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元帅的部分帝国元帅

在拿破仑授予的26位元帅中,有几位是颇值得—提的。

拿破仑所物色的参谋长是无可非议的。事实证明,正是他自己的领导能力和贝尔蒂埃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的工作相符合,他才可能在1795—1813年的18年中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贝尔蒂埃的军人素质仅限于处理参谋业务,在这方面他是举世无双的。拿破仑后来曾对他的能力和缺点作过这样的评述:“他工作非常积极,每次司令官实地勘察和外出他都陪侍左右,而又从不延误自己的公务。他缺乏决断能力,所以不适合当指挥官,但他却具有一个优秀参谋长的—切素质。他是一个很会识图的人,通晓—切侦察手段,总是亲自发布命令,对于极为复杂的部队调动他能指挥自如,有条不紊。”

对于一位无须提示就能果断决策的指挥官来说,贝尔蒂埃的确是一个理想的参谋长。直到最后一战前夕,他在历次战役中始终忠诚地为其主人效劳。可惜,贝尔蒂埃在滑铁卢战役前死于班贝克。结果证明,他的不在场对于拿破仑来说是灾难性的。贝尔蒂埃是司令部勤务机构的奠基人,制定的有关司令部勤务机构的原则,后来几乎被欧洲所有国家的军队采用。他以勤勉、认真和工作能力强著称,因此深受拿破仑的器重。

儒尔当在“雾月政变”中,起初反对拿破仑,后来转而拥护他。他曾在战场上败退时丢失了元帅权杖,也曾主持对内伊元帅的军事审判,并与莫蒂埃、马塞纳和奥热罗一起声明他们无权对一位元帅同伴作出判决。拿破仑称他“思考周密,条理清晰,但缺乏魄力,且重名而不易控制”。

贝尔纳多特曾作为拿破仑的部下,屡立战功。作为指挥员,其指挥手段堪称变化多端。但他在普鲁士及第二次奥地利战役中表现平平。由于其释放了在荷兰被俘的瑞典人,因而他在瑞典深得人心。1810年8月21日被选为瑞典王储,取名查理·约翰,以王国摄政身份接管瑞典政府。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1812年1月,拿破仑突然占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查理·约翰通过与俄、英、普鲁士等国结盟,指挥联军颇有智谋,打败了拿破仑。在1813年又打败丹麦,迫使丹麦将挪威交给瑞典。1818年2月5日,他即位为瑞典和挪威国王,称查理十四世。他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贵族,在位期间采取与俄美两国友好的对外政策,使国5家出现和平稳定局面,为瑞典的发展作出了许多贡献。

布律纳是一位勇敢、无畏和纪律严明的军人,作为指挥官,他缺乏训练,经验不足。他因在历次交战中常常表现出行动迟缓和过分谨慎而受到拿破仑的冷遇,于1810年被迫辞职。拿破仑曾经评价他说:“尽管这位将军有最大的勇气和巨大的决心指挥一个旅,但他似乎不适宜指挥一支军队。千1815年8月2日,布律纳在途经阿维尼翁时,他被指控是杀害1793年起义的德·朗巴勒等人的凶手,愤怒的群众将他游街示众,并残酷地把他撕成碎片,其遗体被抛人莱茵河。实际上,当时他只是押送犯人军队中的一员,没有任何证据说明他参与了屠杀。布律纳是拿破仑晋封的元帅中结局最悲惨的—个。

缪拉是拿破仑的妹夫,作为独立作战的指挥员,他十分平庸,在战术上几乎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而对战略则更是不甚理解。拿破仑曾描绘他“在战场上,当他面对敌人时是最勇敢的人,这是无人可比的,但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他的行为都表明他是一位蠢材”。1815年,为夺回那不勒斯王位,他与奥地利军队作战,被俘后经奥地利军事法庭审判后处决。

莫蒂埃是唯一一位得到所有元帅尊敬的人。在审判内伊时,他也受命在法庭旁听,但同其他3位元帅—样,声明自己无权对一位元帅同伴作出判决。1835年1月28日,当他陪同国王路易·菲利普检阅自卫队时被一枚;炸弹炸死。

