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空间站到底多大?最小节点舱大小惊人,“太空之家”全球领先
近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由于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升空更上一层楼,在世界各国面前,“中国声音”再度用“中国速度”宣传了“中国标准”。神舟十二号的飞天行动取得圆满成功,它载着3名中国航天员顺利到达了中国空间站。在这里,航天员们将会展开为期90天的太空生活,执行航天任务。
尽管太空瑰丽无比,但太空环境对于人类而言却并不友好。稍有不慎,人类就可能神秘莫测的太空夺走宝贵的生命。因此,国家对于价值好比钻石等身的航天员,可以说是极尽保护。要航天员在一个陌生幽闭的环境中呆这么久,也是中国史无前例的长期任务。在他们上天之后,人们对于航天员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居住条件,也是相当好奇。
空间站中最小的节点舱,连杨利伟都羡慕。
天宫空间站由多个航天舱组成,而航天舱又由几个不同的小舱段构成。拿核心舱举例,它便是由节点舱、小柱段、大柱段这三个结构组成的。3名航天员们在舱里生活工作,所需要的活动空间便成了人们关心的问题。毕竟航天员的珍贵程度好比国宝,肩负着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重担,他们的身心 健康 一向备受关注。
如果让他们在恶劣的太空环境中长期在一个狭小幽闭的空间里居住生活,即使心理素质超群,也难保不会发生什么大家并不愿意见到的事情。在人类航天事业的 历史 进程中,就发生过航天员由于在太空长期工作从而导致极度焦虑的情绪产生,还曾有外国航天员们在国际空间站发生了激烈的口角。狭窄的空间对于人类的生活工作,也会造成诸多不便。不过随着空间站节点舱进入大家的视野,对于航天员生活空间的担忧烟消云散。
节点舱作为核心舱中体积最小的一个舱段,当航天员聂海胜打开它的舱门揭开其庐山真面目的时候,不少人着实为节点舱的大小惊叹了一下。聂海胜打开舱门后,画面拍摄到他将头探进了节点舱,对比之强烈,一下子就让人感受到了节点舱的空间之大。而节点舱,不过是作为整个舱中体积最小的“中转站”,连它的空间都这么大,其它舱段的空间大小更是不言而喻。在看到聂海胜进入节点舱的画面后,中国航天的“飞天第一人”杨利伟也忍不住啧啧感叹,对这个中国建造的“太空之家”面积以及能够进入这个“太空之家”执行任务的航天员们表达了自己的羡慕。
节点舱有什么用?为什么需要这么大的尺寸?
在航天事业上,中国长期遭到来自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这也代表着要想发展航天事业,中国只能自力更生。众所周知,航天科研事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造航天器械所要花费的更是连城之价。当初的国际空间站是集合16个国家的力量才建造完成,而天宫空间站则是由中国全程一手研发建造。中国在天宫空间站上的花费,难以想象。多一立方米航天材料的消耗,多出的可能就是一笔巨额支出。那么,为什么中国要把一个节点舱都建得这么大呢?
这和节点舱的作用脱不开干系。节点舱的作用好比一个“中转站”,航天员们可以通过它打开去往不同舱段的舱门,从而在空间站中畅通无阻的生活。不过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十字路口,有时候都分不清东南西北。节点舱足足有6个方位的舱门,每个舱门打开的地方都不一样,其中一个舱门则是出舱口。要是航天员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6个一模一样的舱门不小心选择失误打开了出舱口,那么后果不堪设想。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工作人员们在每个舱门上都贴了提示“路标”,好确保航天员不会“迷路”。
交通枢纽是节点舱的本职工作,但在人员专用气阀舱启用前,它还要作为一个能让航天员们在太空中执行行走任务的兼职“气阀舱”。在担任气阀舱的时候,它需要同时容纳至少两名航天员在它里面穿脱舱外航天服。如果空间狭小,航天员们的手脚都无法舒展得开,这就会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不便。
“太空之家”全球领先,“天问”太空问天。
国际空间站即将退役,届时,天问空间站就会成为太空中唯一一个能够使用的空间站。值得一提,在原先天问空间站的设计计划中,中国原本打算参考国际空间站的设计,中规中矩地建造一个中国空间站。但随着中国 社会 的飞速发展,航天 科技 技术日新月异,中国空间站的设计由于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一点点被扩大改善,直到有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规模。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天问空间站凭一己之力登顶了现阶段人类航天事业的 科技 技术。从古至今中国人民对于浩瀚宇宙的无限幻想,在现代 科技 的发展中一步步得到了解答。屈原在《天问》中对于宇宙万物的疑问,在天问空间站问鼎苍穹后,或许很快就能得到答案。对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之路,吾辈仍需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