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的光有什么特点?

萤火虫光的特点是:光属于冷光,即有光但不发热。颜色多数是黄色和绿色。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因为在其发光器的部位,存在著一种含磷的发光质与一种催化酵素。萤火虫在发光器上会有一些气孔,由气孔引入空气后,发光质就会透过酵素的催化与氧进行氧化作用。然后透过这样的机制来发出光。

生活习性:肉食性,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获得猎物后,用上颚将分泌液注入猎物体内,进行体外消化,然后再吸入体内。通常一只蜗牛会有许多只萤火虫来分享。卵、幼虫、蛹和成虫都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

在萤火虫体内有一种磷化物——发光质,经发光酵素作用,会引起一连串化学反应,它发出的能量只有约一成多转为热能,其余多变作光能,其光称为冷光。

萤火虫可以分为很多种类的,但是如果根据它们的生活习性我们可以把它们主要分为水生和水生两种但是我们最常见的就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萤火虫。一般情况下生活在陆地上的萤火虫,多数会选择在树木生长比较茂盛的,空气中的湿度较高并且相对比较隐蔽的地方栖息。

而生活在水中的萤火虫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既要保证水质没有受到污染,还要保证没有收到灯光的污染。即使是萤火虫的幼虫也是分为陆地和水生两种,幼虫需要经过6次的蜕变之后才能到蛹的阶段。

萤火虫的幼虫在食物的选择上都会吃海螺类的或者是甲壳类的动物,它们在捕捉到猎物之后首先会把猎物进行麻醉,然后再把自身的消化液注入到猎物的身体里,把肉进行分解。

扩展资料:

在萤火虫中,发光反应所需的氧气是从被称为腹部气管的管道中输入。一些生物,如叩头虫,含有多种不同的萤光素酶,能够催化同一萤光素底物,而发出不同颜色的萤光。萤火虫有2000多种,而叩甲总科(包括萤火虫、叩头虫和相关昆虫)则有更多,因此它们的萤光素酶对于分子系统学研究很有用。

该科昆虫小至中形,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头小,前胸背板发达,盖住头部。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额的前方,两眼之间具触角1对,触角左右相接近,11节,锯齿状,雄性为栉齿状或扇状。上颚弯曲,贯穿有沟。

雄虫—般有鞘翅,盖住腹部和后翅。雌虫常无翅,但黄萤属雌、雄均有翅。鞘翅表面密布细短毛,鞘翅缘折基部宽。前足基节圆锥形,有亚基节;中足基节圆筒状,两基节左右接近;后足基节横阔形。足细长,无特殊膨大的部分,跗节5节。腹部7~8节,第6、7节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

百度百科——萤科

百度百科——萤火虫萤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