抪拉是什么意思
抪拉的意思是指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的一种象声词。
出处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他听得门外有人说话,穿着件破两截布衫儿,趿拉着双皂靴头儿出来。刘真长长的流水:他们歪戴着帽,趿拉着鞋,抽大烟,抢人家东西。
刘亚舟《男婚女嫁》第六章:“说着,蹦下地,趿拉着鞋,朝西院他姥爷家跑去了。”例如:别~着鞋走路。这鞋都叫你坏了。
老舍《茶馆》:“唐铁嘴趿拉着鞋,身穿一件极长极脏的大布衫。”邓友梅《喝碗豆汁儿》既有趿拉着鞋手里掂着铜板来喝的,可也有袍子马褂衣装坐包月车来的。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脚上的拖鞋趿拉地响。
词语分解
1、抪拼音是bù,pū,《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播”的简化字,后停用,从手从布会意,布亦声。关于抪字的本意,《说文解字》解释为“扪持也”,具体含义不详。
又可指击打,读作bù。又指散布、铺展,读作pū。说文解字注:扪持也。谓扪按而持之也。金部铺下云。箸门抪首也。抪首者,人所扪摸处也。从手。布声。普胡切。五部。
2、拉,汉语一级字,读作拉(lā或lá),本义指摧折,折断。康熙字典:史记·齐世家襄公使彭生拉杀鲁桓公。前汉·邹阳传范睢拉胁折齿于魏。又《扬雄·校猎赋》猋拉雷厉。《注》拉,风声也。又正韵招也,谚言邀人同行曰拉。《集韵》搚拹摺同。
常用词组
拉帮、拉帮结伙、拉包月、拉比、拉不下脸、拉长、拉扯、拉大旗作虎皮、拉德、拉倒、拉丁、拉丁美洲、拉丁字母表、拉东补西、拉肚子、拉法格、拉夫、拉关系、拉家带口、拉架、拉交情、拉近乎、拉锯、拉锯、拉开、拉客、拉亏空、拉拉扯扯、拉拉队、拉拉杂杂。
拉郎配、拉了饥荒、拉力、拉练、拉链、拉拢、拉马克、拉面、拉皮条、拉平、拉纤、拉人下水、拉萨、拉三扯四、拉伸、拉手、拉手、拉索、拉套、拉网、拉下脸、拉下水、拉线、拉线、拉硬弓、拉杂、拉仗、拉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