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琅琊榜的一些疑问
第一问:里面人物太多,到底谁跟谁是一派的?
答:《琅琊榜》中出场人物太多,要分辨确实得花一点功夫。总的来说,这些人分三派,太子、誉王以及靖王,三足鼎立。
先说太子一派,谢玉表面上保持中立,甚至任由儿子谢弼公开支持誉王,实际上他本人却支持太子;谢玉与天泉山庄卓家因为***同抚养儿子萧景睿,所以卓家也做了太子的爪牙;户部楼之敬是太子的人,替太子敛财;礼部的陈元诚则替太子吹风使劲。誉王这边,庆国公是军方中唯一明确支持他的人;刑部的齐敏、吏部的何敬中都是他的人。至于靖王,梅长苏先替他拉拢了霓凰郡主、蒙挚将军,在挨个把六部搅得天翻地覆之后,再上任的刑部的蔡荃、户部的沈追、吏部的史元清都是与靖王有交情的人了,言侯与莅阳长公主在知道赤焰军覆灭的真相后也都站到了靖王这一边。分清楚这些派系,那么面对快速推进的剧情也能够理解清楚了。
第二问:宸妃林乐瑶、静妃、言侯还有赤焰军这些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言侯爱慕林乐瑶,但梁帝抢走了林乐瑶,封为宸妃。宸妃是皇长子祁王的生母,也是赫赫有名赤焰军将军林燮的妹妹。祁王被诬陷造反后,赤焰军全军覆没,宸妃自尽。宸妃与林家对静妃有救命之恩,因此静妃与儿子靖王才会对宸妃一家如此亲近。也正是因为静妃对林家了如指掌,才会在《翔地记》里梅长苏的一个小小避讳,就猜出了梅长苏就是林殊的事实。
第三位:悬镜司看起来好厉害的样子,到底是干嘛的?
答:剧中没有完整地交代悬镜司的背景,其实它是大梁历代皇帝身边都有的一个直属的监察机构。成员被称为悬镜使,以师徒相传的形式代代延续,对君主有极高的忠诚度,向来只奉皇帝诏命行事,调查最重要最隐秘的事件。如果一定要在历史上找对照,可以参照一下明朝的锦衣卫制度。上代悬镜司首领夏江***收了三个徒弟,夏秋夏冬是对兄妹,夏春则与他们并无血缘关系。看似铜墙铁壁、只对皇帝效忠的悬镜司,一旦被卷入利益纠葛,其实也不能置身事外。
第四问:剧中的杨柳心、妙音坊、红袖招有什么区别与作用?
答:这三个表面上看是金陵鼎足而立的三大青楼,是富家子弟饮酒作乐的地方,妙音坊的曲子总是比别家的流行,杨柳心的舞蹈最有创新,红袖招的美人最多最好。但它们因为不同势力的渗入,所以也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红袖招是秦般若的地盘,她是这里真正的主人,红袖招的姑娘们都经过特殊的训练,教她们如何哄恩客说更多的话,聊各种各样的事情,然后再把听到的大致内容凭记忆写出来,每天上报一次,这也是秦般若的情报来源。妙音坊的势力则主要是江左盟,最大的头牌宫羽姑娘就是梅长苏的人。杨柳心则相对单纯,就是普通的青楼,但也被宫羽安插了人手。
第五问:剧中一开始就出现的庆国公案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
答:《琅琊榜》一开始就是以这个案子为开端,几乎穿插了半部剧,也是梅长苏很重要的一个布局。在第一集中,天泉山庄卓鼎风之子卓青遥负责护送进京状告庆国公亲族的一对老夫妇,被双煞帮季帮主追赶至江左盟之地。因为来到江左盟地界,杀手们不敢下手。
这一切其实是由谢玉支持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打击支持誉王的庆国公。誉王原本想要保住庆国公,但梅长苏表示真正想要处置庆国公的,不是太子而是梁帝,因为梁帝想要惩治豪门并地一事很久了。誉王只能弃车保帅。在审理庆国公一案中,因为太子与誉王各有立场,所以反而便宜了靖王,大梁皇帝选靖王做主审。靖王公正审理,也让整个朝廷看到了此前并不显山露水的靖王的能力。
第六问:为什么梅长苏也提醒过霓凰了,霓凰还会喝下越妃的情丝绕?为什么靖王救了霓凰之后还对梅长苏发脾气?
