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撕裂的时代,怎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对方?
创意专栏:我只是想和你谈谈。
你有没有因为观点不同而拉黑过微信上的一些好友?你有没有因为不认同一篇文章而直接拍公众号的经历?你有多久没有打开传统新闻网站或app,只是从朋友圈、今日头条、知乎的推文中了解这个世界了?
是的,你可能正在一步步陷入自己的“过滤泡沫”。
对于很多关注数字媒体的人来说,“过滤泡沫”并不是一个新词。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都需要“过滤器”来帮助我们筛选信息,节省认知资源。我们自然会筛选出那些符合我们喜好的人和观点;数字时代的媒体算法利用我们的偏好来推送我们喜欢的东西,并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偏好。
当一个人只接收与他观点相同的信息,只与持有相同观点的人交往时——过滤泡沫就产生了。
过滤泡沫可以让我们生活在自己的舒适区,但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个越来越两极分化的社会。我们会对自己的信仰更加极端自信,对异己更加难以容忍,甚至对他们持有莫名的仇恨。(如果你对这种两极分化没什么感觉,戳一下这篇文章——2017朋友圈撕报告,一定会激活很多回忆。)
“把你自己从你的过滤泡沫中解放出来”AllSides的创始人琼·布雷兹和约翰·盖博在2017的一次ted演讲中喊出了这个口号。
AllSides是一个非营利组织,是美国的一个网站。被视为互联网时代公民教育的典范。这个网站的宗旨,顾名思义,就是反对两极分化,反对过滤泡沫,搭建一个人们可以看到和交流不同观点的平台。
两位联合创始人琼·布雷兹(Joan Blades)是一位活跃的社会活动家,在加州伯克利长大,是典型的进步人士。约翰·盖博出生于田纳西州的一个小镇,是一名IT工程师,也是一名资深保守派。他们的合作似乎向人们证明,不同意识形态和观点的人可以一起对话,一起寻找知识,一起行动——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更加多元、包容、理性的社会。
打破信息的过滤泡沫
如果你直接打开AllSides的网站,你可能会认为它是一个新闻网站——它的主页上显示着美国社会最重要的时事政治新闻。
但是在每个新闻标题下,AllSides的编辑只会提供一个关于事实的基本陈述。之后分别有左、右、中三个报告。
换句话说,关于当前的热点话题,AllSides为读者“一站式”聚合不同意识形态的媒体信息。这正是我们需要打破信息过滤泡沫的第一步——识别媒体偏见,吸收多角度观点,而不仅仅是接收某个派系的信息。
比如今日头条,这几天是美国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据《观察家报》、《卫报》等媒体报道,与川普竞选团队有关联的英国公司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自2014年以来,非法获取了5000万脸书用户的个人信息,这些信息被用来准确传递有偏见的新闻和政治宣传,以影响选举趋势。(这也是一个展示“过滤泡沫”的精彩故事)
这一消息在英美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左中右不同立场的媒体的后续报道也完全不同。
AllSides选取的中间派媒体报道,来自《华尔街日报》,以相对中立的方式报道了事件的最新进展——美国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开始介入这一事件,审查脸书是否违反了用户隐私保护条款。
而“左派”的《卫报》却把攻击的矛头对准了脸书,揭露脸书的数据长期被第三方窃取,而脸书却没有采取适当的数据保护措施。
右翼媒体TownHall的焦点是对奥巴马的攻击——指责奥巴马团队在2012选举中使用脸书用户信息进行“精准投放”——尽管奥巴马团队是在用户许可的情况下收集信息的。
AllSides有自己标注“左”、“中”、“右”的算法。AllSides会先邀请读者评价自己的政治倾向,同时给一篇文章提供一个隐藏的出处,要求读者评价文章的政治倾向。根据不同倾向的人给出的平均值和同一媒体不同文章得出的平均值,AllSides最后给出自己的判断。
AllSides按字母顺序对近千家美国媒体进行排名。同时,他们还邀请读者进一步发表意见,以便不断修正和更新分数——你可以点击AllSides发布的标签,表示同意或不同意,以及你认为媒体倾向于做什么。在页面的最后,显示了读者的意见。颜色越红,差别越大;颜色越绿,知道的越多。
真正的多元对话
呈现不同媒体的观点,打破新闻信息的过滤泡沫——all sides的野心远不止于此。这些观点的背后,更重要的是人。我们如何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我们如何更理性地参与公共讨论,我们如何建立社会知识。
AllSides做了很多有趣的尝试。
他们在网站上开始了一个对话项目——事实上,这是一个又一个非常有趣的在线辩论比赛。AllSides编辑将发起一系列辩论——从枪支管制、堕胎和选举到最新的公共政策和政治新闻,并给出基本的背景信息。你怎么能参与这场辩论呢?
