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例,谈谈如何在环境中渗透安全教育。
一、在环境设计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瑞吉欧的教育哲学强调:“空间具有教育内涵。”所以环境布局的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了。合理安排和利用有限的空间,创造环境布置,可以给孩子一个激发潜能的机会。在我们中产阶级的交通安全教育中,利用环境布局创作的这一特点,使环境布局创作富有教育内涵。
从简单的日常交通安全教学到整体环境的把握,我们在幼儿园探索了各种环境和情境教育,暴露最多的环境创设就是主题墙布置。在创建交通安全环境的过程中,主题墙的创建往往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互动性和趣味性。中班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个人主观思维,让孩子做环境布置创作的主人,也是孩子主动探索的机会。我们试图通过“教师和儿童是两个主体”的方式,让儿童成为环境创造的主人,形成“主动探索”的模式。“师幼双主体”方式是让幼儿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前提下,按照老师的要求或指导,通过看、听、问来获取信息和材料。基于之前的调查经验,我们选择结合中班主题活动布置交通安全教育主题墙,比如画交通标志、红绿灯、交警帽等。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孩子的思维路径,也可以把孩子的作品作为主题墙的创作和游戏开发的道具。利用主题墙中操作墙的布局,让孩子在自主探索中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会引导孩子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在操作中融入知识。通过为孩子搭建知识框架,拓宽思维空间,提供表达机会,增加互动氛围,充分满足孩子的需求。
日常教学中,除了主题墙的打造,还有室内区域的设置。中产阶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自我选择和自我意识。创建丰富多彩的儿童活动区,在活动区中加入各种交通安全教育元素,开展各种交通安全教育区域游戏,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符合中产阶级儿童身心特点的好方法。比如在创意工坊区放交通安全标志的图片,指导小朋友画交通标志和红绿灯,也为后期的户外教学做准备;比如在千变万化的书店区摆放关于交警和交通安全的书籍,让孩子在阅读中探索,了解交通规则和交警的职责;比如在探索小屋区,摆放相关的交通标志图片,引导孩子寻找不同的方式,配对,做游戏等。,巩固孩子学过的交通标志知识;再比如,在有天才建筑师的地区,引导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建造城市,制定城市规则(比如,如何规划道路,一起讨论保证交通安全的方法)。通过在各个区域的设置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在无形中提高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对交通安全感兴趣,才能最大程度的接受交通安全教育的知识。所以,以孩子为主导,师生双合作主题墙的打造,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的渗透,都是在提高孩子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从而获得日常生活中需要的交通安全知识。
二,交通安全教育在环境氛围营造中的渗透
教学氛围是促进孩子学习事半功倍的好优势,在环境中营造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氛围,可以给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日常教学中,除了主题墙的打造,还有室内课堂教学和环境氛围的影响,当然也必然会涉及更多的户外活动课程。户外活动中良好的交通安全教育环境的设置可以是多样化的,如交通标志、红绿灯、自行车等道具的设置,情景模拟氛围的营造,可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使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贴近生活,将幼儿园游戏或日常教学中所学的情景、场景反馈到日常生活中。
第三,在家庭合作教育环境中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交通安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幼儿园的教学,还需要家长的配合,实现家庭共育。在家里男女同校的环境下,我们的渗透教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首先是日常家庭合作教育中的家庭互动。第二,结合我园的治安特点和校园文化精神,开展一系列有特色的安全教育课程。我园每年都会通过联系、邀请交警家长入园的方式,开展有趣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活动结束后,通过延续上述“小手牵小手”的活动,让孩子与家长进行交流,更好地内化各种交通安全规则和知识,提高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
俗话说,学习不一定是游戏,但游戏一定是学习。那么如何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教学,如何让周围和谐的环境和布局成为教育教学的有效辅助,我认为需要将交通安全教育与环境布局的营造、环境氛围的营造、家园共育环境的配合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安全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将交通安全教育极大地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让孩子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