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素质分析

初一数学素质分析篇1一、试卷命题的素质分析

试题整体难度不大,测试内容全面,涵盖了全书的重点和难点。试题形式丰富多样,以视觉形象表现,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测试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注重数学与小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的人文文化。

这次考试的题型有:直接写、填空(内容全面)、分一分(每行圈出不同类别)、分一分填、看图写公式、比较解题,题型多样化。试卷上第四题的数字很不规则,导致学生无法正确统计各种数字的个数。

二,对学生答案的分析

总的来说,有45名学生参加了考试。试卷工整漂亮,他们抄得很仔细。回答情况良好,如口算,多孝顺和算,每行圈出不同类型。填的题目包含的内容比较多,涉及到计数、数字、找规律填数字、位置等等,错误比较多。

班里45个学生,32个优秀,12个好,1个合格。王力可振龙和王欣桐两位同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差,认识的单词较少,不能正确理解题意,导致错题较多。王振龙没有回答第三个问题,因为他不能理解这个问题的意思。第六题不能正确理解问题,格式错误。王欣桐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浮躁。第一题口算错误较多,第二题错误较多,基础知识掌握较差。王宁新、陆、、赵景元等同学知识扎实,掌握良好,答题满意。

三,学生答卷的分析及原因

1,第一题:直接写,我相信你能做到。

考察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看出平时训练较多,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强。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正确的,抄写认真规范。

学生们基本上都答对了,除了王欣桐,她因为不正确的态度而答错了七个问题。

2.问题2:仔细一看,你就填对了。* * *有8个小问题。

问题1,算填。主人很好,只是王振龙数错了棍子数。

第二题考察学生对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和应用。正确回答率高。有几个同学因为没有认真看题,不能正确区分第三个和第三个的意思而出错。1中有三个是圈出来的,但是1是圈出来的。多讲解多训练,帮助学生正确区分。

问题3,画一张图,填一下。课本上有这样的题目,掌握的很好。还有一些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画错了数字,但是公式填对了。

第4、5、6题,数字的构成和意义,掌握的很好,都是正确的。

问题7,找一个规则填数字。前两道填数题做得好,掌握了两个相邻数之间的规律。只有1的人态度不好,没仔细查,做对了就擦掉了。第三种方式是按规则画图,正确率只有60%。这个问题很难。虽然类似的问题通常都会讲,但也有同学因为不认真听讲或者接受新知识慢而不学。比如说,○○○○○○○○○○九六七五

问题8,填写“

3.问题3:分一分(在每行圈出不同的类别)。

学生的分类是正确的,只有1的学生因为学习不好没做,其余的都是正确的。

4、第四题:一分,填一填(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三维图形的理解和统计。学生能正确区分和计数,回答较好。但由于打印出来的图形没有立方体,球也变成了椭圆,给学生造成了认知上的错误。列数计算准确。

5.问题5:看图写公式。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片的含义,然后根据图片的公式进行计算。这个问题直观生动,学生感兴趣。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基础知识掌握扎实,答题卡理想。只有1的同学数错了数,列错了公式,1的同学列错了公式却数错了数,学习不够扎实。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6.问题6:比较。

对比图的题数正确率较高,只有1的同学填错。根据画图形的题目,有些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要求,出现了错误。他们要求比圆柱多画两个圆,而有三个学生只画了1,1的学生甚至列出了减法公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7.问题7: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这类题目既重又难。解题是平时上课的重点内容。本次考试只有三道文字题,学生能正确读题、审题、正确计算。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填写单位名称。平时在教学中要进行更深入透彻的讲解,进一步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四。未来改进措施和建议

1.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方法。

2.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正确理解题意是做对的前提。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要养成做题前先看题,正确理解题意的好习惯。有些孩子比较识字,我们可以鼓励他们把题读给其他同学听,激发其他同学的读题欲望,逐渐过渡到让孩子跟老师一起读题。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做题前先看题的习惯。

