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小水滴旅行”教案
大班“小水滴旅行”教案1活动目标:
1.了解水的三种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的变化。
2.能够安静的听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冰块、干湿毛巾、水杯、水、电水壶、水滴变化过程的幻灯片等。
知识准备:孩子对水的三种状态有一点了解。
活动流程:
第一,交流经验。
1,老师拿出一杯水(在透明的杯子里)问老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
杨:这是一杯水。
老师:是的。水会变成什么?
杨:水会变成冰。
2.老师给制冰机演示:水是怎么变成冰的?
(小朋友可以自由举手回答)
3.前几天一直在下雨。你知道雨是从哪里来的吗?
(小朋友可以自由举手回答)
4.老师展示干毛巾和湿毛巾老师:王老师,这里有两条毛巾。请摸摸它们。有什么区别?
杨:一个是湿的,一个是干的。
老师:你说,湿毛巾怎么弄干?
杨:让它晒晒太阳。
年轻人:放在火上烤。
老师:湿毛巾是干的。原来湿毛巾上的水在哪里?
5.总结。
刚才,我们的孩子说了一些关于水的变化。水将变成冰和蒸汽。怎么变的,为什么变?现在请大家听一听《小水滴的旅行》的故事,听完可能就明白了。
(第一步,让孩子知道水是会变化的,根据经验说出水的变化形式。)
二、欣赏故事,了解内容,初步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1,老师把故事完整的讲了一遍,孩子们安静的听着。老师:听完故事后,告诉我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
2、老师提问帮助理解讲故事的人:一开始,小水滴想做什么?他们对大海母亲说了什么?
老师:孙爷爷是怎么帮助小水滴的?水滴变成了什么?
老师:水滴飞来飞去,感觉冷。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变成了什么?
老师:水滴的身体变重了。变成了什么?为什么会变成雪花?
老师:小水滴在旅途中经历了多少变化?
3.看水滴变化的幻灯片。
老师:现在我们来看看水滴在旅途中的变化。4.总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的孩子知道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变化,也就是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但是水在什么条件下变化,细节应该还是很模糊的。老师会做几个实验,让你更清楚的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第二个环节通过故事让孩子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三、做实验让孩子直观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1,老师做实验,孩子仔细观察。
老师:现在,让我们通过实验来看看水是如何变化的。
老师把一个冰块扔进一杯开水里,孩子们发现冰块很快消失了,杯子里的水上升了。然后把那杯水放入电水壶中烧开。当水沸腾时,热空气就出来了。当热空气遇到冷玻璃时,它又变成了小水滴。如果你把水放进冰箱,它会再次变成冰。
2.老师:孩子们,你们看到刚才水的变化过程了吗?
3、教师总结:
水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样子。很冷的时候会结成冰,加热的时候会变成水。水再热会变成蒸汽,冷了会变成水。
活动反映:
一开始我把这个活动聚焦在语言领域,想让孩子以自主阅读的形式学习这个故事。后来听了一个老师的课,她也把这个活动重点放在了语文和科学上。我听了之后,总觉得小孩子应该是对故事内容理解不透彻,对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也是一头雾水,所以不可能通过这个故事理解水的三种状态。也有老师表示,其他班级也在这个班级采用自主阅读的形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定位在科学领域也相当困难,需要给孩子做很多知识。他们建议我专注于语言领域。我想想就想挖掘故事。语言不优美,也不是经典,也不难。后来师傅建议还是定位在理科和语文,因为活动本身属于“我身边的科学”这个大主题,还是以理科为主比较好,所以我决定以理科为主。在师傅给了我一些建议后,我自己设计了教案,把孩子们可能有的每一句话都想了一遍,有的还写了下来。特别是引导语和过渡语,我想了很多,但总觉得不太好。我写过,修改过,尽量让我的课堂语言简洁,让孩子看得懂。
一开始,我先展示一杯水让孩子们思考水会变成什么,然后根据他们说的展开我已经准备好的问题。第一节,孩子说话不积极,可能跟我的引导和设计问题有关。然后引出“小水滴旅行”的故事,让孩子安静地听。然后通过回答我的问题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个故事。因为我的问题有点难回答,孩子们没有反应,我就把一个准备好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给人一种啰嗦的感觉,语言也不精炼。在第二个环节的最后,我预测小朋友可能看不懂故事中水滴的几个变化,就根据故事做了一个简单的幻灯片。孩子们在欣赏幻灯片的时候非常开心,但我怀疑他们是否真的通过观看幻灯片了解了水滴旅程的变化。于是我设计了第三个环节,让孩子重新认识水的三态变化,通过看老师做实验,让孩子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
我觉得孩子们通过这个活动应该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一开始对这个“小水滴旅行”的故事内容应该不是很了解。因为一开始他们不太懂水的三态变化的知识。
大班“小水滴旅行”教案二的教学目标:
对“水分蒸发”、“水蒸气液化”等一些科学现象的初步感知。
过程和方法
发现自然的小规律,尝试用实验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分析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和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水变成蒸汽,再从蒸汽变成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掌握蒸发和液化。
教学准备:
1.课件
2.电热水壶
3.一些镜子
4.卡片
教学过程:
首先,讨论话题,引出活动内容
1.老师:孩子们,看,裴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冰),再看。冰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水滴)
2.老师:哦,冰变成水滴了。你在哪里见过水滴?(儿童讲述)
老师:那你知道水滴有什么用吗?(儿童讲述)
