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三国是怎么来的?

、朝廷腐败

因为桓、灵二帝的垃圾作为,朝廷越来越腐化.

2、天灾!

朝廷虽然乱,但百姓只要还能活下去,就不会作乱.

可赶上天灾就不一样了…………

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公元166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是这样一个腐败的朝廷,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结果必然是乱世!

这样的乱世的很可能像秦朝那样灭亡,或者像明朝那样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灭掉.

但东汉灭亡却不是“秦朝方式”,即亡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连黄巾大起义也未能将其颠覆;

而是“周朝方式”,即亡于地方官(诸侯)的反叛不臣.

3、刘焉的建议

刘焉这个人,在三国历史上并不出名,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个人.

他是刘璋的父亲,刘璋就是西蜀原本的“土皇帝”,后来被刘备灭掉了.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时任太常的江夏人刘焉看到天下大乱盗贼四起(黄巾起义已经爆发),建议:

“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简单地说,就是要从中央选派要员加强对地方的领导,并扩大地方官的权力使其能够更加有力地镇压各地的叛乱.这一建议被采纳,刘焉也亲自出任益州牧(西蜀).

这个政策的实行,实际上把东汉由中央集权变成了分封.

这就是东汉末年诸侯林立,群雄并起的原因.

这一三国演义中并未提及的政策却大大影响了后世几十年的风云!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按说这情况跟战国时期很像.

为什么战国时期形成了7大强国,三这里却是三个国家呢?

看第4条.

4、强者降临.

历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强者降临在同一时代,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与这三人相比,其他人都太弱了.

所以形成了三国,三个国家,三!非常微妙的数字!

假设是7个强人,有可能变成战国七雄那样的情况.

假设是2个强人,有可能变成秦末楚汗相争那样的情况.

但偏偏是3个强人,所以变成了三国鼎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