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对中学生负担的看法和建议”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写心得体会。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拓展,思维方式的改变,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自我认知等方面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因此,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2002年以来,我校逐步在中学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经过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完善了相关制度,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感和能力。在理论探索和实际工作中都取得了良好的经验。2003年,我校成功举办了建瓯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65438+2004年2月65438+7月闽北日报第二版报道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

一是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建立“全员参与、全渗透”的机制

2002年8月5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心理行为出现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其心理健康的各种不良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献和理论的研究。在学习和讨论中,我们感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而传统的学校教育却没有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得更加重要,如何开展以提高和发展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多次组织政治处、教务处、团委、少先队、教研组相关人员、高年级班主任研究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方征求意见,我们确立了“全员参与、全方位渗透”的工作方针: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一个人、一个部门或一个地方的工作,也不是一项独立的教育活动。而应该是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学科渗透、咨询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促进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发展的教育活动。

二、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校在初中一年级开设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心理训练、问题分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等。此外,还定期举办心理学知识讲座和校园心理剧表演比赛。目的是普及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常识,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个别咨询和辅导。学校设立了“悄悄话”邮箱、心理咨询热线、心理咨询室,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的老师承担。每天安排1名教师接待来访师生,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直接指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诊断和矫正相关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帮助学生扫除成长中的障碍和烦恼。

3.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作用。我们应该努力使环境安静,绿化和美化,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来培养学生的身心,激发他们的美感和求知欲。近年来,我校实行了寄宿生午休制度;投资近5万元修建了5个草坪和一个中心花园;在学生食堂和教学楼走廊悬挂中外名人名言。

4.注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注重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结合新课改,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积极开辟学校和家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通过家长学校、社团活动、家访等方式,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家长可以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同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和影响,从而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

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室,负责规划和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定期研究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定期进行检查和督导,从人员、经费、时间等方面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

2.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

建立一支以政治处、教务处、团委有关人员和全体教龄长、班主任为骨干的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每学期选拔班主任时注意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较强的教师作为候选人。学校为教师学习和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定期开展知识讲座、理论研讨、案例分析和组织出国考察等。,并及时相互总结交流,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近年来,为更好地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①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心理学继续学习(近年来,我校已有3名教师参加B证培训,1名教师参加了本科学习,1名教师参加了研究生学习);(2)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并要求其积极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每学期组织两次集体学习。近年来,我校教师撰写论文26篇,其中省级以上编著3篇,市级12篇);(3)邀请市精神病医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和心理专家来校为师生讲解心理健康知识(近年来常邀请市心理学会秘书长曾健行先生和市精神病医院郑博士、叶博士来校讲学)。

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目标。

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分层教育。

七年级:快速适应初中学习,保持愉快的心情,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正确认识自己,学会与人交往,关心他人和集体,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8年级:学会自我管理和监督,注重意志力的训练,培养学习热情,开发学习潜能,在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中获得情感体验,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冷静自信地与异性交流,努力成为学生喜欢的人。

九年级:培养和培养自信心,训练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不良情绪和焦虑,应对升学压力,在了解自身能力、特长和兴趣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理想和志向,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建立对他人积极的情感反应和体验。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活动和研究。

为了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学校将要求教师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我校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求为主题。今年,初中生心理咨询与辅导课题被列为南平市教育学会课题。积极开展教育研究和项目研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要求老师每年写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然后及时总结、改进、交流。每位班主任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会,学校每年召开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制作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汇编。

六、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一个载体,一个抓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发展的自我教育活动,而这种自我教育是建立在学生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从而达到接纳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挖掘潜能的目的。

1,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在动态跟踪的过程中,获得了学生的心理发展数据:新生入学时要做一次初期心理调查,入学后每学期做一次跟踪测试,收集整理尽可能多的个体心理辅导资料。在对学生的智力、情感、学习适应和人格特征进行全面测试的基础上,对学生素质进行总体评价,并据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心理测试的调查有助于我们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也可以让我们更早地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问题,从而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也有助于我们开展各种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和各种心理课题的研究。

比如我们对高一高二的所有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评(***60题)。根据测试结果,我们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比较,并总结出以下问题:

一个是找* * *性问题。发现初一、初二学生普遍存在九种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自信心不足、意志品质差、合作沟通能力差、情绪起伏大。

二是年级对比研究。例如,在自信心方面,高一学生的平均分高于高二学生;初一学生刚进中学时对学习生活充满希望,到了初二却对学习缺乏自信。又如:在“遇到困难时是否愿意向他人求助,如何求助”的调查中,一年级学生明确表现出对他人求助的渴望和简单明了的求助方法;高二学生对他人的求助欲望不如高一学生明显,反映了他们内心的复杂性。从问卷得分来看,高二学生的心理问题比高一学生更多更复杂,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年感强;2.注意力不集中;3.抵抗力强;4.时刻关注身边的人;5.不安分。其中1和2主要表现在心理混乱和矛盾;3和4主要是缺乏自我评价标准。原因可能有两个,可能来自学业负担造成的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也可能是青少年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另外,初二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比初一学生强:1。记忆力下降;2.站起来头晕;3.我不想见任何人;4.我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其中1和2可以归结为体能的提高;3和4归因于多一年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兴趣。除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1。悲观主义;2.缺乏热情和积极性;3.身体疲劳;4.缺乏决策能力。这些问题说明这些个体在生活态度、基本情绪、自主性等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此外,我们还对各科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分析了他们的心理特点,不同教师(同一科)教学风格的差异与学生个性发展、学习成绩的关系,以及同一教师所教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的影响。并对学习策略、倾向与思维训练、辅助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部分学科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辅导。

