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第一册分数的理解

对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本第一册分数的理解

分数的教学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和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用分数正确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以下是我对五年级数学上册分数理解的教案,希望能给你提供参考和借鉴。

五年级数学第一册分数的理解。

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数,分数的意义随着标准的不同而不同。

2.在具体的运算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个分数对应的不同“整体”意味着不同的具体量。重点是教学过程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主动导入

现在让我们猜一个谜语:母亲和孩子被分在两边...(学生回答:分数)

今天,我们将再次了解分数(板书:重新了解分数)

2、审核导入,显示图形:

提出复习要求:仔细观察这三个图形,说出这三个图形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分数,是什么意思?

(1)图形1是指将图形平均分为两部分,取其中的1,用1的分数表示。

(2)图2显示图形分为三部分,其中取1,用1的分数表示。

(3)图3显示图形分为四部分,其中取1,用1的分数表示。

通过让学生说出分数,认可分数,说出分数的含义的过程,从知识的起点去了解学生。)

3.他们的回答都很准确,说明他们对之前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老师想看看今天大家的学习效果。你有信心吗?

第二,引入新课的活动。

1.老师这里有三张光盘。你能从每一个中取出所有的1/2吗?

提出观察要求:其他同学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可以提问吗?

(这里我想强调一下他们平分给谁了。学生们分别拿出了6块、4块和3块。)

(学生的可能答案)

(1)都是1/2。为什么拍出来的片子数量不一样?

(2)为什么三个学生得到的数字不同?

2.小组合作活动

提出活动要求:为什么他们三个拿了所有碟片的1/2,但数量不一样?

请先自己思考,为什么不一样,然后分组讨论。

(1)学生独立操作学习工具。

(2)群体交流

(3)学生代表报告

老师总结:同学们都认为每份的总盘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来的盘数不一样。就是整体“1”不一样。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三位同学拿出所有的碟片,告诉他们你们各自的数字是多少,他们的1/2是多少?这时,让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整体的“一”。举个例子,比如一堆煤,一支铅笔,一个苹果等。让学生总结单元1或整个1。(通过组织学生交流,在比较中初步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认识到整体不一样,所以分数的具体数字也不一样,强调平均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3.总结和归纳

(1)原分数还有一个奇妙的特点。你对它有新的认识吗?

(2)学生总结:(表达以下内容是可以的)一个圆片的1/2是指将一个圆片平均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是1/2。但由于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1/2所代表的具体数字也不同。单位“1”可以是一个对象、一些对象或一个计数单位。学生从来没有学会把多个对象看成“1”,这一点要强调。在这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来理解单元一或整体一。这里让学生明确一点,分数不是像之前学的那个数一样是一个具体的数,而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需要用任何语言来概括。

第四,了解应用

1.为了表扬学生对他们刚刚学到的东西的态度和效果,老师为班级阅读角买了两本书。显示挂图:

老师:调皮和笑笑都读过这本书的1/3。他们读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然后反馈给全班。

学生报告:因为书的厚度不一样,看的页数也不一样。(整个“1”不一样,分数表示的金额也不一样。)

2.阅读课本第34页上的“画一幅画”。

画出每个图形的1,分组讨论。你为什么这么做?(学生总结)

问题:为什么四个正方形可以用1表示,1的正方形也可以用1表示?

(学生的可能答案)

生A:把四个正方形分成四份,其中一份可以用1表示。

生B:我把1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其中一份也可以用1来表示,不过这个更小。

动词 (verb的缩写)巩固练习

1,导读:书第35页第1题,分数表示彩色部分。

独立做,点名回答。(简单回顾分数的含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说出1 ~ 2数字所代表的“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35页的第二个问题。(教师巡视)

3.出示教材36页第五题,要求学生在交流中说明原因。这个题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估算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如果学生在理解中遇到困难,可以借助事先准备好的图形和木棒,在小组中演示解决。最后,学生代表将汇报演示组的讨论结果。)

4.扩大团队,完成第36页的第六个问题。

思考:你今天学到了什么?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和技能,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总结报告:同分数代表的具体数量不一定相同,这一切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分数既是一种关系,也是一个具体的量,只有带上单位,分数才是一个具体的数(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体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事物的乐趣)。

黑板设计:

对分数的再认识

同分数代表的具体数字不一定相同,但都取决于整体的大小。

12段,1/2 6段,8段,1/2 4段,6段,1/2 3段组合线段,数形结合。

五年级数学第一册分数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乐谱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乐谱,正确运用乐谱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情况,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积极参与运算活动,主动观察、运算、分析、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和挑战。

教学重点:

我将根据新课标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着重理解一个分数的“整体”差异,加深对分数本质的理解。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让学生充分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加深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况,体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情境:

关于分数,学生经历了初三下册教材《一分(1)》中分数的生成过程,结合具体情况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能够识别、阅读和书写简单的分数;在《一点、一点、两点》中,中学生初步感知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能初步运用分数来表达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这里的“重新理解”已经明确告诉我们,这里学到的分数知识与原来的分数知识是不同的:第一,具体情境中“标准”不同,分数的意义也不同;二是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因为学生在初三学的是分数的初等知识——相隔很久,这里学的分数的意义范畴的延伸——概念比较抽象,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认识》是初三下学期。学生已经通过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理解了分数的含义,能够识别、读写简单分数和计算分母相同的简单分数进行教学。其次,五年级学生的求知能力和好奇心增强了,开始思考、追求和探索新事物。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东西来支撑。

教学规律:

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特点、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在多媒体课件的适当介入下,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点、说话、画图,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会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动机,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独立思考。

教学过程:

