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历史特征的小论文
我们可以清楚地总结出历史上日本的很多特点。作者认为最能反映日本历史的特点是日本强烈的野心和善于学习的民族精神。日本的野心使日本征服了几乎整个亚洲。善于学习的民族精神也让这个资源稀缺的小国成为第二经济强国。关键词:日本的历史特点,学习的志向1。日本的野心从历史上看,中日曾经长期“友好”,这源于中国当时极其强大的国力,远非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所能比拟。所以在整个亚洲,中国文化是绝对强势的,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家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我们今天在这些国家的文化中仍然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日本也是如此。历史上,日本长期向中国进贡,并定期派遣使节祭祀中国皇帝(直到清朝中期)。日本封建制度的建立也得益于中国的唐朝。虽然现在看起来日本封建制度更像欧洲的庄园制,但中国因素始终贯穿于这一时期日本封建社会的发展。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学习中国隋朝的文化和官制,为后来日本的“大革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直到日本明治维新发展成为发达国家之前,中国一直是日本的老师,日本一直是臣服于中国的小外夷。事实上,受其地理环境的影响,日本人非常崇拜“神的力量”,对超自然力量有着疯狂的迷信。所以狭隘的岛国心态加上日本近代短暂的屈辱,实际上促使日本人相信强权,尊重和推崇实力。佩里将军用炮火轰击日本,之后日本逐渐超越了曾经的“老师”中国,而日本人亲眼看到这个“老师”的腐朽之后,依靠明治维新后国力的飞速发展,日本人骨子里对中国的崇敬消失了。相反,由于自身实力的增长,日本人的自豪感和强国荣誉感远远超过了对中国的崇拜。其实当时的中国。直到甲午战争和列强对清政府的侵辱,日本人才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这是历史上日本人对中国看法的第一次飞跃:从崇敬到蔑视!过去他们学习的对象在今天已经衰落,他们不得不忍辱负重,以迎合日本人心中迅速膨胀的民族主义思潮。这还不算,日本人的野心一路膨胀,先后打败了沙俄,获得了中国的青岛,东北,朝鲜的藩属国。英美为了自保默许了日本人的肆意行为,实际上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为日本人心的形成和国民性的转变奠定了基础。日本的改变在于内心的改变,而内心的改变是最难改变的,其影响至今仍可见。日本人的野心被一系列的胜利放大了,于是野心的膨胀带来了无尽的贪婪,他们越来越无知,什么都敢看不起。这一切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赘述了。二战初期,直到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日本的野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但中国肆意侵略,中国大片领土丧失的不幸事实,客观上满足了日本的国家垄断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日本人向世界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毕竟,日本是亚洲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跻身全球强国的国家。这段历史给日本人的是,他们仍然向往“那段辉煌的过去”。第二,日本善于向日本国家学习。不管你对它有什么偏见,你研究过日本自19世纪以来的历史,但你不得不承认它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在这方面,你不能说它不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因为近二三百年的甲午战争,我们对日本国家有偏见。可惜,带着这种偏见,我们看不清楚日本的优势,就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镜和变色眼镜。我们这一代人当然有必要从小接受老一辈日本鬼子残酷、恶毒、惨无人道的教育,成年后再接受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宣传。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但是,我们的思想不能止步于此,要警惕束缚我们理性的偏见。我们需要时刻警惕历史重演的可能性,我们也应该问一问中国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中国和日本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在过去200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教与学的关系基本上是一边倒的,中国是老师,日本是学生。通过朝贡贸易和派遣学者使团,中国的语言、文学、哲学、法律和政治制度被日本人热情地吸收。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播到了亚洲的三个国家,日本,韩国和越南。日本是学的最好的,保存的最好的,我们自己也失去了一些传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时候,日本有一个绝招,就是在经济上中断学习过程,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口味,把自己孤立起来,消化来自中国的文化营养。我觉得在日本学习不会没有争议,但在争论中不会有教条和抽象的原则,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就是这样,当西方工业文明在19世纪中期到来的时候,日本毅然转向西方学习,而中国此时仍然坚守着他祖先的规律,说“学中为体,学西为用”?过去,西方也向日本进口药物和枪支。这个时候日本看中了西方的工业文明,离开中国去追求先进的生产力。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日本不遗余力地进行改革,发展私人商业和手工业,建立交通和通讯系统,给予人民良好的教育,实行相对友好的经济政策,维护国家统一。次工业文明需要新的游戏规则,即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日本建立君主立宪制,从1890开始议会制政治制度。虽然后来被日本军国主义控制,但1945之后,日本经济奇迹般的恢复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