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第一场战役是怎样打的?
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15分,布列斯特要塞中沉睡的苏军士兵被猛烈的爆炸声惊醒,此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苏德战争爆发了,而他们自己,也将在战斗中失去年轻的生命。
“英雄要塞”和被算计了的斯大林
布列斯特要塞本来只是巴巴罗萨计划的一小部分,却因为孤立无援的苏军殊死抵抗而被后人缅怀。由于德军在这场战斗中损失太大,震惊了高层,要求前线军官写出详细汇报资料。
▲巴巴罗萨进攻中的德军装甲部队
直到第二年,苏军才从缴获的德军文件中发现了这份资料,从而揭示了历史的细节。多年来,布列斯特要塞守卫战一直是作为苏联不屈精神的象征,并在1965年被苏联政府授予“英雄要塞”称号。
不过,在布列斯特光辉的爱国主义背后还藏着一段不光彩的历史:这其实是二战中德国第二次突袭布列斯特了,第一次是苏德合谋在这里暗算了波兰,要塞是斯大林瓜分到的战果,也算是苏德“友谊”的见证吧。
布列斯特要塞位于白俄罗斯和波兰交界处的布格河东岸,处于华沙——莫斯科和立陶宛——乌克兰的交通要道上。
▲布列斯特要塞略图
要塞可以容纳一万两千人,由布格河和人工运河分割开的四个独立小岛组成,中心城堡西南是捷列斯波尔要塞,正南是沃伦要塞,正北是科布林要塞。各个要塞都有河流作为天然屏障,要塞之间有桥梁连接。上图正中标记为13的位置,是霍尔姆门。
布列斯特历史上一直被俄罗斯和波兰争来夺去。1917年俄罗斯和德国曾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布列斯特条约》。1919年波兰军队占领布列斯特。
1939年,斯大林与希特勒秘密签订协约,苏德夹击波兰,红军与德军会师布列斯特,举行了联欢和胜利典礼,占领要塞的古德里安撤出,将其交给苏联。至此,苏德以布格河为边界,布列斯特要塞也就成为了苏军面向西方的第一道屏障。
▲1939年波兰战役中的波兰士兵
谁曾想,仅仅两年后,希特勒对老友不宣而战,现在,古德里安要把亲手送给红军的要塞再亲手夺回来。当年布列斯特的小伙伴背叛了自己,斯大林惊得不知如何反应,随后,这对“同志加兄弟”之间爆发了上世纪最大规模的血腥杀戮。
守军从濒临崩溃到殊死抵抗
远在千里之外的斯大林都惊得没了主意,更何况突然被卷入猛烈战火的布列斯特守军,将士们短短几天内就经历了震惊、恐慌、失望、绝望、直至视死如归的痛苦历程。这大概就是战争的洗礼吧。
我想象过战争,但我没有想象过这样的战争,似乎所有人都在等待它,但是谁也没料到这么快。——电影《布列斯特要塞》,2010
▲电影《布列斯特要塞》海报
6月22日是星期天,很多苏军高级军官在外度假,驻扎各要塞的不同部队***约8000人,两个步兵师,国境守备队、建筑通信和内务人员,以及约300个随军家庭,构成十分复杂。他们即将面对的是2万人的德国国防军。
事实上,战争爆发前几天,气氛已经紧张起来,居民开始逃亡。斯大林与苏联当局任性地无视危险情报,执迷于维系盟友关系。与之对照,老百姓却有自己判断形势的直觉。
大战爆发前几小时,情况愈发诡异,苏军统帅部实际上已经下达了前线部队进入战斗状态的命令,但要塞边防站的士兵并没有收到命令,他们只注意到对面边防站当晚出奇的安静。
▲斯大林
凌晨的炮声打破了所有人的美梦,在德军重炮和轰炸机的双重打击下,要塞内一片混乱,军需品仓库被摧毁,供水系统也被破坏。德军的战术是,用重型武器和步兵正面攻击要塞,装甲部队从要塞外的道路迂回到要塞北面实行包围。
德军迅速穿过守卫薄弱的捷列斯波尔要塞和沃伦要塞,直扑中心堡垒。
中心堡垒的坚固墙体抵御了重炮的攻击。苏军士兵开始寻找武器,按照条例,没有命令不得进入军械库,但是他们放倒了看管军械库的卫兵,找出所有能用的武器,开始自发地抵抗。
▲布列斯特要塞结构图