进入讨论页面,你会看到所有参与者给出的论点,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方。可以从相应的角度继续和作者讨论,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但如果你也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必须填写你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或者引用已有的观点来支持自己——通过“强制”推理,以防止简单的扯皮、情绪发泄或人身攻击。
如果这种在线辩论还不够,AllSides还提供了两种新的玩法。
一个名为“客厅对话”的项目。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线下的活动组织平台。只要注册成为用户,就可以通过“客厅对话”发起真实的客厅对话。首先,你需要选择一个讨论的话题。《客厅谈》提供了50多个被美国社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然后,你可以通过平台选择一个“联合发起人”——必须是和你观点不同的人。两个组织者,各自邀请两个以上的朋友。六个人,* * *选一个时间地点——可能真的是某个人的客厅,也可能是在线视频会议。当参与者聚在一起,真正开始讨论一个话题时,他们必须“签署”一份由“客厅谈话”提供的协议——即组织对话的一些原则性准则。此外,你还可以在“客厅谈”的网站上记录谈话要点,分享给整个社区。
虽然都是在和陌生人讨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但是你会发现,线下开诚布公的对话,会是和线上匿名遥远的辩论完全不同的感觉。对方不再是象征性的、抽象的“敌人”,而是像你一样对某些信仰有着真诚信念的真实的人。和这样一个陌生人坐在你的客厅里,讨论一个真诚而严肃的话题——也许真的会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另一个项目,光是名字就是fun-mismatch。有大量的交友网站帮我们匹配和我们气味相同的人;“不匹配”网站就是为了帮你找到一个和你各方面观点都不一样的人。
类似于交友网站的使用顺序。在承诺并“签署”了对话的基本原则后,通过选择与你“不对路”的聊天对象,你可以与一个与你完全不同的陌生人进行真正的对话。
无论是六个人的“客厅谈话”,还是两个说不准的人的讨论,AllSides都一再重申公开讨论中的基本原则:倾听、尊重、真诚、开放、求同存异。
此外,AllSides还为对话者提供了“平衡词典”。要知道,很多讨论从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和混乱,往往是因为人们在一些基本概念上存在分歧。比如讨论堕胎的时候,一方坚持用婴儿,另一方用胎儿和胚胎。对话可能从一开始就很紧张。AllSides对这些争议话题中定义不同的关键词进行了梳理,提供了充足的背景和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希望大家在讨论正式开始之前,可以用这本字典准确的定义一下话题的范围和每个模糊名词所指的对象。
这些真实的多元对话得到了很多积极的反馈——92%参与“不正确”对话的学生表示,他们对与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娃娃抓起
无论是多角度的新闻信息,还是真实的多元对话,AllSides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向学生推广这些资源——让他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学会如何与不同观点的人进行理性对话,更多地关注和讨论政治问题,帮助他们做好深入理性地参与现代民主生活的准备。
比如“不对”项目最重要的参与者就是学生。在课堂上,那些在自由主义阵营中长大的孩子,可以直接和保守小镇的学生在线讨论。当然,在此之前,老师还会接受如何引导孩子面对不同的观点,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论证自己的观点的培训。
这些对话也可以引发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比如与观点表达、分析评价他人观点相关的写作练习。
当在课堂上讨论一则新闻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去AllSides的网站,引导他们注意信息来源和媒体偏见,比较不同媒体报道的焦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区分事实和观点,需要对不同的文章和观点做出自己独立的评价,最后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
比如AllSides将有争议的信息按照话题进行整合整理,也可以在老师讲授相关话题时作为补充资料提供给学生。
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合作与交流都是各方强调的教学重点。也可以搭配到语文、历史、公民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的教学大纲中。
AllSides的多次尝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c计划的灵感,如果有时间,欢迎大家上去亲自体验一下,和美国的陌生人来一场“无配”约会?
如果你发现类似有趣的网站和案例,欢迎推荐给我们。
在批判性思维和公民教育的道路上,C计划才刚刚起步,我们愿意和大家一起学习更多的案例,探索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