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并不局限于人类。

中国被认为是世界上发明指南针的国家。

很久以前,我们国家发明了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自然长期斗争的结果,是我们的祖先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结晶。

最早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铁制作的,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天然磁铁及其铁的吸引力。据古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就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促进了采矿业和冶炼业的发展。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从铁矿石中认识了磁铁。

公元前600多年的管仲著作《管仲》中记载:“天下有磁石。底下有铜有金。”意思是如果山上有磁铁,山里面就藏着铁矿。在中国古代地理经典《山海经》中,也记载了“山中多磁石”。《水经注》中记载,秦国阿房宫的正面是用磁铁做成的,防止人们进宫行刺。如果坏人带着隐藏的盔甲和隐藏的武器进入宫殿,他们会被门抓住并被发现。这说明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发现了磁铁的吸铁作用并加以利用。

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进一步利用磁铁的手指极性,制成了一种指示方向的机器,这就是指南针。这在《游杜篇》和《鬼谷子》中都有记载。《鬼谷子》中记载,郑人去深山老林采玉时,为了不迷路,带了“司南”。这个“新浪”就是指南针的机械。在《论衡》中,王充描述了东汉时期的“司南”。它就像一个水勺,用天然磁铁研磨而成。勺子的底部是球形的,勺子是椭圆形的,勺子的柄逐渐收缩成圆柱形。为了确定方向,还有一个“地点”,是一块铜制或彩绘的木板,中间有一个光滑的圆形凹槽,形状可能在内圈之外。架上标有方位刻度,二十四个方位用“干”、“支”(即甲、乙、丙、丁、子、丑、阴、毛等)表示。)和八卦。当它将被扔在场地中央时,它的手柄一般会停在导向器的方向。从上面可以看出,新浪是现代指南针(磁罗盘)的形状。“导”最早由张衡在《东京赋》中提出,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而逐渐发展,至宋代历时一千多年。宋代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在《孟茜笔谈》中对当时指南针的发展作了详细的论述。当时在生产和科学实验发展的推动下,特别是航海和对外贸易的兴起和扩大,指南针逐渐发展起来。沈括总结了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创造的四种指南针安装方法。第一种是水浮法,将磁针浮在水面上进行导向。虽然相对稳定,但是容易不稳定。第二种方法是指甲旋转,磁针放在指甲上,旋转灵活,容易滑下;第三种方法是碗唇旋转,磁针放在碗口边缘,旋转灵活,但容易滑下;第四种方法是螺旋法,用丝线悬挂磁针,可以实现灵活稳定的转动。他还记载了人工磁化的方法,即“用磁铁研磨针锋,可以引导你。”这种人造磁铁是一大进步。此外,还出现了“导鱼”、“干针”、“水针”。干针和水针奠定了现代指南针(罗盘针)的基本结构原理。沈括在研究指南针的过程中,也总结发现了磁偏角的存在。换句话说,指南针指示的方向是“经常稍微偏东,而不是完全偏南”。这是中国对地磁的巨大贡献。

指南针的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比如宋元明时期,航海事业发展迅速。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经历了30多个国家,到达了非洲东海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用指南针代替星星来指示沿途路线的方向,可见指南针在明朝初期的中国已被广泛使用。

指南针在国外,尤其是欧洲的出现和应用,要比中国晚很多。大约公元1200年,在外国文献中看到指南针的记载。

指南针的发明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航海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指南针的发明对创造定向装置和促进未来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出现起到了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