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不可一世的曹操为何最终惨败于刚刚崛起的刘备?

鸡肋,吃起来没有肉,扔掉却余味留存。看过老版《三国演义》的朋友,不知是否还记得杨修的那句“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其实,聪慧的杨修早就看出在曹操眼中对汉中的态度了。然而,汉中之战对于刘备来说,却可以用一个词总结:“生死之战”。两军交战,其对战役的重视不同,其实这场战争在一开始就是刘备赢了。

首先,是因为汉中背靠益州,如果汉中被曹操夺取,那么益州将会陷入唇亡齿寒之境地。所以汉中对于刘备来说,是生死之地。一辈子的忍辱负屈,成败就在此一举。

其次,是汉中之战时,刘备集团算是正好处在军事实力的最巅峰时期,再加上手握益州、荆州两地,东联孙吴,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而曹操这边呢?先是有夏侯渊战死定军山,士气大损,而后又是粮草被劫,后背凉凉。之中对于双方的影响,也由此可见一般。

而若要看解释曹操为何最终会惨败,我们还需得回看当时的战争过程,才能有个较为客观的总结。

其实,当时曹操率军攻打汉中之时,他还要应对东线的东吴,完全就是腹背受敌。从汉中的地形来看,蜀道难行、栈道险峻,曹军的后勤补给也是很困难。但是,曹操想要攻打蜀中,蜀道却是必经之地。尽管曹军的骑兵来势汹汹,也难以在这种地形上伸展开来。

▲曹操影视形象

而刘备在攻打汉中之前,早已做了准备,先跟孙权讲和,划湘水为界,以免孙权后期偷袭,形成腹背受敌之势。

翌年,刘、曹展开了争夺汉中之战。刘备先命吴兰、雷铜做先锋开路,张飞、马超随后增援。先锋佯攻后,由增援部队截击汉中的曹军后路。可惜,蜀军兵力尚未集结,曹休识破蜀军的部署。先锋部队的吴兰、雷铜遭遇曹军突袭,最终不敌而战死。同年,刘备再次分兵多路轮番进攻汉中,都被曹军击退,两军在阳平关之地对峙近一年。

面对僵持的局势,刘备终于按捺不住了,他亲自率兵迂回绕开阳平关,一举抢占了军事要地定军山,打开了通向汉中的道路。

曹操则派出夏侯渊前来抢山。开战之后,刘备派军队以火攻夜袭夏侯渊阵营,导致夏侯渊阵营大乱,之后刘备再调兵马多路奇袭夏侯渊等人,夏侯渊最终被黄忠斩杀。

夏侯渊一死,汉中的曹军军心大乱。刘备于是趁势渡汉水,进一步拿下阳平关,可是曹军郭淮依汉水结阵,刘备看此状,猜到其用意,因此没有马上渡河。

刘备决定占据险要,只守不战,与曹军在汉水两岸形成对峙之势。此时,曹操打算把大量的粮草转移囤积,不料被黄忠得知。而后,黄忠、赵云二人商议前去截取这批粮草。

曹操囤积粮草之地,赵云判断必有重兵把守,他让黄忠先去劫粮一探究竟。果然曹军有所埋伏,黄忠被其围困,赵云而后率领轻骑将黄忠救下。赵云之所以敢兵行险地,其实也是胜券在握。

曹军对他们紧追不舍,而回到营地的赵云虽偃旗息鼓,却早已设伏准备反击。追随而来的曹军,也是犯了兵家大忌——正所谓“穷寇”莫追,更何况赵云并非穷寇,而是猛将。

此时,曹军直接闯入赵云的营地范围圈,赵云让早已埋伏的士兵上强弩射杀曹军。随后,赵云军一拥而上,曹军惊骇落荒而逃,但已经来不及了。大量曹军被赵云军射杀,甚至有的在争相奔走途中互相踩踏,曹军死伤惨重。

此战后,刘备派出刘封叫阵曹操,可曹操因兵力折损严重一直避而不战,最终撤出汉中。汉中争夺战,便以曹操方将领王平投降、刘备占领汉中全境而结束。

而孙权在刘、曹争夺汉中之时,可谓是坐山观虎斗。不过曹操还是有所担忧,惧怕孙权在东方有所行动,一旦腹背受敌,他便不能集中兵力对付刘备。

刘备攻占汉中则是势在必得的,汉中更是诸葛亮帮刘备建立政权“隆中对”之中的一步。当时刘备作战大部分依据天险而战,也占据地利的优势。如果跟曹军打消耗战,曹军并不具备优势。例如,粮草迁移囤积点就被蜀军发现,还中了蜀军的埋伏,进而损失惨重。

据《诸葛亮集》记载,曹操亲自率领几十万兵力前赴汉中,原本夏侯渊镇守就有五万精兵。整个汉中之战,刘备投入的兵力却没有明确记载。但整场争夺战下来,刘、曹兵力似乎并不悬殊,直到后期刘备方才略显前线兵力不足。所以打下去,也许就有不一样的结果也不一定。不过曹操还是错失良机,提前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