第一,师生互动,复习导入。

导入:同学们,听指令,做动作,好吗?你准备好了吗?女生起立,男生坐直,全班起立,所有学生坐直。听听这个问题的答案。你准备好了吗?班上有多少人?有多少女孩?有多少男孩?班上女生占百分之几?这个班男生占百分之多少?男生占女生的百分比是多少?谁能像老师一样提问?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复习乐谱,从而引入新课,从而加深我们对乐谱的理解,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这节课的乐谱。板书:对分数的再认识。

第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识。

活动一:拿着。

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1/2的笔,让学生看一看,说出你是怎么得到的。然后老师问:为什么他们都带着1/2的笔,但是数字不一样?同桌说话。让学生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分数的相对性。

设计意图:通过握笔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入的了解。

活动2:画它。

老师让两个学生画出他们准备好的两个笔记中的1/3,比赛看谁画得快。为什么要快?你猜怎么着?然后露出两张纸的1/3,隐藏其他部分,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你还想说什么?老师总结:好像都是1/3的音符,但是两个音符的长度不一样,所以他们的1/3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这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比两本书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1/3对应的是同一个整体,具体数字是一样的。1/3对应的整体不一样,具体数量也不一样。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分数都对应同一个整体,代表同一个具体量。对应的整体不一样,具体数字也不一样。

第三,利用新知识巩固拓展。

活动三:猜。

老师:我把我所有的书拿出来1/2。猜猜我有多少本书?把你的想法画在纸上,和你的同桌交流你的想法。老师巡视了一圈,在黑板上给不同的画命名。然后老师问: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说出黑板上图片的名称,谈谈自己的想法。老师:我把我所有的书拿出来1/3。猜猜我有多少本书?我拿出了我所有的书的1/4。同理,学生也可以很容易理解,很快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此时活动难度加大,让学生认识部分,猜测整体是什么。在画、猜、说中,他们能进一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了解乐谱的相对性。

第四,练习反馈,发展自己的能力。

1.画幅画

给一个图形1/4的小正方形让学生画,不管什么,只要整个图形的1/4都是小正方形。教师巡视,按名字在黑板上画出不同的图画,然后看书中小明、小林和肖伟的图画。这种人物的画法似乎有很多种。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教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乐谱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涂上一层。(练习第二题重点讲绘画方法的多样性。)

3.辩论

为了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出了1/4的零花钱,小芳捐出了3/4的零花钱。小方一定要比小明捐得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层次的深度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充分重新理解乐谱。通过1的习题,在加深学生对乐谱“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的同时,练习逆向思维,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帮助学生发展空间想象力。第二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有颜色的部分,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第三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同样的量对应不同的整体,分数不同;分数不一样,整体不一样,对应的量无法比较。在实践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五,扩展知识面,激发爱国热情。

你知道吗?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古埃及,3700多年前的《莱茵纸莎草》中就有乐谱记载。我国也很早就使用了分数,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就有很多关于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由来,激发爱国热情。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这个班里,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在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谈谈收获,课堂总结。

这门课你对分数有什么新的理解?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七、作业布置,课外学习。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分层练习,分为必修练习和选修练习,让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贯彻了“每个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每个人都能得到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黑板设计:

对分数的再认识

这节课我会用大纲板书设计,因为大纲板书设计清晰,从属关系明确,给人一种清晰完整的印象,便于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

五年级数学第一册分数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培养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结合具体情况,进一步理解“整数”和“部分”的关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1”这个整数,认识到不同的“整数”对应一个分数,所代表的具体量也是不同的。

难点:充分理解“整数”和“部分”的关系。

第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1,初三我们对分数有了初步的了解。能给几分吗?它们是什么意思?

2.今天,我们来学习“分数的识别”。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识。

活动1:拆笔游戏,体验单元1。

1.分笔。找四个学生拿着笔到讲台上来。(笔数是2: 4,4,6,8的倍数)

2.请四位同学拿出他们钢笔的1/2,看谁能快速准确地拿出来。

3.找另外四个同学来查。

4.学生们讨论如何自己分。把所有的铅笔平分,拿出一支。)

5.老师的问题:他们都拿出了所有笔的1/2,但有些人拿出的笔和其他人一样多。为什么?(学生总数不一样。)

6.老师总结:一开始每个学生的笔的“整”都不一样,也就是单位“1”不一样,所以他们的1/2也不一样。原来的乐谱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有新的认识吗?

活动2:谈论课本P34。

1,有了新的认识,再来判断两个孩子读的书是否一样多。

2.小刚和小明都读了1/3各自的书。他们读的页数一样多吗?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同桌交流,然后反馈给全班。

3.老师总结:因为书的厚度不一样,也就是总页数不一样,所以两个人看的页数不一样。(整体不一样,同分数的数字也不一样。)

4.他们在什么情况下读得一样多?(整体相同,分数相同表示数字相同。)

请帮助老师解决另一个问题:王兴国吃了3/4个苹果,李晓阳吃了3/4个苹果。王兴国说,“我们俩吃得一样多”。李晓阳说:“我吃得比你多。”他们谁是对的?

(3)巩固练习

1.在课本P34上画一幅画。

2.练习课本P35的第一题和第二题。(在实践中,集体解释那些较多的错误,单独解释那些较少的错误。)

第四,黑板设计

对分数的再认识

整体不一样,同分数的数也不一样。

整体相同,分数相同表示数字相同。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一个小游戏为开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乐谱,理解其含义。在教学和实践中,我强调“平均分”,体会到“整数”和“部分”的关系。学生在练习的时候也能体会到整体是不一样的,同样的分数意味着不同的数量,比如“印度洋海啸捐款”。但是练习第一题的分数有很多错误。主要是书上没有平均分,要画一条辅助线和一个旋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