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尊重诚实和尊重清洁的小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因为孩子在哭,曾子的妻子答应孩子回来后帮他杀猪。曾子的妻子从市场回来后,曾子抓了猪来杀了它们。他的妻子拦住他说:“我只是和孩子们开个玩笑。”曾子说,“你不能和孩子开玩笑。孩子不懂事,就跟父母学,听父母的指示。现在你在哄他,就是教孩子撒谎。”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曾子深知,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口误不杀猪,家里的猪得救了,但会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韩信报答恩情。
汉朝开国功臣韩信,小时候和哥哥嫂子住在一起,靠剩饭剩菜过活。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努力学习,但他刻薄的小姨子还是很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灯油,没用。于是韩信只好露宿街头,饥肠辘辘。有一个老太太,给别人当佣人。她同情他,支持他学习,每天给他吃的。面对老妇人的真诚,韩信非常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了我就埋了。”后来韩信成为名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记得那个帮助过他的老人。于是他找到老人,把他带到自己的宫殿,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皇甫的成就是值得信赖和负责任的
皇甫吉是隋朝著名的大臣。他的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母亲无力养家,就把他接回娘家。爷爷很爱皇甫,因为他聪明,没有爸爸。
我爷爷叫魏小宽,魏家是当地有名的世家,家里很有钱。因为家里上学的孩子多,我爷爷就请了老师,自己办了学校,当时叫私塾。黄福记;我和我的堂兄弟在我自己的学校上学。
爷爷是个非常严厉的老人,尤其是对孙子孙女。私塾刚开办的时候,规定任何人无故不完成作业,就要根据家法重打二十板。
有一天,早上下课后,皇甫吉和他的堂弟们躲在一个废弃的小房间里下棋。一玩,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上课的时间。早上老师留的作业大家都忘了做。
第二天,爷爷知道了这件事。他把孙子们叫到书房,狠狠地骂了他们一顿。然后,按照规则,每个人重打二十块板子。
爷爷是看皇甫吉最小的,平时也很乖巧。再加上他没有爸爸,不忍心打他。于是我把他叫到一边,和蔼地对他说:“你还小,这次就不罚你了。但是,以后不能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不做功课,不学好本领,将来怎么成大事?”
皇甫吉和堂兄弟们相处得很好,弟弟们也很爱他。看到小皇甫没有受到惩罚,我很开心。然而,小皇甫却很难过。他想:我和哥哥们犯了同样的错误,耽误了作业。爷爷没有惩罚我,对我来说是个遗憾。但我不能放纵自己,按照私垫的规矩,我又要挨打了。
于是,皇甫吉找到他的堂兄妹,让他们代爷爷打他二十大板。表兄弟们一听,都哼了一声笑了。皇甫吉一本正经地说:“这是私塾里的规矩。我们都答应爷爷,如果我们违反了规则,我们将受到惩罚,否则我们将不会遵守我们的承诺。你们都按规矩受到了处罚,我也不例外。”
表兄弟们被皇甫吉遵守校规,诚心改过的精神所感动。于是,他拿出尺子,打了皇甫的前二十板。
后来皇甫吉在朝廷做了大官,但这种信守诺言、勇于认错的品德,使他在文武百官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以诚为骨
其实大惊小怪和做人是一样的,要坦诚相待。一位老作家写道:“写文章以天地为心,以诚为骨。”他把真诚和写作的原则为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呈现给读者,但他想对得起读者,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现在有些人为了挣钱,提高知名度,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弄虚作假,编造一些文章。这其实是在欺骗读者,也是在欺骗自己。晏殊声誉的确立
北宋诗人晏殊以诚实著称。十四岁时,他被推荐给皇帝,成为神童。皇帝召见他,要求他和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颜姝发现自己十几天前刚练过考试,就如实向真宗汇报,要求改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欣赏晏殊的诚实,封他为“同进士”。颜姝上任,天下太平。因此,北京大大小小的官员经常去郊区,或者在城里的餐馆和茶馆举行各种宴会。颜姝穷,没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和哥哥们一起读书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拔颜姝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都很惊讶,不明白真宗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道:“最近群臣常戏,有酒席。只有颜姝闭门读书,故自尊谨慎,是东宫官的不二人选。”颜姝谢过他,说:“我其实是个喜欢玩喜欢吃的人,只是家里穷。我要是有钱,早就参加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大臣们面前树立了威信,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
《以树为信》与《篝火晚会》各阶段之比较
春秋战国时期,秦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了变法。当时正值战乱频仍、人心惶惶之时,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动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竖起一根三十尺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银子。围观的人都不相信这么容易的事能得到这么高的奖励,所以没人愿意试一试。于是商鞅把悬赏金提高到50金。四赏之下必有勇者。终于有人站出来把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金。商鞅此举在百姓心中树立了威信,商鞅接下来的改革很快在秦国推广开来。新法使秦国逐渐强大,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是在商鞅“立树为信”的地方,400年前还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荒唐闹剧。
周幽王有一位最受喜爱的公主,名叫宝斯。为了赢得她的微笑,周幽王下令在首都附近的20多个烽火台点燃篝火——篝火是边境警报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要呼叫诸侯救援时才能点燃。结果王子们一看到篝火,就领着士兵匆匆赶到,意识到这是国王为了给妻子微笑而设的诡计,然后愤然离去。看到平日里很有威望的王子们不知所措的样子,我终于开心地笑了。五年后,又一次大举进攻周,幽王的篝火重新燃起,群臣却迟迟未到——谁都不想再上当。结果,幽王被迫自杀,被褒扬俘虏。
一句“挺身取信”承诺一千块钱;一个皇帝不信,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家强盛;后者,给自己带来耻辱,死了。可见,“信仰”对一个国家的兴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煜·伊恩记录了一个因为违背诺言而失去生命的故事。
济阳一商人过河时沉没。他抓住一根麻杆,大声呼救。一个渔夫听到了声音。商人连忙喊道:“我是济阳首富。如果你能救我,我给你100两黄金。”。被救上岸后,商人翻脸不承认。他只给了渔夫10两黄金。渔夫指责他食言,出尔反尔。富人说:“你是个渔夫。一辈子也挣不了多少钱。突然得到十二两黄金还不满足吗?”我丈夫一定很不满。没想到,财主又在同一个地方翻船了。有人想救他,被他骗过的人说:“他是个守信用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遇到同一个老公是偶然,但预料商人不会有好报。因为一个人如果不守信,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所以,一旦他陷入困境,没有人愿意去营救他。那些对别人失信的人,一旦陷入困境,就不得不坐以待毙。
吕布的许诺使他免遭灾难。
秦末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季布,他说话算数,名声非常高。许多人和他建立了牢固的友谊。当时甚至有一句谚语:“得一诺,不如得一百斤金。”(这就是成语“一诺千金”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老朋友们不但没有被重金迷惑,还冒着九族灭绝的危险保护他免遭灾难。一个人诚实守信,自然会得到很多帮助,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另一方面,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对朋友失去信任,表面上就会得到“好处”。但为了这个利益,他毁了自己的名声,这比物质上的东西重要得多。所以,对朋友食言,无异于丢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