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微信背后的小故事
分别是2010和10。免费发短信的手机应用Kik推出,短短半个月就有1万用户。
张小龙艾伦看到这个软件后,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连夜给小马马写了一封邮件:移动社交软件未来一定要被打败,我们要赶紧发展。
马没睡,但他回了四个字:马上办。
从此,微信诞生了。
2 .微信口号
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为什么是一个而不是一个?
小龙哥的解释是,如果是“一种”,就是普通的一句话,起不到口号的作用,写不下来。一定是一种生活方式,只属于微信。这是一个独特的句子。
从最初的聊天工具,到钱包,再到现在的微信支付,微信已经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真的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
3.为什么我的相册不叫我的朋友圈?
①张小龙曾在2012说过:时至今日,世人对“我去了相册”的定义是错误的。
②为什么朋友圈鼓励发照片而不是发文字?单词的操作有点曲折。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写一个段落是很难的,尤其是这个段落还得表现出自己的个人设计。但是发一张照片就容易多了,所以朋友圈一直是默认的照片按钮,而不是写文字或者发文章的按钮。
③从微信7.0开始,朋友圈与相册分离。当你点击相册时,默认只显示图片。
4.抖个小故事
①“摇一摇”功能上线时,马花藤给张小龙发邮件:摇一摇确实不错,但要防止竞争对手抄袭。张小龙回答:我们的功能被简化了,极简主义无法超越。
②张小龙在2011分享说《摇》的设计初衷来自于性暗示和性驱力,而咔嚓咔嚓的配音是步枪的枪声,摇晃的画面开合,也是很色情的暗示。这些都是小龙哥玩CS的灵感。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所有的动机都来自于性冲动,这是喜欢摇一摇或者微信团队的人的初衷。
③“附近的人”一上线,微信用户就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摇一摇”一上线,微信一天就启动了超过6543.8亿次。
5.看一看——看起来不错
看一看,里面有两个板块,一个是美图,一个是选图。前者是社交推荐,后者是机器推荐。
②好看——新的信息发布方式:你关心的就是我想看的。通过好看,你可以看出你的朋友对什么感兴趣。可能你们兴趣不同,也会关注他在看什么。也许你不认同他,但你只是想知道他们在看什么。尤其是对于微信这样的产品,关系链变得越来越复杂。这是你观察社会各阶层在看什么,在想什么的一个特别好的窗口,也是你打破信息茧的一种方式。
(3)张小龙说:他一直认为,通过社交推荐获取信息是最有人情味的。
6.微信没有已发送或已读提示。
①不“发”:让沟通更有效率,让人们不用看手机就能把消息放进口袋。
②有“读”:让发信息的人爽;没有“读”,让收到消息的人爽。
7.微信红包
微信红包是微信支付团队中的一个小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做的一个小项目。没有任何声明,他们只是利用手头的资源。
这个小团队被当时的微信支付总经理吴毅称为一群孩子。他回忆起微信红包出现时的场景,说自己坐在办公室里,感觉外面突然很吵。一群人在那里大喊大叫。他推门说:“你在干什么?怎么这么吵?要上班了!”这些孩子说:“我们做了一个红包的小应用,很好玩。要不要试试?”
当时只是作为插件安装在微信里,大家开始测试。这时有人往腾讯一大群里扔红包。于是,一款从根本上改变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之战的产品发布了。在此之前,腾讯并不知道有这样的产品。
2015微信发布大招——春晚红包。
春晚之后,微信支付从400万用户增长到6543.8+0亿用户。支付宝用了多长时间积累了1亿用户?大概8年了,微信支付只用了一天。
微信红包的兴起被马云称为“偷袭珍珠港”。
8.比赛
微信的“Jump Jump”游戏开发出来后,张小龙经常通宵玩这个游戏进行测试。最高分6800多分,给人以“当场成佛”的称号。
张小龙说:有时候玩游戏才是正经事。
9.朋友圈30分钟
①关于时间长短,由于朋友圈刚刚发布,大家的好友可能越来越多,理论上内容也越来越多。但实际上,随着好友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多,每个人在朋友圈的时间基本是固定的,30分钟左右。
②张小龙在朋友圈打方块的比喻:
你每天会花半个小时走过广场,然后你会看到一堆堆的人在谈论不同的事情,谈论不同的事情,有各自的主题。然后你会路过每个群,里面都是你认识的人,你可以停下来和他们一起参加任何一个小圈子的讨论,你会发现每个小圈子里也都是你认识的人。
你可以过去打个招呼,或者加入进来。然后你转身离开到下一个,然后参与,或者不参与,或者简单的打个招呼赞一下就走了。这样,当你看完朋友圈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就已经逛完广场了。
这里的设计有一点特别强调,就是朋友圈只能看到共同好友。比如你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的朋友圈,然后朋友B评论,你一定是同时认识A和B,然后你评论的时候三个人在讨论。他是一个“三个人以上比只是聊天更有钱”的社会经验。
截至目前,每天有7.5亿人进入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遍,那么每天的总量就是6543.8+0000亿次。有人说要逃离朋友圈。你是如何逃脱的?
10.在微信上阅读
很多年前,张小龙写过一句话,“做一个所有人都能用的阅读产品”。
读书一直是张小龙的一个执念,从QQ邮箱的读书空间到朋友圈,再到看一看,再到现在的微信读书,作为一个独立的APP,上面都有微信的影子。
到2018,微信八周年,用户数突破10亿,是第一个DAU突破10亿的APP。它不再仅仅是一种工具,而是真正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所有社交、情感、自我实现需求都能得到满足的地方。
最后,借用小龙哥的谆谆教诲,放下手机,多认识朋友,依然是他不变的想法。
他说:一切事物中,希望是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