3.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4.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平时在教学中要尽量把数学知识和游戏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只有他们对学习感兴趣,听课的效果才会好。

5、根据学生的差异,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要注意辅导后进生。

6.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听取他人意见、愿意表达自己克服困难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一年级数学素质分析2 I .主要成果

1,学生试卷清晰,书写认真正确,正确率高。有15%的同学考满分,通过率和优秀率都挺高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

2.第一个问题是直接写数字比较简单。因为平时加强了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大部分学生都能算准,失分很少。

3.第二个填空题的第一个小问题是通过看计算器的图来填写数字。问题清晰简单,学生一看就明白,大部分学生是对的。第六题是考察学生运用补十的方法计算问题的情况。因为平时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所以学生做得比较好。

4、第八题由两道加法题组成。学生做这类题更容易,正确率更高。大多数学生都比较认真,有足够的时间回答问题。

第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同学学习习惯不好,邋遢。一些很简单的计算,但是很多同学因为看错了加减号而丢分。有些很简单的题,但有些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2.第二个大题的第二个子题是先算,再比较数的大小。问题难度大一点,错误多一点。这主要是因为有些同学能力差。

3.第三个问题是圈出不同种类的图片。因为给的图小,印刷不清晰,学生看不清,圈圈错误多。

4.第四个问题是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有很多同学数错了长方体。这是因为学生不算大而薄的桌面,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5.问题9解题中的第二题和第三题印得不清楚,学生看不清楚是多少只蚂蚁和人。数错了,公式就错了。

第三,改进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研究教材,分析、研究、讨论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为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除了要做好备课工作外,还必须具备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艺术。包括组织教学艺术、启发引导艺术、合作交流艺术、表扬鼓励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艺术等。

2.创造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注意知识获取的过程。任何一种新知识的学习,都应力求在第一次教学中,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使学生充分感知,在体验和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自己“灵活”的知识,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

4.坚持认真写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2)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前的教材要求更高、更灵活,仅靠大量的机械重复训练是无法解决问题的。一方面,教师要精心选择和编写灵活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和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阅读和审题的习惯,等等。

(3)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如何弥补后进生的错误,是每个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教师应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多与学生沟通,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入手;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力求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

一年级数学素质分析第三篇I .基本情况

这次考试基本达到了本学期预期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同学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情况如下:全班34人,最高分100,最低分40。

二、试卷和学生答案的分析:

本文共有五大题型,各类题型都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训练。整篇论文体现了“数学即生活”的理念,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从学生的问题来看,结果并不理想。

第一个大问题填空。有没搞清楚位置的同学,有看错图分不清方向的同学,有填了相邻数字的同学,有没填对的同学。

第二个问题,猜价格,个别同学没有理解问题的意思,没有理解“接近”,也没有算出多少,所以在选择上犯了错误。

第三个问题,统计。这一次与以往不同。首先让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进行统计。学生稍有不慎或失算,就会在统计上出错,后面的问题就相互关联,连贯起来。现在,让学生改正错误的问题。有些同学不明白,出题的目的是为了自己的计算出错。

第四个问题是解决问题。主要是计算不是很熟练,存在计算太多计算太少的现象。其次,在货币的兑换和变化上,尤其是退位的情况下,比如5元钱买了多少4元8角,很多同学是1元2角,但是现在公式对了,结果错了。

三:措施

针对本次期末考试学生的考试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理解和研究教材,在教材中找到知识与课改的良好结合点,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课后要积极做好优秀学生的培养工作,及时给学生补课,找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尽快赶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一年级数学素质分析第四篇I .试卷的基本情况

1,试卷结构

试卷整体结构合理,贴近教材的呈现方式,层次清晰,要点突出。同时要注意结合具体问题的背景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成绩100。

2.试卷的特点

(1)整篇论文涉及面广,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注重对“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课堂上对机械技能训练的过分强调。

