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该不该把孩子的压岁钱留给孩子?

我的看法是,家长可以保管好孩子的压岁钱,引导孩子合理分配压岁钱。

5-12岁是培养孩子金钱观的关键期。帮助孩子理解金钱,合理支配压岁钱,也是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意识,为后期的财商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财商、智商、情商并称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三大素质,培养孩子的财商是孩子独立快乐生活的保障,将使孩子受益终生。

当孩子对金钱有了一定的概念后,最好能帮助培养财商和消费观。这样他以后接触到钱的时候就不会迷茫乱花钱,就知道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了。从小不允许碰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对花钱没有概念。挣多少花多少,甚至超前消费。这往往会让你被金钱甚至债务所困。

父母经常陷入两难境地:

如果让孩子自己拿着压岁钱,一是怕孩子不小心弄丢,二是怕孩子挥霍掉。但如果家长强行把孩子的压岁钱要过来,孩子可能会不高兴,甚至情绪激动。毕竟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独立多了,尤其是在维权方面。

很多网友在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压岁钱都去哪了的时候笑着说“还是把压岁钱留给你吧”,这是父母撒过的最大的谎。虽然是从孩子手里拿走压岁钱最直接的方式,但也是对孩子最愚蠢最有害的方式。不仅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是长辈给我的压岁钱,你凭什么拿”,还会让孩子对金钱产生极度渴望,甚至产生反感。“等我有钱了,我会全部花掉,这样你就拿不到了。”

如何处理孩子的压岁钱,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智慧:一方面要符合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合理用钱的观念。在这里,我们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跟孩子讲压岁钱背后的文化故事。

年前我家孩子都在盘算今年能收到多少压岁钱,一副“小钱迷”的样子。孩子说:“据说过年的时候会出一个叫崇的妖怪,压岁钱可以镇邪,所以长辈会给孩子压岁钱,孩子就平安了。”因为这些故事她已经听过很多遍了,而且说得头头是道。但孩子无法理解背后的含义。“是啊,过年的时候,孩子给家里的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红包,这是我们的传统习俗。压岁钱的背后是长辈对晚辈的爱和祝福,也是一种爱的传递。”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其实家里的长辈给你压岁钱,父母也要给对方的孩子压岁钱。毕竟收到的压岁钱也是父母的。而我父母的钱也不是“不劳而获”,而是需要我们努力去赚的。“我们可以通过孩子开心的心情,和他们聊聊压岁钱背后的故事。让孩子知道钱的来源,连长辈给的压岁钱都是父母长辈赚的。

第二步,和孩子谈谈钱可以做什么。

孩子们非常愿意谈论钱能做什么。因为钱能买到孩子们想要的盲盒、玩具和漂亮的文具...对于孩子来说,由于认知能力有限,除了可以买很多东西花掉,不知道怎么用钱。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和孩子谈谈我们的收入了。你知道我父亲和我拿到工资后是怎么花钱的吗?"

孩子会很好奇,对父母怎么花钱很感兴趣。爸爸妈妈的收入就是我们家的总收入。通常情况下,爸爸妈妈不能一发工资就把钱花光。我们需要合理分配,让家人过得更好。因为我平时有记账的习惯,所以把账单读给孩子听。日常生活费:日常生活费可以保证我们的基本生活。我们平时吃米面,水果蔬菜,喝牛奶,不同季节买衣服,这些都是我们的日常开销。

第三步,引导孩子合理分配压岁钱。

我们可以和孩子充分讨论如何处理他们的压岁钱,但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这个讨论是有意义的。

首先,允许孩子控制自己的一部分。我让孩子列一个购物清单,列出她需要的物品和她需要的物品,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钱都去哪了。这孩子一直想要一个隐藏版的盲盒。当时我的建议是她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但是她舍不得,说如果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盲盒就没钱了。这次她想用压岁钱买一套,我支持。每个人都有控制自己的欲望。让孩子支配一部分压岁钱,不管是零食还是玩具。父母不应该干涉和尊重孩子的选择。

其次,往账户里放点钱。我的孩子在他5岁的时候开了一个银行账户。前年教孩子买了一些基金,收益比银行储蓄高。以孩子的名义开银行账户,可以让孩子知道理财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孩子养成积累财富的好习惯。

最后,让孩子留点爱的储备。孩子的压岁钱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孩子长大了,也会有自己的人伦。比如在亲密的同学或朋友生日的时候准备礼物;教师节,为老师准备一份小礼物,表达感激之情;长辈过生日应该准备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