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皮(1)
?黄皮,学名黄鼠狼,字鼠狼,我们东北人习惯叫黄皮。说到黄皮,就不得不简单说一下东北五仙:胡、黄、白、刘、灰。胡是狐狸,刘是蛇,白是刺猬,灰是老鼠,黄是黄皮。这就是老一辈说的东北五仙。清末流行五仙。结合满族萨满教的一些秘方治病方法,为当时劳动群众治疗“怪病”的人,在我们东北民间被称为“马咸”。
?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受过现代科学教育,所以一直听着东北流行的《五仙世家》作为故事。如果你说东北盛产大胡子(土匪),我信,因为《林苑》里有坐山雕塑为证。但如果你跟我说东北盛产“神仙家”,我也只是在听,因为我没见过。另一方面,尽管眼见为实,我也经历了一些科学无法解释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我说了两件跟黄皮有关的事,你就听着吧。
?出生后100天开始上幼儿园。别惊讶,我不想谈社会主义。我父母都是党员出身,根深蒂固的国家干部,母亲在百货公司上班。百货公司是一栋两层楼的建筑。在70年代,这样的建筑是东北小县城那条街上最高的建筑。商场占地广阔(这种广阔的印象来源于我在幼儿园的时候)。百货商店面对着大路,它的后面是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一排平房,是食堂、仓库、办公室、幼儿园。这一排平房正对着大楼,中间隔着一个宽敞的空间。我的幼儿园在院子最里面的角落,四周有栅栏,用来困住我们这一代的猛兽,也是我们做游戏的小操场。这个小操场正对着百货公司最里面的仓库,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种下了一颗神秘的种子。
?时代背景和地理位置都交代了,氛围也烘托出来了。我要讲一个故事。我们幼儿园分为大、中、小三个班。小班是未断奶的尿娃娃,马宝偶尔被允许在幼儿园喂它们。那时候我已经在大班了,我不喜欢这些爱哭的孩子,所以如果天气允许,我们大班的孩子就去小院子里学习,玩游戏。
?印象中应该是一个初夏的早晨。我们这些孩子刚进笼子,大人们正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商店那天盘点了货物。我们大班的孩子都呆在小院子里活动。我不记得是谁了。突然,我们直勾勾地盯着商店二楼角落里的仓库。老师叫了几次,都没有回应。老师走过去问孩子:“你在看什么?”"孩子说,"老师,你看,楼上窗户边有一只大松鼠。它一直在观察我们。“老师认为一定是大老鼠,孩子们不知道。城市里怎么会有松鼠?然而,当老师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看去时,妈妈叫道:“快来,二楼仓库里有一只黄色的皮子。”孩子们都惊呆了,不明所以。
?大院里有很多大人,我不明白大人为什么这么大惊小怪,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都怕店里的各级“大松鼠”领导都来商量解决办法。怎样才能摆脱“大松鼠”?站满院子的大叔们不敢自告奋勇,说黄皮子打不过,只好请个智者毕恭毕敬地离开。已经很久没有成功了。反正不学习就好。讨论一天就好了。正在这时,一个大叔突然从人群中走出来,走到领导面前说:“我去,我全被原谅了,我什么都不怕。”他独自走向战场,突然所有人都安静了。他的背影看起来像一个即将成为烈士的英雄。
?我们站在院子里,抬头看着二楼仓库的窗户。透过窗户,我们看到了他灵巧的身影,当然也看到了比他更灵巧的“大松鼠”。孩子们在看热闹,不怕大事。他们拍拍手,喊道:“抓住它,抓住它。”成年人都被禁止。不知道过了多久(那时我还小,对时间没有准确的概念),大叔手里拿着“大松鼠”走出了仓库。他大步向我们走来,我们跟着大人们往回走。领导适时说:“拿出来,处理掉。别吓着孩子。”领导说这话的时候,手不能有颤抖。那时候我还小,可能记错了。领导又说:“大家都回去工作吧。没事的。”大人们总是在离开之前告诉他们的孩子。“千万不要出去幼儿园院子里玩,听老师的话。”大人们转身离开时,隐约听到一个细小的声音在说:“他真勇敢。他敢杀黄皮子。那东西是有灵性的,但他不敢惹。”“不怎么样,唉,还年轻,精力充沛!”刚才的战斗英雄咋也变成了同情的对象,我是小人物,我不懂!
?事情来的突然,去的也突然,但并没有结束。我上小学后,每天中午都会回妈妈办公室吃午饭。有一天吃午饭,阿姨们边吃边聊。我们这些孩子低头吃饭不插嘴,但耳朵是自由的。一位阿姨说:“你听说了吗?那谁中风了,半身不遂,还这么年轻,可怜!”另一位阿姨接着说:“恐怕不是当年打黄皮的错吧?”“肯定是和黄仙的碰撞,阻止了人成仙。不信邪!他很年轻,但仍然充满活力!”这样一件普通的小事,却因其意想不到的结局,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老一辈人说,等黄陂修炼到一定程度,就出来找人“讨印”。遇到人就变成人形(我理解应该会让人产生幻觉)问你“你觉得我是什么?”如果被问的人回答“我觉得你是个人!”可以长生不老。有些年纪大的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遇到一个黄皮,就会骂“我看你就是个黄皮。”“就算黄皮子没得印,也无法升仙,还得继续学业。
?你看,黄陂成仙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得到我们“人”的封爵,所以既然能越过“别人”,又何必要求别人越过自己!
?但是做好事,莫问的未来!
(未完待续:下次再讲我爷爷和黄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