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第一册《雪中小画家》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儿歌、童谣、古诗,拓展想象力,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去阅读,通过阅读、引导阅读、轮流阅读、边阅读边享受等多种方式来练习阅读,最终达到熟悉阅读的目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冬天和小动物的情感体验,让热爱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新单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地动画、课文图片(“小画家”的“图案”留白,以便学生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和多媒体课件)。(老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类
一,引入谈话,激发兴趣进入话题
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下雪的时候你喜欢玩什么?堆一个雪人,打一场雪仗,看看你在雪地里的脚印。)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很开心、很开心、很开心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到下雪就跑出去玩。听着,你认识他们吗?(质地:鸡,小鸭,小狗,小马。)
老师:小鸭还悄悄告诉我,它们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是怎么回事?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板书文字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关注儿童的体验世界,尊重学生的主体,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第一次读课文,第一次认识单词
1.教师模仿课文,学生倾听。
2.学生可以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词,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课文,互相帮助,正确读出发音。
设计意图:阅读文本来阅读。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阅读,掌握发音,通顺流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好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用拼音展示新单词。
(1)学生可以自由阅读生词。
(2)教师按名称读生词。
(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笔画的“横弯钩”。
(4)学生一起读生词。
2.显示不带拼音的生词。
老师:同学们,当他们摘下拼音帽的时候,你们还能认出这些新单词吗?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好的方法来记住这些新单词。然后,请把你的好想法告诉你的小组同学!看谁记住的单词最多!
学生可以分组阅读和记忆单词,然后互相测试。)
3.老师检查学生的读写能力。
(1)谁来告诉你怎么记单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2)老师点名读单词卡。
(3)坐火车看单词卡。
(4)男生女生读卡。
(5)“猜词”游戏。(一人指单词,大家做口型或动作,一人猜单词。)
(6)“找词”游戏。(一人念单词,大家举起相应的单词卡。)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让学生掌握读音,记住字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相互启发和促进。注重素养与生活的联系。这样学生不仅能记住字形,还能理解字的意思,增长见识。
第四,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名字读课文并评价它。
2.同桌听和读。
3.一起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流利地阅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作,形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竹”、“牙”、“马”、“用”、“几”等字样。
1.老师指导笔画,学生空书。
2.学生观察田字格每一笔的位置。
3.老师写“竹”“马”“几”引导笔画顺序“横弯钩”。
4.学生涂上红色,练习写新单词。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注意架格结构。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规范、正确、工整。
第二节课
首先,听歌曲导入,复习和检查
1.放《雪中小画家》这首歌。
大家会觉得很奇怪,《雪中的小画家》原来被谱成一首好听的歌。你想学唱这首歌吗?今天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课,积极发言。在我们完成任务后,我们将在剩下的时间里学习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词,读单词。
3.按名字读课文,一起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重新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学唱歌鼓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教学策略。
第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一起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几个句子。
(1)学习句子1和2。
1.展示多媒体课件。自己读1句,学习感叹号怎么读。引导学生读出自己喜悦和惊喜的感受。按名字读。
2.第二句重在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理解“一个群体”。(鸡是“一群”吗?小狗们是“一群”吗?小鸡、小狗、小鸭子和小马都来了。他们是“一个团体”吗?)
(2)学习第三句。
1.播放课件:大雪纷飞,伴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里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完可以读课文。
2.开导学生:你读过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的形状。意思是四个学生在准备好的文字图片上粘贴合适的脚印。
4.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的第三句。
5.为什么他们会画出不同的脚印?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老师及时指导。(他们的脚形状不一样,所以脚印也不一样。鸡是爪子,所以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子有厚厚的肉垫,所以它们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鳍,所以脚印像枫叶;小马蹄子留下的脚印像月牙儿。)
6.拓展教学:你还知道其他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的小动物吗?请做个小诗人来编辑写作。
(3)学习第四句。
1.小朋友,我们要画画的话,要用笔和颜料画很久吧?小动物不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第四句,看看他们是如何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在哪里读到过小动物画得非常简单快速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大声朗读这个句子。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引导阅读:用活泼的语气,读出“小画家”的兴奋,几步就能画出一幅画的自豪。
(按名称读、一起读、按比较读、按性能读)
(4)学习第五句。
1.这些动物画得很好,人们真的很喜欢它。但是有一只小动物没有来。你知道是谁吗?(青蛙)
2.展示多媒体课件,一起学习读第五句。
3.教师引导学生读问题的语气。
(5)学习第六句。
1.为什么青蛙没来?他去拜访了?还在吃?他在山洞里睡着了。)
2.这只青蛙太懒了。每个人都在画画,但他在睡觉。我们去叫醒他,好吗?不,他在冬眠。)
3.老师点名回答,及时指示: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检查学生课前预习。)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语言基础训练。一年级学生处于阅读的初级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渴望的状态下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心和兴趣,从而有真实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理解课文。
第三,复习全文,背熟。
1.带着感情齐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况背诵课文。
3.学生写下自己背诵课文的动作。
设计意图:在活动和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文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文本,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第四,总结全文,学唱歌。
1.跟大家讲:学生谈论他们从今天的学习中获得了什么。
2.画一幅画:开始画,感受一下本节课学生认识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找其他冬眠的动物,根据课文最后两句抄写这首诗。
4.想一想:(1)雪中会有哪些新的“小画家”来,他们会画出什么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有参加?为什么?
5.唱:学唱雪中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孩子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孩子欢迎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学生了解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出“小画家”的作品,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通过扩大儿歌的模仿,发展说和写的能力;启发思维,突破课文难点;学会唱歌,课前兑现承诺,养成好习惯。
教学反思:
1.本课程的成功之处之一是教师利用课件欣赏雪景引导学生谈论雪中有趣的游戏等形式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一种积极自我表现的氛围,使学生在全班都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在快乐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第二,教师要合理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在课外延伸中,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冬眠?”然后让学生模仿诗歌,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小动物的名字。在问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2.缺点:“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一幅画。”朗读的时候,我意识到这句话,给了孩子不足的体验时间,有点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