3.老师总结:水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离不开水。裴老师也想告诉你一个小秘密。小水滴会变。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杯子和一面镜子。你用镜子的这一面盖住杯子,玩一玩,看看镜子上有什么。
提前在杯子里倒入热水,把镜子盖在上面。
设计意图是将孩子无法理解的科学实验转化为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实验游戏,观察现象
1.孩子们玩游戏。老师走到孩子们中间,引导他们观察镜子上的变化。
老师:小朋友,你在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3.老师总结:小水滴蒸发成水蒸气。那个白烟是水蒸气。水蒸气越积越多,遇到冷镜就变成了小水滴。
三,视频欣赏,探索知识
1.老师:很高兴见到大家。它有耳语告诉孩子们。
(播放录音,小水滴。)小朋友,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
老师:孩子们,你们愿意吗?
播放“水滴之旅”的视频,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水滴的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是让孩子根据视频内容进一步探索水变化的秘密。
2.老师:小水滴把孩子们带到哪里去了?
3.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带小朋友分析并展示图片(水滴→蒸汽→云→雨)。
4.老师总结:画一个箭头,水滴蒸发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变成雨,再变成水滴,如此循环行进。
第四,读儿歌,巩固知识
1.小朋友,你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一首关于水滴的童谣吗?我们站起来一起读吧。可以加一些可爱的小动作。
水滴游记(自编)
小水滴,滴滴响,我们快乐旅行。
迎着太阳,点头,飘入蓝天,
迎着风,弯腰飞向清流。
水滴,太神奇了,
它会蒸发,会冻结,会变成小雨滴。
我们保护水滴,做环保儿童。
设计意图是将整堂课的内容融进童谣中,让科学知识也能插上动听的声音。
2.孩子们,让我们在美丽的校园里排队寻找水滴吧。
小水滴旅行第3课活动目标:
1.了解“小水滴旅行”这个故事,知道水的不同存在状态。
2、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小水滴行进的顺序变化。
3.能够大胆开展实践活动,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4.让孩子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画笔,纸张,图片
2.课件《小水滴旅行》
活动流程:
一、出口主题活动
1,老师介绍来自旅行的水滴。老师:孩子们喜欢旅游吗?小水滴也喜欢旅行。它的旅行是惊人而精彩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它的旅行故事。
2.要求:请在观看的同时,听、看、想。看完水滴的行程,用你的方式记录水滴的行程。
第二,播放课件,总结
1,问题:旅途中水滴去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追问:怎么变成蒸汽了?它请孙爷爷帮忙做什么?
总结:太阳公公发出强烈的光和热,使小水滴变暖,变成蒸汽。
2.问题:水滴去了哪里?变成什么?怎么变的?
总结:水汽飞上天空,冯爷爷带着它们在空中飘来飘去,变成了白云。
3.问题:小水滴最后去了哪里?变成什么?怎么变的?
4.总结:白云飞得越慢,被冯爷爷吹得越冷,白云紧紧相拥,最后化作雨滴,落入大海。
第三,儿童记录
1,你觉得小水滴旅行的故事有趣吗?请用录音的方式画出小水滴的旅程。
2.孩子们介绍他们自己的唱片。水滴去了哪里?你是怎么旅行的?
第四,完全享受故事
老师总结:在旅途中,水滴变成水蒸气,再从水蒸气变成白云,白云变成雨滴和雪花,最后变成水滴,会到达河流。
活动反映:
在整个活动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雨滴旅行制作课件,这里我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具体直观的形象,符合儿童思维具象化的特点。课前我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让孩子提前知道什么是录音。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直观的感受,我还制作了水滴旅行的图片。我分段给孩子们讲了水的三态变化的全过程。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每一段之后,我都会提问。我提问的时候,采取个人和集体两种形式来回答所提的问题,让孩子以点对点的回答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问题的帮助下,孩子不断回忆故事的内容,并用语言表达出来,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但这里也有不足之处,每个故事都没有明确的总结;另外,每个故事解释完之后,故事还可以完整的再播放一遍,导致孩子对故事没有完整的影响。最后一部分,我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讲故事,既加深和巩固了孩子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也有助于孩子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儿童表演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录制方法,大多数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录制过程讲故事。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活动带来的快乐,增长了见识。
小水滴旅行第4课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了雨的形成过程,水的两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2.知道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3.培养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与同行分享经验。
5.激发孩子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个酒精灯,一个盛水的烧杯,一块透明玻璃。
2.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3,宝宝滴图片,雨的图片,雨和人类关系的图片。
活动流程:
首先,展示图片,导入活动。
1,展示宝贝图片。今天,宝宝迪迪想去旅行。孩子们想知道旅行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吗?(思考)
2.展示下雨的图片。哇,下雨了!我们的小水滴藏在哪里?
