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接待四菜一汤

2013年5月,“四菜一汤”至少存在三种标准混排现象。

一是数量不变,菜品出现“豪华升级版”。本来应该是出于经济的普通菜肴,但很多地方换成了海参、鱼翅、鲍鱼、山珍海味,奢华至极。

二是玩“大盘小盘”的数字游戏。一看就是“四菜一汤”,四个盘子。但是,每个盘子都很大,大盘子里还有小盘子。小盘子里盛着不同的菜,整体数量远远超过“四菜一汤”。

三是上菜时耍花招。先上一份“四菜一汤”,等客人吃完再撤。反正保证桌子上永远有四菜一汤。随着“反对浪费”的呼声日益高涨,“四菜一汤”作为当年公务接待的一项标准,被基层干部群众反复提及。然而,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到,由于缺乏硬性规定和可操作性,“四菜一汤”现象逐渐显得走样,没有起到应有的遏制公款吃喝的作用。

按照上述说法,围绕“四菜一汤”制定具体规则,针对几种标准走样现象拿出对策,似乎就足够了。但在笔者看来,即使有了实施细则,仍然难以阻止公款吃喝,因为公款吃喝的本质问题是:一是缺乏对公权力的约束;二是缺乏对公共资金的约束。所以,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才有可能产生实效。

一些官员之所以屡屡被请吃饭喝酒,主要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一些权力,比如项目审批、年终考察、官员考核、人事调动等。因为手握重权,可以随意使用,想要的人只好“酒桌公关”。如果把这些权力都关进笼子,恐怕公款吃喝的现象会大大减少。

比如媒体透露,北京的“部委一条街”现在已经转型接收工薪族了,因为有很多审批权的部委官员不敢在这里公开吃喝。如果真的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取消或下放了很多项目的审批权限,恐怕以后“部委一条街”就要永久转型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密切关注公共资金。如果各级政府都制定详细的预算,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都认真审核批准,如果像香港那样,公众充分监督,参与决算,公款吃喝的空间无疑很小。当然,要全面清理各单位的“小金库”,把预算外资金全部纳入预算。

如果权力和金钱都控制住了,公务接待的空间就很小了。如果强行取消一般公务接待,对于特殊公务接待会制定严格的接待标准和审批程序,包括在哪里举办宴请、参加人数、每人用餐标准、由谁审批和监督等。有限的专项接待如果规范化、制度化,公务接待就会廉洁节俭。

坦率地说,今天重温“四菜一汤”的现实意义似乎有限。一方面,“四菜一汤”本来是国宴标准,但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制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饮食丰富,各地消费水平不同,很难制定“四菜一汤”的标准。即使制定了标准,也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而且中央的“八项规定”没有提到“四菜一汤”的标准,也有着深刻的意义。在法治社会,抓住问题的本质,用法律手段解决,才是上策。只有在权力和金钱上“做文章”,管理公款吃喝才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