(2)试卷结构化,难度大。全卷试题考查学生知识范围广,试题形式多样灵活。一年级学生拿到100分很不容易,更能体现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优劣,体现一定的斜率,更能体现学生的整体素质。

(3)试卷具有人文特色。试卷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具有人文特色。试卷一改以往“冷、硬”的面孔。开头给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心理的语言,也提供了生活中图文并茂的画面。

(4)重视数学应用的社会价值。

(5)考察学生对数据和图表的处理和表达能力。要求学生正确获取和理解信息,并通过对数据和图表所表达的信息进行处理来表达和解决问题。

(6)考查数学思维方法的问题设计。

第二,效果

据全班31学生统计,本次考试通过率为100%,优秀率在75%以上,平均成绩为84。

第三,体验

1,学生思维受刻板印象影响严重。具体体现在学生对与例题相似的简单典型问题的回答正确率较高,但对不熟悉的问题回答不理想,正确率较低。

2.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分析判断能力较差。

第四,学生的感受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出考场时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考试很轻松。但有少数平时认真看题的同学认为很难,考试时发现很多错误。如果他们不小心,他们很容易犯错误。有同学说题目上的字太小太密,认不出来。大部分单词平时就已经认识了,不需要写拼音。

动词 (verb的缩写)教学建议

(1)从统计数据和学生解题时暴露的问题可以发现,教师用新的思路实施新课程教学是有效的。每一位教师都意识到有必要进一步学习新课标,更新旧的教学观念,了解新教材对教学的呈现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2)关注学生的社会现实,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计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今后要坚持训练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

(5)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发教材资源有助于将课外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

(6)对于困难学生,要加强“两基”的训练,落实必须到位,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到最基础的数学,解决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如陈家瑛、金佳瑶和叶海康。教师要给予他们及时的关心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小进步,耐心引导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自我纠正,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和思维空间,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天赋,避免学习中的两极分化。

一年级数学质量分析第五篇一、试题质量分析

本套试题本着推进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力求加强与社会现实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一)知识点的覆盖面

章节内容分数章节内容分数

5.1相交线2 8.1二元线性方程组5

5.2平行线3 8.2消去12

5.3平行线的性质4 8.3对实际问题和二元线性方程组的进一步讨论6

5.4翻译3 9.1不等式3

6.1平面笛卡尔坐标2 9.2实际问题和一维线性不等式5

6.2坐标法的简单应用10 9.3一元线性不等式组2

7.1与三角形5相关的线段9.4利用不等式关系分析竞赛8

7.2与三角形7相关的角度10.1平方根2

7.3多边形和内角和5 10.2立方根2

7.4学科学习马赛克3 10.3实数3

(二)从考点和分数看试卷的特点

1,知识面广,注重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全面的考查。从上表不难看出,试卷对每个章节都有不同程度的重视,更好地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试题注重双基础,突出重点。整套题型既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又突出了对重点章节和重点知识的考查,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比如6.2节坐标法的简单应用占14分,8.2节二元线性方程组的求解占12分。这几章的内容都是初中的重要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这些分数的集中分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3.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运用数学”能力的考查。试卷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如第8、19、24、28、30、31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探索性,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既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试题中存在的问题

1,个别知识点的考查提前了。比如,第七题要求学生掌握直角坐标系中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点的特征,但这个知识点在本教材中没有讲解;第25题属于二次方根的化简,学生要学习二次方根的性质才能完成,所以知识点的考查要提前。

2.有些试题是错的。比如第23题本来是一个解方程的问题,但是去掉了一个“=”号,给出了一个代数表达式,而不是一个方程,给学生带来了不便。

3.试题难度比设计略不合理。一是考查的个别知识点提前,二是整套题难度略高,平均分只有56.438+0。这是由于作者对新教材的挖掘不够,缺乏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考虑。建议出题者紧扣教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注意试题的梯度,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给每个学生一个恰当、适当、公平、公正的测试机会。