然而多数士兵这时仍处在极度的恐惧和惊吓中,有些人奔逃出去,却被德军机枪撂倒。一些军官把家眷匆匆赶进地下室,一边大声咒骂德军的背信弃义,一边大叫着让士兵们还击,而他们自己也并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动手。
团级政委福明等军官意识到,此时此刻他们必须承担最大的责任,尽快恢复指挥体系,重振士气。22日晚,在中心堡垒中,军官们召开了一次会议,选举出中心堡垒各个部队的统一最高指挥官——第6步兵师团级政委福明和祖巴乔夫大尉。
这个临时搭建的指挥部的第一道命令是——中心堡垒所有官兵坚决捍卫要塞,勇敢战斗(这份命令的手稿奇迹般地幸存,并在战后被找到)。
福明一直努力联系大部队,却不知道第4集团军司令部早已向东撤退了200公里。派出联络的小分队牺牲在路上,发出的明码电文也得不到答复,在整个要塞战斗期间,他们没有得到来自司令部的任何指示。
▲二战中的苏联红军
储备水和弹药即将用尽,与外界的联系被彻底切断,强大的敌军猫捉老鼠般的围困、炮轰和劝降......,毫无心理准备的士兵经历了痛苦的折磨,一部分官兵精神已经到崩溃边缘,不断有人,尤其是刚入伍的新兵们,走出要塞投降。
到6月24日,红军将士终于意识到,德军正在边境上全线进攻,必须延缓敌军进攻的速度。德军当日已经占领了中心堡垒的一部分。其实此刻,尝到苦头的德军已经决定绕过要塞,因此要塞也就失去了战略意义,对要塞的战士围攻转为围困。而要塞中的人们选择了坚守,也选择了自己的命运。
6月26日是中心堡垒官兵的最后一天,向北面科布林要塞的突围失败了,德军冲入中心城堡,经过逐屋争夺,身负重伤的福明和祖巴乔夫等人被德军从瓦砾堆里挖出来被俘。一名年轻的红军士兵高喊着:“妈妈,永别了”,然后将手枪伸入自己的嘴里饮弹自尽。
▲纪念邮票中的祖巴乔夫大尉
中心堡垒沦陷后,北部科布林要塞的苏军仍然在战斗。6月29日,德军投放了一枚重达两吨的航空炸弹,巨大的震荡后,苏军意识到,最后一战即将到来。德军发布劝降的最后通牒后,军官们决定,让妇女儿童撤出堡垒向德军投降。而军人们表示他们都将留下。
最后通牒的时间已过,德军向堡垒内发射重型高爆炸弹,然后冲入要塞,向每一个仍在射击的窗口投掷炸药包,据参战德军回忆,每次爆炸后都能听到惨叫和呻吟,但之后,奄奄一息的苏军士兵们会伸出枪口,继续战斗。
▲攻入要塞的德军
6月30日,科布林要塞最后300多名苏军被俘。一些几乎不成人形的俘虏,身上全是血污的绷带,抹着眼泪,虚弱得几乎站不住。为了表示对这些英勇士兵的敬意,德军士兵摘下了自己的钢盔。
德军在要塞内没能找到一面要塞守卫单位的军旗,因为各部队的军旗早已被收集起来,藏到一个废墟里,直到15年后,才被重新挖掘出来,现在这些军旗被陈列在布列斯特要塞纪念馆中。
德军占领城堡之后,要塞中还有零星的反抗持,一直续到7月23日。一名没有留下姓名的红军士兵在科布林堡垒陷落后仍然藏身其中,并用刺刀在墙上刻下了这些文字:
▲我快要死了,但是我不会投降,祖国再见。
闪电战遇到布列斯特克星,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德军原计划12小时拿下要塞,却耗了8天多,还动用了各式重型火炮和火焰喷射器,第1天的进攻就阵亡了281人。到6月30日战斗结束,第45师部的报告称:“我军482名士兵阵亡,包括32名军官。苏军阵亡2500人,被俘6000人”。
与此鲜明对比的是,巴巴罗萨计划开局异常顺利,除了布列斯特要塞,边境上的苏军基本如元首所愿全线溃败。但要塞胜得如此艰难,还是震惊了德军高层。
巴巴罗萨的成功依赖于摧毁敌军意志的闪电战,苏联军民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还能打得这样顽强,哪怕仅仅是一场局部战斗,对德军来说也实在不是一个好兆头。
▲巴巴罗萨作战中的德军士兵
与英勇故事并行的,是史学家一直质疑斯大林事先获知了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却没有采取什么行动减少伤亡,甚至为了延缓德军没有通知所有的守军将领。电影《布列斯特要塞》中也提到,要塞的位置决定了它远离大部队,根本守不住,本可以撤离大部分军民。
