一年高。具体涨幅大小取决于车主的预期。

第四,规模巨大。在一些县城的街道上,要生起五六十个巨大的火堆,其中最大的一个火堆是用80吨左右的煤做成的,高达十几米。第三,点燃旺火和过年的文化。家家户户都要在除夕前准备好柴火。除夕白天,贴对联,扫院子,然后生火。先在选定的庭院空地上放几块砖(类似野餐时搭的炉子),摆放整齐。然后,把锯好的木头交错摆放,越往上周长越小,形成一个小圆塔。然后,往塔中心放柴火,最后在塔顶放一块写有“旺火冲天”的木头,就大功告成了。

除夕夜,不吃年夜饭,直到生火,把神仙都带回来。而且每年的接神时间都不一样,给每个家庭都增加了一份等待的憧憬。生火成了除夕夜最重要的事情。到了接神的时候,各家各户的男主人都会全部出门,在院子里生火。点火很有学问,掌握不好很难点燃。即使亮着,也可能会熄灭。所以,你看,点燃了引火的柴火后,大家都拿着扫帚,在风口使劲扇风。只有当木头或木炭或蜂窝煤被点燃,烧成熊熊大火后,他们才能停下来,喘口气,放大马枪,鞭子和烟火...谁的旺火燃烧得好,预示着谁在来年会有好运。在拍摄的同时,妇女们在神仙和祖先的牌位前虔诚地烧香和纸钱,祈祷上帝保佑全家安康。如果是本命年或者每九年一次,为了来年身体健康,红色的衣服会在大火附近烘烤。今天,人们更关注燃烧的火给家人带来的节日气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望。

进入新世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避免煤炭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环境和大气污染,各地相继出台地方性法规,禁止春节元宵燃放红火。但是当地人想不通,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看来,如何看待民俗、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与节能环保、建设美好家园之间的矛盾将会长期存在。让我们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