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胆主要的危害

鱼胆有毒,会影响肝脏、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有些个案更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鱼胆汁的主要成分是胆酸、牛磺胆酸、鹅去氧胆酸、牛磺去氧胆酸、水溶性鲤醇硫酸钠、氢氰酸、组胺等。最早有人认为鲤科鱼胆的胆汁酸中存在的鲤醇(cyprinol)有毒,但是,后来证实这种物质并没有毒性。直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从鲤鱼胆汁中分离出一种物质5α-鲤醇硫酸盐,证实该物质具有毒性。总的来说,通常认为,以鲤醇硫酸酯钠为代表的鲤醇硫酸盐是鱼胆中的主要毒性成分。另外,胆汁中的组胺、氢氰酸、胆酸等也会对人体组织造成损伤。

在香港,曾经就有过食用草鱼(鲩鱼)而引起中毒的案例。香港食物安全中心也认为,草鱼及部分其他鲤科鱼类的鱼胆与人们出现由胆汁引致的肝炎及肾功能衰竭有关,这种急性中毒是由与鲤醇相关的化学物质所致,这些化学物质不会通过烹煮过程消除,会影响肝脏、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有些个案更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以往曾有死亡案例。

扩展资料:

需要提醒的是,鱼胆中的毒性物质鲤醇硫酸酯钠能耐高温、耐酸,不易被胃酸、乙醇所破坏。所以,鱼胆不论生吞、煮熟或用酒浸泡后吞服,均可能引起中毒。

所以,对于鱼胆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最好的预防方法还是避之不及,即不要吃鱼胆。人们要从根本上改变鱼胆能治病的观念,尽量不要生吞或者食用鱼胆,更不要以为鱼胆可以治病而食用鱼胆。

参考资料:

人民网-鱼胆不明目 误食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