二,对学生答案的分析

根据对学生试卷的随机抽样,学生的回答大致如下:

1.选择题30道,平均分17.5,得分率58%。

2.填空题30分,平均分20.2,得分率68%。

3.计算和证明题***40分,得分率约36.7%。其中26道题解二元一次方程10分,平均分8.4分;27题解一元不等式5分,平均分4分;猜想与几何结论证明28题,4分,平均分2分;29道几何计算题5分,平均分4.2分;30、31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两题***12分,平均4.4分。

因此,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的“双基”还不扎实,需要巩固和提高。从抽样情况来看,学生在基础题目上得分68.7%,失分较多。一是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确,比如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一个点到一条直线的距离。二是强化训练不足,导致平时练习中错误率高的科目错误较多。比如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时容易出错,解一元线性不等式时有“漏乘”,不等式两边都乘负数时不等式方向不变。第三,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差。比如28题属于几何结论的猜想和证明。这道题用的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平行线的理解,分三步就可以完成,但是学生在这道题中的得分率只有50%。原因不是学生对知识点了解不到位,而是因为平时训练不够,做题少。对于同一个知识点,他们不可能只从一种考试方法入手。如果这个问题换成一个普通的几何证明问题,学生的成绩肯定会提高。第四,学生基本功差,如表示角度时忘记用“∞”符号,犯“DBA=EDB”的错误。当一个顶点有多个角度时(如B),用一个字母表示角度(如B)。

(二)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差。《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30、31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建模意识和建模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从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得分只有36.7%,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得分为0。

第三,一些建议

根据学生在本次测试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有一个误区,认为学生学习新课程不需要太多知识。这方面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知识是必须的,否认知识,课程就不复存在,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构建和提高。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习有实用价值、能促进发展的知识,在教师的参与、组织和指导下,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获取知识。所以平行线的性质与判断,二元线性方程组与一元线性不等式的求解,实际问题与二元线性方程组的再探索,实际问题与一元线性不等式都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中解方程的漏乘问题、移项的符号问题、解不等式的方向问题也需要在教学中反复讲解和强调。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建模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学生在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和教师的反馈表明,仍然有很多教师对课程改革不清楚,不够积极,不够主动,不够有效。教学中仍然沿袭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教学缺乏变异和创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远未落实。因此,学生未能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看到、听到、学到新的学习方法和一些新的题目,导致学生在所谓的“新题目”上失分更多,比如28题,有些老师认为是“超难考”。所谓新题型,其实只是题型形式上的变化,考查的知识点并不复杂,只是这些题型强调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强调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创新性和灵活性的训练,特别要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总的来说,这次期中考试高分不多,但是60-80分的比较多,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80分,可能达到了作者的本意,但是却让很多家长失望,让老师汗颜。在一般人看来,一年级学生考90分很正常,但大部分只考个七八十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不满意的地方一是平均分不高,二是优秀率不高,三是十个人不及格。我仔细分析过试卷,发现不理想的三个主要原因之一是计算不合格率达到了37.25%。尤其是在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计算上,失分更多。

计算损失点主要表现在:

1.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还没学过,好学生还可以,差学生答的很差。

2.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十分率较高。

3.错误最低的是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也会出错。

基于以上错误,我有以下感受:

1.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写作习惯。比如数学阿拉伯数学的认真书写;当列垂直时,数字应该对齐;当一位数超过十位时,需要输入一进十位数,且必须有进位符号;名额不够,十借一,有退位迹象。

(2)仔细检查的习惯。可以先估算,再口头计算,再纵向计算。

(3)仔细审题,看清楚运算的符号,然后计算。

2.每天练习,加强口算。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基础,可以根据日常教学内容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口算具有时间少、容量大、形式生动、速度快的特点。通过口算训练,可以促进一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形式技巧。

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在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提高练习的可操作性。把练习过程变成小比赛;把练习变成小游戏;把实践变成技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