3.引导孩子讨论雨是如何形成的。老师鼓励孩子们大胆想象。
二、实验演示,幼儿观察操作过程。
1.老师用酒精灯加热烧杯里的水。让孩子仔细观察烧杯里的水,告诉他们发现了什么变化。(水变成蒸汽)
老师的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水蒸发的想象?水在哪里变成蒸汽的?变成了什么?
2.继续实验,用一块玻璃盖住烧杯,让孩子观察玻璃上的变化。请幼儿拿起玻璃杯,观察玻璃杯中的水滴流入水杯的想象,让幼儿说说为什么。
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在冷的时候会变成小水滴。
3.播放课件《小水滴的旅行》,了解下雨的原因和过程。
老师总结: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就像一个火炉。衣服、河流、海洋和湖泊中的水在阳光下会变成蒸汽。这么多蒸汽去哪了?
第三,孩子再看一遍课件《小水滴旅行》,了解雨水的形成和循环过程。
总结:水遇到热就会变成蒸汽,大量的蒸汽聚集在一起,遇到冷空气就会变成小水滴。当水滴变得越来越重的时候,空气就装不下水滴了,水滴就变成了雨。
第四,了解雨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播放雨和人类关系的图片。让孩子观察并谈论雨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
1.雨水是地球水循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几乎所有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充淡水的唯一途径。
2.雨水可以灌溉农作物,有利于植树造林。
3.雨水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降低温度。
4.雨水有利于水库蓄水,可以补充地下水和河水,用于发电和航运。
5.雨可以隔绝喧嚣的世界,创造宁静的环境,催眠,洗涤街道。
6.雨水可以冲走地面垃圾,稀释有毒物质,净化环境。
7.雨水可以净化空气,雨后心情开朗。
活动反映:
当初我是打算通过绘本《小水滴旅行》让孩子自己读来学习这个故事的。后来听了一个老师的课,她也把这个活动定位在语言和科学领域。我听了之后,总觉得小孩子应该是对故事理解不透彻,对水的三种状态(液态、固态、气态)也很困惑,所以根本无法通过这个故事理解水。我反复思考,还是把自己定位在科学领域,让孩子通过小实验直观感知水的三态变化。我先演示实验,让孩子对水的三态变化有个直观的认识,然后通过播放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让孩子了解雨的形成和循环过程。通过看老师做实验的方式,可以更直观更清晰的理解。做实验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兴奋,很好奇,好像一下子都释放了求知欲,四十多双明亮的眼睛都在盯着我。通过实验,让孩子直观清晰地了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小水滴旅行”的故事,让孩子对雨的形成和循环有了初步的了解,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总的来说,这门课很成功。
第五课“小水滴旅行”大班活动目标:
1.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游记》,了解故事内容,了解水循环过程。
2.根据故事,试着用简单的图形展示水滴的行进过程。
3.愿意参加小水滴游戏。
活动准备:一本儿童读物,一个实物展示仪,一台电视机;白纸和蜡笔一人一张。
活动流程:
第一,通过谜语,引出小水滴。
2.欣赏科学童话《小水滴的旅行》,初步了解故事。
1.你知道水滴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吗?
2.老师讲故事,问:请告诉我,故事讲了什么?
第三,老师一边引导孩子看书,一边听老师讲故事。
1.提问帮助孩子进一步理解故事。
(1)这是一个科学童话。请告诉我谁在故事里。
(2)水滴从哪里来?流向哪里?后来去了哪里?
(3)水滴在海里,你开心吗?小水滴后来变成了什么?
2.组织小朋友讨论:你喜欢《小水滴旅行》这个故事吗?听完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3.孩子自主阅读童话《小水滴旅行》。
第四,启发孩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小水滴的旅程。
1,老师:小水滴从天而降,经过很多地方,最后到达大海,变成蒸汽飞向天空。你能用一张图片把它写下来吗?然后我们会告诉所有人,好吗?
2、孩子在纸上画画,记录小水滴旅行的过程。教师的个别指导。
3.把孩子们录制的资料展示出来,放在实物展示仪上,让大家互相交流,讲述小水滴的心路历程。
游戏活动:太阳和小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