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因为什么失误,导致他离开天京出走后难以再现辉煌?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6岁受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0岁获封翼王,32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

从诸多相关史料不难看出,石达开的确是太平天国领导人中一直得到后世好评的人物,他的英勇善战、他的一身正气、他面对死亡的大义凛然,连他的对手也都不得不认可。

然而,作为一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石达开并非完美无缺,其人生最大失误,当属于在天京事变后负气出走,造成太平天国阵营的分裂。当然,石达开的出走,责任主要在于天王洪秀全。而石达开自此以保全自己为主,进而意志消沉,众叛亲离,直至在大渡河叛全军覆灭而被杀。

史料介绍,天京事变后的石达开并没有马上离京出走,而是回到天京主持朝纲,并且得到底下群臣及百姓的极力拥护,但这种局面,却让天王洪秀全寝食不安,他害怕石达开成为自己控制不了的第二个杨秀清。于是,小肚鸡肠的洪秀全再出昏招,以拙劣手段开始钳制石达开。

他从维护洪氏家族的统治利益出发,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达为“福王”,让他们干预国政,以牵制石达开。洪秀全对安、福二王的封赏,直接破坏了太平天国前期非金田同谋首义、建有殊勋者不封王爵的规定,也是他组建洪氏集团控制天朝政权的开始。接着,他又“专用安、福王”,使“主军政”。在挟制、架空石达开的同时,还要夺取他的兵权,“终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甚至发展到对石达开有“阴图戕害之意”。

这种无理的刁难、挟制和阴谋陷害,实际上使石达开已无法施展其聪明才智,无法实现匡国辅政的志愿。石达开也对洪秀全及其集团能否继续保持太平天国和建立统一的“天朝”失去了信心和希望,不禁发出“忠而见逼,死且不明”的叹息。

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面临着三种选择,一种选择如果他还继续留在天京,很可能与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一样被杀;第二种可能就是取代洪秀全,自立为王,但以他的人品与传统观念也不可能这样去做;第三种选择就是离京出走。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带着一些亲信以避祸为名离天京出走。他让人沿途张贴告示,表明自己受到天王猜忌,无法立足,只能离开的状况。并对太平军将士发出邀请,愿意跟他走的可以加入,还是反抗清妖,还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凭着在军中良好的威望,沿途竟然吸引了二十万左右的将士加入。尽管如此,从客观上说,石达开的出走,还是造成了太平天国阵营的分裂,大大削弱了太平天国的整体实力。

据记载,石达开出走以后,洪秀全似乎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在群臣们极力的建议下,他被迫撤掉了两个哥哥的王位,并且镌刻翼王金牌遣人送给石达开。洪秀全的这种幼稚做法,当然没有劝回石达开,此时,他已深知洪秀全为人阴险,当初起义诸王,如今只剩下他俩,惟有他知根知底。那些死去的人,死到临头,可能都不知早已被洪秀全算计。从此以后,石达开与太平天国几乎两不相干,形同陌路。

(石达开画像)

有研究者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认为,石达开的出走,应该说他本人并不负什么责任,是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也是唯一正确的选择。石达开的出走,错误在洪秀全而不在石达开。

石达开出走之后,虽然还是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但是他完全置太平天国的利益于不顾,这是历史不能原谅的。当时天京告急、句容、溧水危急,天京出现那么危急的情况下他都置之不顾。九江形势危急,因为守江的首领林启荣不依附他,他也完全放任不管。此外陈玉成在湖北作战形势非常危急,他完全可以伸出援手,支持陈玉成或者支持林启荣,可其没做。可见,此时的石达开已经没有了前期的那种雄才大略,也失去了作为大丈夫的雅量。他已把太平天国的利益抛在了一边,认为天王洪秀全的这种威逼,不仁义,自己也可以不仁不义,可以置太平天国的大局和事业于不顾。实际上,这应是石达开用洪秀全的错误掩盖了自己的错误。

由于太平天国运动本身的缺陷,石达开的天京出走,其实完全是一种新的机遇,是石达开重新开创一片天地的绝佳机会。因为天京出走,既然已经决裂,就没有必要再眷恋。更关键在于石达开当时率领相当雄厚的军事力量,只要找准正确的战略方向,完全可以延续以往“翼王的胜利”的神话,战胜腐朽满清朝廷。可惜的是,天京出走后的石达开像是被废了武功的庶人,从此没能打一个像样的仗,曾经追随他的天朝老兄弟也无奈离开了他们曾崇敬的翼王。 

史料记载,1857年至于1859年间,石达开带领部队转战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南、广西各省,曾经百战百胜的翼王石达开,不再有勇不可当的锐气,天朝勇士变成了不争气的流寇。1859年8月,石达开与清军在湖南宝庆发生激战,遭到惨败并退到广西,在广西的这段时间里,石达开意志消沉信心动摇,他甚至提出要隐居山林,这句话对部属们产生了恶劣影响。主帅都这样了,众人几乎失去了希望。1860年5月,朱衣点,汪海洋等67名将领,带领20万人离他而去,重返天京投奔于李秀成旗下。抛弃了太平天国的石达开,也尝到了被抛弃的滋味。

有人分析,石达开为何后期屡战屡败,主要原因一是离开天京后,他的心绪一直低落,没能立刻重振旗鼓,制定好战略方针,以至于在湖南、江西吃了亏导致了部下离心。二是进入广西之后,没能利用好大成国的力量,反而损失了精锐大将,部队三次失败、三次涣散。三是太平军后期军纪已然涣散,流寇主义作风出现,民心大失,失去了群众基础。四是石达开战略决策上的失误,兵力过于分散和入蜀作战的失误。

1861年9月,石达开自桂南北上,于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石达开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终于在1863年4月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石达开率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对岸尚无清军,石达开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却不料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在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兵来到对岸,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清军南字营都司王松林到太平军营谈判,石达开决心舍命以全三军。其中,石部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编,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驻扎大树堡。后来,两千人中有七百人过河,遣散或被杀。石达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夜袭大树堡剩余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杀。

(剧照)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而后从容就义,年仅3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