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岁男孩晚上睡觉给他穿尿布。他不穿,但还是尿床。应该怎么处罚他?
对待尿床的宝宝,父母应该怎么做?建议家长不要把尿床当成大事,千万不要忽视行为训练。孩子尿床后,应尽快给他换上干净的床垫和衣服,并可以在帮他打扫卫生时,悄悄温柔地告诉他:“等他长大了,就不要尿床了!”“永远不要在其他孩子面前指责一个孩子尿床。
如果孩子在集体生活中尿床,或者老师在教学活动时总想小便,家长可以先和老师沟通。让老师告诉孩子想尿尿的时候可以举手,老师就会同意让他上厕所。
尿床儿童的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行为训练和常规调整,如晚饭后减少饮水,不喝含咖啡因或有利尿作用的饮料;每天给孩子做一个小记录。如果你的孩子这几天不尿床,父母应该奖励他。午睡时或半夜叫醒孩子上厕所,但不要把痰盂放在床边。让他多跑几步去上厕所,有助于他调整生物钟。
查看详细信息
儿童尿床的预防方法
1,养成睡前小便的习惯:每天睡前3小时,不要让孩子喝饮料或水,养成睡前小便的习惯。
2、睡前不要让孩子过于兴奋:让孩子每天按时睡觉,睡前不宜过于搞笑,不宜做剧烈活动或过于兴奋的游戏,不宜看刺激的电影,以免大脑过度兴奋,促进夜间尿床。
3、白天不要让孩子太累:日常生活要有规律,白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最好午睡,以免晚上太累睡得太沉,有尿不容易醒,也不容易被父母吵醒。
4.建立夜间排尿的反射:在治疗初期,家长要找出孩子夜间容易尿床的时间,提前半小时用闹钟叫醒孩子排尿,让叫醒铃同时刺激膀胱充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条件反射就会建立起来,孩子可以在晚上被膀胱充盈的刺激唤醒,自己控制排尿。需要提醒的是,孩子醒来排尿时,一定要完全清醒,清醒时尿液才会排出,否则在昏睡状态下不容易建立排尿条件反射。
5、训练宝宝的膀胱功能:督促孩子白天多喝水,并尽量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促进尿量增加,训练孩子正确排尿,提高膀胱控制能力。鼓励孩子间歇性排尿,然后将尿液完全散开,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6.调整饮食:白天不喝饮料、果汁、橙汁,每天下午4点以后让孩子少喝水。晚餐最好避免吃流质或大量喝汤。饭后水果不宜吃西瓜、橘子、梨等水分丰富的水果,睡前不宜喝牛奶,以减少膀胱的储尿能力。
7、孩子尿床,要多包容:尿床后,孩子会害羞,畏缩,自卑。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就会使用殴打、咒骂、威胁、惩罚的手段,这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委屈、抑郁,他们往往会处于真诚的恐惧中,从而导致症状加重。家长应以亲切的态度对待孩子,让孩子消除紧张,放松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专家指出,对待尿床的孩子,只有安慰和鼓励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治疗成败的前提。
8.试着找出尿床的因素:从治疗的第一天开始制定生活作息表。当孩子尿床时,尽量找出可能导致尿床的因素,每天用日历记录下来,如不按时睡觉、睡前过于兴奋、白天过于兴奋或晚餐摄入过多液体等。,控制孩子尿床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