贝西埃尔是一位精力旺盛的元帅,对拿破仑忠心耿耿。他虽然仅有一次成功的独立指挥作战的经验,但无疑是最好的骑兵指挥官。他也是将门子弟的典范。1813年5月1日,在利巴赫的一次小规模的战斗中被杀,他是、第二个在战场上牺牲的拿破仑的元帅。

内伊指挥作战以勇武著称。在法军由莫斯科撤退时,任后卫部队指挥,在俄国炮兵和哥萨克骑兵的攻击下,身先士卒,—机智勇敢,被拿破仑誉为“勇士中之勇士”。他是最后一位离开俄国的法国人。1815年,当拿破仑在法国南部登陆时,内伊奉命阻止拿破仑进入法国,并对国王路易十八发誓:“用铁笼将拿破仑押回巴黎!”然而,他阵前倒戈,同拿破仑一起凯旋巴黎。结果,在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被捕,并被军事法庭判处死刑。昔日的战友马尔蒙和维克托投票赞成处死他。

苏尔特被拿破仑赞誉为“欧洲最好钓战术家”,他以作战英勇和政治投机而闻名。在危机中,他能高瞻远瞩、镇定自若,并能迅速果断地提出对策。1816年1月被流放,1819年被召回国,1820年恢复元帅军衔。1847年9月15日,已退休的他接受了他的最后的荣誉,成为法国历史上仅有的四个大元帅之—。

拉纳在“雾月政变”中极力支持拿破仑。他是一位勇敢、无畏和顽强的军官,是当时欧激最杰出的指挥宫之一,特别在野战方面,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1809年5月,他在战斗中受伤,后因感染不治而亡。他是拿破仑麾下第一位死于战场上的元帅。他的逝世,曾令拿破仑悲痛不已,认为自己失去了“—名不可替代的干将”。

达武是一位冷静、坚定、灵活和富有成效的指挥员和管理者,也是一位优秀的战略家和出色的战术家,对拿破仑忠心耿耿,至死不渝。被誉为“钢铁元帅”、“正直的化身”。他所指挥的第三军团被认为是法军的精锐部队和中坚力量。

乌迪诺不是一位娴熟的战术家和战略家,拿破仑对其评价“再也没有人比乌迪诺缺乏头脑的了”。但他的勇敢精神,却仅次子拉纳和内伊,他一生曾负伤34次,因而被拿破仑赞誉为“法国军队的拜亚尔”。

马尔蒙是一位受过良好教育、十分聪慧的指挥员。他通晓战略,又是一位有能力的战术家、组织和管理者。拿破仑第一次退位后,他迅速转向波旁王朝—方,被封为法国贵族。在“百日王朝”期间,随国王流放。此后参加了对内伊元帅审判的军事法庭,并投票成处死昔日的战友内伊。1830年受命镇压“七月革命”,因执行不力以至巴黎落入起义者的手中,被控以判国罪,剥夺元帅称号,从此流亡国外。他对拿破仑的背叛从未被法国人忘记,他的“拉古萨”头衔成了不可靠的象征。

絮歇是一位优秀的野战指挥员,敢于冒险、智力超群且勇气可嘉,他在西班牙的表现无人可比。他是唯一一位在西班牙接受元帅权杖的将军。拿破仑对他的评价很高:“如果我有两个像絮歇这样的元帅,我将不仅征服西班牙,而且还可永远占有西班牙。”

波尼亚托夫斯基是—位勇敢无比的指挥官和深受波兰人民爱戴的英雄。他积极拥护在法国庇护下的波兰复兴。在莱比锡战役中,晋升为元帅。在掩护法军撤退时身负重伤,随即在渡埃尔斯特河时溺水身亡。他仅仅当了三天的元帅。拿破仑说他是一个“充满荣誉感和勇敢精神,具有高尚品质的人”。

格鲁希是—位勇敢果断的骑兵指挥员。毫无疑问,格鲁希夺取了许多作战的胜利,但在需要独立指挥作战及指挥大型战斗时,格鲁希显然缺乏想象力和信心。拿破仑对格鲁希在滑铁卢的失误并没有过分指责,因为他知道格鲁希的弱点。同时,拿破仑也认为他未能给予格鲁希以明确详细的指示,但格鲁希缺乏主动精神却是其致命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