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远征西域大宛
汉武帝远征西域大宛
远征大宛的原因。
作为中国古代史上争议最大的帝王之一,汉武帝一生的诸多事迹使他在今天招致了人们的种种非议。而这些事迹中,远征大宛是不得不提的一件。一般认为,汉武帝为了得到传说中的汗血宝马,从而满足一己私欲,不惜两次大动干戈劳师远征,不仅使数万汉家儿郎魂归异域,更是大大损耗汉朝的国力,由此也为他自己留下了千古骂名。
在汉朝势力强势介入之前,西域一直是匈奴的“后花园”。早在冒顿单于时期,通过多次战争,西域各国均臣服于匈奴脚下。据《汉书。西域传》记载:“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使领西域,赋税诸国。”也就是说,西域属于匈奴右日逐王的地盘,而右日逐王通过设立僮仆都尉一职来管理西域,并向各国征收赋税。除了征税,它们还被强迫在匈奴出兵时发兵协助,充当马前卒。
西汉之初的多次汉匈冲突中,在匈奴军队里总能看见西域将士的身影。也正因如此,为了尽可能孤立匈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希望能够利用匈奴和它们之间的矛盾,拉拢一些国家与大汉结盟,攻击匈奴。虽然张骞最终没能完成使命,但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各国开始对汉朝有所了解,双方的经济交流也日渐深入,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匈奴对西域的控制。漠北大战后,随着自身势力的急剧衰退,为了重整旗鼓,匈奴必须要借助西域的力量以恢复元气。
在这种情况下,匈奴显然不愿意看到汉朝与西域各国打得火热。为此,他们曾多次出兵截杀汉使团队,甚至鼓动陇西一带的羌人反汉。到元鼎五年(前112年),匈奴的破坏行动达到了高潮——丝绸之路被切断了。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久之后,远征大宛的计划正式出炉了。
大宛乃中亚古国,位于帕米尔高原西麓,锡尔河中上游。
该国出产的宝马闻名天下,尤其是汗血宝马,这种马的耐力和速度都十分惊人,不但能日行千里,还会从肩膀附近位置流出像血一样的汗液,故称“汗血宝马”。早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便获得了关于大宛和汗血马的情报。当汉武帝听闻之后,出于引进良马改良汉军马种,以便与匈奴铁骑争锋的考虑,便遣使携千金前往大宛求马,但被拒绝。
其实,大宛之所以拒绝汉武帝所请,一是汗血马毕竟是宝马,数量不会很多,在大宛也属于珍贵马种,更何况是种马;二是当时匈奴仍然在西域有绝对的话语权,大宛担心与汉朝亲近后会引起匈奴不悦。毕竟汉朝距大宛甚远,而与匈奴极近。惹恼了汉朝,麻烦不会马上就来;惹恼了匈奴,被胖揍一顿就是分分钟的事。
吃了闭门羹后,汉武帝其实并没有生气。可恰在此时,随着匈奴对丝绸之路的破坏愈演愈烈,大宛也抱着趁火打劫的心态参与其中,屡次袭杀汉使,并劫走财物。于是,汉武帝终于忍无可忍,下令汉军征讨大宛。虽然远征存在很多困难,但既然大宛寻衅,那也只能是虽远必诛了。
远征大宛的初战。
太初元年(前104年),汉武帝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赵始成为军正,王恢为向导(这可不是马邑之围时的那个王恢),李哆为校尉,率步骑六千及欲赎罪以求自由的刑徒数万征讨大宛。之所以以李广利为统帅,是因为此人乃是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哥哥,因李夫人的缘故,武帝欲使李广利借此次出征积累战功封侯,故而才选择他统领大军。
由于汉将赵破奴曾率区区七百骑兵大破楼兰,所以汉廷上下均认为西域诸国不堪一击,加上之前对匈奴连连获胜的缘故,使得此次远征被一种盲目乐观的情绪所笼罩。然而,俗话说的好,骄兵必败。等到李广利一出发,他就发现情况跟自己预想的完全不一样。沿途所经过的西域各国并没有因为见到汉军的军威而瑟瑟发抖,相反却很不以为然,拒绝为汉军提供补给,致使汉军一路上缺水少粮、苦不堪言。
李广利无奈,只能率军攻打一些较小的城池,以便掠夺城内物资,但这样一来便大大损耗了汉军的精力。待到汉军抵达大宛边境时,已是个个饥肠辘辘、疲惫不堪。李广利挥军攻打大宛边城郁成城,却连日不克、伤亡惨重。无奈之下,汉军只得班师,一征大宛就这样虎头蛇尾地收场了。此次出征前后历时近两年,汉军折损十分之八却毫无收获。消息传来,汉武帝震怒,严令李广利部不准东入玉门关。李广利惊恐不已,只好屯驻敦煌,等待后援。
远征大宛的再战。
太初二年(前103年)夏,汉武帝下令赦免愿意从军抵罪的囚犯,并连同征调的边地郡国士卒、民夫及刑徒***十万,悉数交由李广利指挥,再征大宛。其实就在当年初,浞野侯赵破奴部被匈奴所败,其军两万余骑全军覆没。故而朝臣之中不赞同远征者大有人在。但汉武帝认为如果连小小的大宛也降服不了,不仅有损汉廷在西域的声望,匈奴也将轻视于汉,从而发起新的攻势。
故而武帝将反对者悉数下狱或罢免,强令全国进行大动员。考虑到上回远征时沿途缺乏补给,汉军先后征集了十万头牛及四万匹骡马,用于运输军器粮秣。一时间,从关中到敦煌,车马相连、旌旗遍野,物资转运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