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反击人生游戏攻略
1328 10 21日,安徽凤阳太平乡古庄村一户贫困家庭诞生了一名男婴。当时下层民众随便选了他的名字,因为他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
按照元朝的分类,朱崇的八一家族属于南方人的最低等级,上面三个等级依次是汉人、色目人、蒙古人。没有社会地位,自然就没有尊严。
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活着就好了。谁在乎尊严?
所以在朱崇巴的童年,吃饱是最重要的。因此,五岁时,他就开始为地主刘德放牛。
幸运的是,朱崇巴身边都是一群可以一起玩耍的孩子,而在这些孩子中,他似乎是一个孩子中的王者。甚至在放牛的过程中,他甚至主动烤了地主刘德谷的一头小牛。
事后,现场伪装成小腿掉进洞里的假象。如此拙劣的演技,自然被刘德给了一个混双的“豪华套餐”,但对于朱崇巴来说,虽然浑身酸痛,但肚子里的牛肉真的很好吃。
人总是要成长的,朱崇巴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朱崇巴对那个社会感到绝望。他们一家人没日没夜地在田里辛苦劳作,但最后的收成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而地主刘德虽然不用工作,却每天吃饱了鱼和肉。
也许,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崇巴内心对地主阶级的仇恨和对贫农的同情已经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
这影响了朱仲八年。后来当了皇帝,对剥削农民的贪官污吏恨之入骨。在位31年间,他杀了15000多个贪官,所以反腐倡廉只能背上千古骂名。
命运跟朱崇巴开了个玩笑。
公元1343年,已经年满15岁的朱崇巴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他努力工作,争取多承包几亩地,然后娶一个漂亮的媳妇,生几个娃娃,让娃娃们去放牛。
然而命运选择了他,推着他磨练他。这一年,黄河决堤,洪水泛滥。之后淮北大旱,几乎颗粒无收。次年春天,朱崇巴的家乡遭受蝗灾和瘟疫。
在大约半个月的时间里,朱崇巴的父母和大哥相继去世。麻烦的是,朱崇巴家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没有棺材,却没有埋葬亲人的土地。朱崇巴和他的二哥只好去问地主刘德。
但是他们遭到了刘德一的唾骂。好在他们的邻居刘继祖给了他们一块墓地,朱崇巴的亲人也没有突然死在荒郊野外。
安葬完亲人,生活还要继续。朱崇巴和他的二哥、嫂子等人只好被迫分头出逃。
那时候的朱重八还只是个没长大的孩子。靠他自己谋生自然很困难。当他真正绝望的时候,发现一个和尚也能吃饱,于是剃了头发,离家出走。
但是出家没多久,寺庙周边闹饥荒,寺庙得不到善款。朱崇巴只好再次出逃,沦为乞丐。
在这几年的漂泊中,他看遍了世间的一切变化,尝遍了酸甜苦辣。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没有错,而是这个世界错了。他要想过上更好的生活,就得推翻这个乱世,他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
朱元璋完成了从草根到皇帝的人生逆袭。
像朱重八一样努力的人还有很多。面对死亡的必然结果,汉和颍州的效仿陈胜的,建立了红巾军,发誓要推翻元朝的统治。
在定远土豪郭子兴,他抓住机会,果断出发。当时各地纷纷响应。后来,郭子兴占领了朱崇巴的家乡,长大后成为朱崇巴的唐河也在郭子兴避难。
唐和觉得当兵还可以,至少能吃饱饭,就让人把消息带给朱崇巴。由于吃饱了,朱崇巴二话没说就去了郭子兴避难。
朱崇巴,不,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叫他朱元璋。
郭子兴是朱元璋生命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由于朱元璋率先参战,他为郭子兴做出了很多贡献。郭子兴还娶了他的养女马史,也就是后世历史上著名的马皇后。
成为郭子兴的女婿后,朱元璋在红巾军中的地位也一飞冲天。郭子兴死后,他也成了红巾军的首领。
之后,朱元璋平定了与他竞争的陈友谅和张士诚。整合这些势力后,朱元璋将矛头指向了元大都,而腐朽的袁婷自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
就这样,朱元璋一步登天,赶走了蒙古人,成为了中原的主宰——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严惩贪官,杀了1.5万多人。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对劳动群众表现出更多的同情。他大力宣扬“为民当官不如回家卖红薯”的道理,尤其是对贪官,地狱要付出。
那么,在朱元璋看来,什么是贪官,如果被认定为贪官该怎么办?
为了规范朝臣的行为,让他们哑口无言,朱元璋颁布了史上最严厉的反腐法:
官员只要贪污60两以上的银子,就要砍头。
而贪污金额在60两以下的,则有相应的惩罚方式,比如打板子、脱官服、发配边疆等等。
据史料记载,洪武十九年,共任用进士364人。一年后,这些人中有6人被杀,358人被判死罪和流氓罪。他们无一幸免,全军覆没。
当然,这只是朱元璋统治时期惩治贪官的冰山一角。据相关数据显示,在他执政的31年间,有超过1.5万贪官被杀,平均每年有近5000名官员被处决。
这个数字是惊人的,从中可以看出,在朱元璋手下做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是每天如履薄冰,生怕被人害死。
明朝贪官屡禁不止的背后
朱元璋大力反腐倡廉是否让明初的朝廷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正能量?
答案是没有。
从朱元璋每年惩处的官员数量也可以看出,他的高压手段并没有杜绝官员的腐败,反而加剧了这种现象。有什么问题?这些官员不怕死吗?
他们当然怕死,但首先要活下来,朱元璋对官员的苛刻已经到了不可接受的程度。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朱元璋颁布了一部名为《醒贪略录》的法律,详细记载了朱元璋制定官员俸禄标准的理论依据。明代正一品官员的工资是每月87石,每年1.044石。
这样的工资在当时勉强够养家糊口,但这是一级官员的工资,更低级官员的工资水平可想而知。
这么低的工资,朱元璋觉得我的工资够高了。就给我一个官,吃饱饭,想着更高层次的满足。很抱歉,朱粲没有提供。
但是人是有需求的。温饱解决了,自然想满足精神需求。朱元璋无法满足官员更高层次的需求,只能铤而走险,自己创造。
所以,朱元璋也很无奈。当他回顾自己的一生时,他未能明白,当1.5万贪官的头颅掉在地上时,贪官们并没有被吓到,而是一波接着一波,不是因为官员们贪婪,而是因为他们太过苛刻...
参考资料:《明史》、《明史》、《明太祖布道》等。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