即使如此,也不意味着这场牺牲没有价值。布列斯特的坚守意义非凡,孤立无援的几千名军民,一两天之内就从崩溃中站起来抵抗到底,简直就是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缩影,也最早预示了德国人后面的厄运。
虽然始终没有收到高层命令,要塞的守军还是选择了战斗到最后一刻,或许他们冥冥中也意识到坚守的意义。
后来的事实也一再证明,从列宁格勒,到莫斯科,到斯大林格勒,处于守势的苏军一再重复着布列斯特的故事,展示了越来越不可思议的顽强,把精锐的德军生生拖入消耗战的泥潭。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苏联士兵
成就布列斯特的英雄们
布列斯特守军能在短时间内转换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福明等普通军官挺身而出,鼓舞士气组织战斗。
福明,孤儿、政委、***产党员、犹太人,被俘后也正是由于这三重身份被德军立即枪杀。福明以前从没打过仗,只因没买到外出度假的车票,阴差阳错地成了守卫战中的核心人物。中心堡垒激战时,正是福明提出召开军官联席会议,统一指挥责任。
福明等人迅速恢复了组织秩序,在与士兵并肩作战中体现出的意志、冷静、勇敢和领导才能,极大地感染了恐惧中的士兵们,帮他们镇静下来、参与到集体行动中,成为他们拿起武器作战的重要的精神支持,及时阻止了恐惧的蔓延。
▲政委福明,文弱的外表,坚强的意志
当士兵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一个个倒下去,这时候连自己的牺牲也已经不再那么可怕。
士兵们把福明看作是党的代表和指挥员,相信只有他才知道该怎样行动。福明意识到,他无法再做一个普通人,不能再表现出任何惊慌和犹豫,在人们面前他从来都是镇定自若的。
幸存者索洛佐波夫回忆,在中心堡垒作战的最后一天,福明靠墙站着,筋疲力尽。他报告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给伤员吃了。福明平静地回答:“坐下来,确认一下我们还有什么东西,列个表。”
不过,在外人面前一直冷峻镇定的福明,曾这样向副官马捷沃相吐露心声:“一个了无牵挂的人,要是知道他的死不会给别人带来灾难,死起来到是要轻松些”。
▲传奇英雄马捷沃相
福明牺牲在他曾守卫的霍尔姆大门前。而传奇的马捷沃相则在被俘三个月后从集中营里逃出,参加了游击队。几年之后红军打回来,他重返部队当了连长,最后跟随队伍一直打到柏林,并在国会大厦的墙壁上刻上了自己的名字和一句话——我来自布列斯特。
从布列斯特到柏林,这才叫真正的打满全场!
▲福明的牺牲地霍尔姆门
战争能激发出人性的大恶,也能激发出人性中的大善。苏军主动选择让妇女儿童走出要塞投降,另有一个有关德国军人的小插曲也值得一提。
守卫战中幸存下来的亚历山大?7?4波布科夫当时只是个孩子,他亲眼目睹了母亲和姐妹惨死,自己藏身尸体中,却被一个德国军人发现了:“他用手电光照到我,把我搀起来,送进了战地医院。最后我也没能完全理解,为什么前一个德国人朝我扔了手榴弹,而后一个又来救我。”
结语
一***有235万白俄罗斯人在卫国战争期间失去了生命,占全苏联死亡人数的十分之一。发生在白俄罗斯的布列斯特要塞战斗,已经成为卫国战争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了民族记忆的一部分。
那些英勇的战士和英雄军官,在和平年代里,可能只是些普通人,平和、甚至脆弱,但残酷的战火激发了他们的力量。这大概是纳粹没有预料到的,布列斯特之战既是给德军发出的警告,也为后来卫国战争树立了精神典范。
▲白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恋人雕像脚下永远鲜花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