答:梅长苏因为长公主的提醒,一直以为是皇后要对霓凰下情丝绕,因此提醒霓凰要小心提防皇后,所以霓凰只防了皇后没有防越妃。后来梅长苏从言豫津口中得知皇后为霓凰选定的人不在宫中,真正进宫的是越妃为霓凰选中的司马雷,才恍然醒悟要对付霓凰梅郡主的是越妃与太子。梅长苏这才急急忙忙地通知蒙大将军,蒙大将军再通知靖王、皇后等人。
靖王救了霓凰之后之所以对梅长苏生气,是以为梅长苏故意不告诉霓凰真相,好让自己能救下霓凰,让霓凰欠自己一个人情,而对霓凰的安危不顾。他以为梅长苏在耍心计,却没有想过,梅长苏也会出错,他误解了梅长苏。
第七问:那场朝廷辩论的意义何在?就算最后梅长苏帮着誉王赢了,对梅长苏又有什么好处?
答:那场庭辩并不仅仅是风雅之事,背后有着深刻的政治寓意。礼部坚持要越妃复位主持年尾的祭礼,而誉王请了大儒们直指越妃数年来得到的超常待遇以及太子在皇后面前
的礼道缺失。为此梅长苏还请动了名家周老先生帮誉王赢了这场庭辩。
其实,梅长苏这么做当然不会是为了誉王好,而是有深意的。誉王赢了,说明以前让越妃主持祭礼是不对的,太子掌管的礼部就是职责有疏,礼部尚书被撤换,如此一来,太子与谢玉就少了个帮手。但这些年尊庶抑嫡,始作甬者是梁帝,他因为宠爱越妃,多年来在后宫没有给予皇后足够的尊重,誉王尽管赢了辩论,其实是打了梁帝的脸,梁帝心里肯定不舒服。最重要的是,誉王把太子一手拉下来,就等于是同样地把靖王拉了上去,因为这场庭辩强调的是,嫡庶之分才是难以逾越的,而对于庶子与庶子之间,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太子、誉王、靖王还有其他王子也都是庶子,将来谁都可以被封为东宫。梅长苏此举,摆了太子与誉王一道,却抬高了靖王,一举三得。
第八问:何文新一案看起来很复杂,梅长苏在里头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答:何文新一案一环扣一环,全都是梅长苏的手笔,让我们来理清楚他的思路。
首先,宫羽故意挑起何文新与邱公子的争风吃醋,何文新失手打死了文远伯的儿子邱公子。这时,何文新的父亲吏部何敬中跑去求誉王救下儿子,誉王让何文新在京兆尹认
罪,把案子转移到刑部,刑部是誉王的势力范围,于是就供词上做手脚,把案子往误杀上引导。就在文远伯没有办法的时候,梅长苏让言豫津他们“巧合”地发现了纪王爷是这个案子的直接证人,铁证如山,何文新被判死刑。此时誉王为了吏部何敬中这个棋子,只好铤而走险,默许刑部以别的人顶包,替何文新斩首,来个狸猫换太子。梅长苏故意把消息与证据透露给谢玉知道,谢玉巴不得找到誉王的错处,把誉王连同刑部一同告上了梁帝那边。
最终吏部尚书何敬中免职,何文新依律正法;刑部尚书齐敏草菅人命,夺职下狱,判流刑。誉王在朝廷六部中能捏在掌中得心应手的也就是这两部了,结果一个案子丢了两个尚书,实力大为削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