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1500字

最近看了《祖国在我心中》这本书,才知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传统美德源远流长,深深植根于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脱泥不染”的高风亮节,节俭为本,干事朴实的作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身品格代代相传。这些民族道德的历史根源是深刻而丰富多彩的,我们必须发扬光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大地历来尊公忘家,精忠报国。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以报国为追求。在民族危难的时候,他们总会站出来说:“我以血荐轩辕。”大禹治水十三年,致力于为民解难;霍去病的《匈奴人还活着为什么要在家》;戚继光“封侯不是我的本意,我希望是海伯平”;林则徐“李勋国生死,何必因喜而避之?”这种关心国家命运、关心民族危亡的宝贵品质,是众所周知的,也是永存的。

强大而不屈,贫穷而卑微。中国人,讲究诚信。站得直,背得直,骨头硬,刚正不阿的人,就像星星一样。他们堂堂正正,忠于国家和民族。战国的屈原,汉代的苏武,宋代的文天祥等等。,富而不骄不奢,穷而不骄不躁,奸而不屈膝,留下了“穷则思变,穷则思变”的民族性格,为历代人所景仰。

吃苦耐劳。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向来恶劣。祖先百折不挠,艰苦创业,用勤劳的汗水改造山川、建设家园、发展文明,创造了不向困难低头、甘于吃苦耐劳的民族传统。“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开拓精神,“痛定思痛,绷紧筋骨”的百折不挠的雄心壮志,千百年来为人们所赞美、敬仰和效仿。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我国劳动人民历来主张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永远信守承诺,信守承诺,言出必行。即使在今天,人们仍然把“诚如珍宝,守信为民之宝”、“言必行,行必果”等谚语和格言作为做人和修身的根本。

好好学习,自强不息。代代相传的“三灯五凤”的故事,张衡呕心沥血创造地动仪的故事,祖冲之毕生努力计算圆周率的故事,司马迁60年的史记,不都体现了中国人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吗?

避免铺张浪费,勤俭节约。中华民族崇尚诚信和节俭。千百年来,它一直以节俭和简朴为荣。“一粥一饭,想起来都来之不易,想不下去都难。”它非常珍惜劳动成果。“俭以修身,奢以废志”被人们奉为人生的瑰宝

孝敬父母,尊老爱幼。自从孔子倡导“孝”之后,尊老爱幼就被视为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孝顺被认为是大逆不道。从孝顺父母,扩展到全社会尊老爱幼,尊老敬贤,成为衡量社会风气的重要标志。

谦虚有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满则损,谦则利”,先人后己,与邻为善,宽以待人,一直是我国人民在相互交往中遵循的准则,为中国赢得了“礼仪之邦”的美誉。廉颇和蔺相如会讲和,一起为国效力的故事,就是一个以大局为重,胸怀宽广,不纠缠个人恩怨的典范。

帮助别人,把别人放在自己之前。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一直把乐善好施、救死扶伤、解决人民困难作为自己的幸福。朋友、邻居、同事相处融洽,关着门,互相照顾,亲密和谐。“各人扫自己的雪,别人扫不了”的人生哲学,一直为人们所唾弃。

尚德非常重视仁义道德。古人强调“品德第一”、“道德至上”,认为良好的品德可以包容世间万物,相信“名利重于贪欲”、“君子之交淡如水”。这种传统美德造就了无数无私奉献、舍生取义、人格高尚的优秀人士,培养了淳朴的民族性格。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建设更加文明的祖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