2、开展主题教育辅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益。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实施:2002年“正确认识自己”,2003年“你会与人合作吗?!”“五种爱”等心理教育项目2004年。学校每年都会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置很多新的内容,比如:学生心理测试、角色模拟、“校园心理剧”等。,尤其是“校园心理剧”,内容新颖,方式独特,互动性强,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校园心理剧”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矫正功能的情节,把学生所具有的、预设的一些心理困惑和问题写成剧本,让学生表演。学生按照预设的剧情内容与同学、亲人一起表演自己的心理困扰,让学生通过表演体验不同角色的心理问题,演员学生和观众学生通过表演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提高对心理问题的认识,消除内心的矛盾和困惑。由此,一部分学生摆脱了“心理阴影”,广大学生更加认识自己,规范自己,肯定自己,同时萌发了更强烈的对外交流热情。这一系列主题鲜明的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体化,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成长。

3.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我校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交流。比如在开展“小制作——泥塑、布贴、纸浮雕、手工”活动时,学校只确定活动主题,具体创作要求和时间不限,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制作。此外,学校要求每位老师与一名学生结对完成一件作品;活动结束后,学校会举办大型作品展,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学生自己做现场解说或分发学生自己准备的解说。学生在和老师同学一起思考、一起做、一起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经验,同时学生自己的作品不断被别人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平时无法体会到的快乐。我们学校曾经有一个男生,不仅学习成绩差,成绩也很差。他经常被批评违反纪律,所以他的父母非常生气和失望,他们甚至没有来学校不管孩子的事情。父子之间的关系很僵。在一次小制作活动中,老师发现这位学生对泥塑非常认真和熟练,于是邀请这位学生一起完成一件作品(作品主题为“童年记忆”)。在老师和学生的努力下,完成了名为《卧牛》的作品。一个偶然的机会,这位家长来到学校,看到了自己孩子的泥塑。这位家长笑着对老师说,没想到我儿子还有这一手。我真的低估了他。从那以后,父亲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他们的父子关系也逐渐改善。一个小作品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4.注重个案的咨询和辅导。要求心理咨询教师通过学习不断提高专业能力,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对于学生的每一封信,学生的每一个电话,学生的每一个咨询,导师都要认真回复,并按要求做好记录。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他们要及时联系工作组,制定相关的辅导方案。近年来,* * *收到学生来信近300封,电话300余次,学生咨询600余次。通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耐心的帮助和引导,许多学生能够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消除隐患,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变化实施后续教育和服务,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品质。2004年3月,我校初三年级女学生陈某因患不治之症不得不离开学校,这给原本有望进入重点高中的陈某带来了巨大的痛苦。由于对学习的渴望和无助,陈某内心充满了沮丧和悲观。每当陈某想到她以前的朋友要去上高中,陈某就更加难过。这时,我们的心理导师走近陈某。面对真诚的导师,陈某含泪讲了近三个小时。从那以后,陈某和我们的导师成了朋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专门为陈某制定了辅导方案。一方面,它耐心地帮助陈某分析当前形势,并鼓励陈某尝试在家学习。学校一方面安排老师和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帮助她学习。现在她不再自责,对明天充满期待。在家疗养期间,她还自学完成了初三的下一门课程。通过个案辅导,我们深刻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今后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5、结合班级文化建设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养成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化知识的主要阵地。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情境下的心理咨询形式,通过团体内部的人际交往,促使个体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自知、自议、自我接纳和调整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开展团体心理咨询活动对班级文化建设非常有益。比如采取“班干部竞选岗”和“班干部轮岗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管理课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和能力参加值日班长、卫生负责人、文明礼仪监督员、信息报告员、学习支持小组老师等岗位的选举,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进行调整,每周在班里进行总结和评价,做到班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互相管理。当班主任(或心理咨询老师)指导这项工作时,学生可以体验到角色的转变;引导学生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组织小组内的学生互相交流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老师需要在这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要尽量少说教,少说教,少批评,少指责,尽量减轻小组成员的心理压力。

6.帮助学生构建“小世界”,让心灵自由飞翔。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己创造了一个“小世界”,如:刊物——《青春快报》;文学社——流星雨;电台——“青年之声”电台;专栏——《快乐天堂》。在这些“小世界”里,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流,也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同时,这些“小世界”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都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