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数除法的优化教学设计
(一)知识教学要点
1.让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
2.使学生掌握除数为一位数,商为一位数的带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能力培养要点
1.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启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2.通过实例教学,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启发。
教学重点:带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考商。
教具准备:幻灯片、梨、盘子、图片、棍子、碟片。
教学步骤
一、为怀孕铺路
1能填什么?()?你怎么想呢?(在书中完成)
3()<224()<37
()2<11()5<38
2.垂直计算除法。(一起做并说出板子的名称)
修改书面划分时,要求学生以竖排形式口述计算过程和各部分名称。
第二,探索新知识
1.教学示例1:
(1)示例1: 63 =
指导学生操作。把梨换成圆盘,把盘子换成横排的棍子。大家一起操作后,找一个同学在前面操作。
一边操作一边想,把6个梨均匀的放在3个盘子里,怎么分。
列后计算,学生听写,老师板书:63=2。
口头推理后,要求学生回答垂直表格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除数6表示除数,3表示平均分成3份;2表示每个副本都是2;被除数6下面的6即2和3的乘积表示每个盘被分成2,3个盘被分成6,即被除的数;水平线下的0表示六个梨都分完了,什么都没剩下。
老师在黑板上0旁边写着:没有剩。
(2)举一个173=21的例子。首先根据题意陈述公式73=。
老师启发指导:让学生按照63=2的方法操作,观察73个梨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会发生什么。
大家* * *操作完后,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示,回答老师的问题:
把这七个梨平均分在三个盘子里。怎么分呢?为什么要这样分?
分完了吗?每个盘子有多少?还剩多少?
老师启发解释:剩下的1能平均分给三个盘子吗?既然不能就这么留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七个梨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两个梨,那么还剩下1个梨。73=怎么竖着表达?
老师用63=2的方法,举一反三,点名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写道:
比分是多少?平分多少股?怎么写?
每盘给多少份,商是多少,写在哪里?
有3个盘子。每个盘子里放两个梨。你实际上分了多少个梨?(23=6)除数6应该写在哪里?
七个梨,其中六个已经掉了。还有剩余的梨吗?我应该把它们写在垂直位置的什么地方?
老师强调:六减七梨,剩下1。这个65,438+0应该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剩余的数。如果余数没有数完,我们就称之为余数。
横体怎么写?在等号后面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后面点六个点,然后写余数1,读作2余数1。老师念出公式73=21,读作:7除以3等于2余数1。
老师总结:像这样求商后的带余数的除法叫带余数的除法。
(板书题目:带余数的除法)
(3)对比,观察比较一般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异同,揭示重点,沟通一般除法和带余数除法的关系。
相似点:表达的意思都一样,都表示平均分;列方法是一样的;
分割点数、平均分割点数、分割点数和分割点数在垂直位置是相同的。
差:63=2被整除,没有余数;73=2。。。1不算完,但是有盈余。因为过剩,数字的写法和读法都不一样。
(4)反馈练习:完成教材115,经过学生的运算、分析、制定、计算后进行修改。重点问被除数11下面的8是什么意思,横线下面的3是什么意思,横线等号后面怎么写,读出公式,说出它的意思。
2.教学实例2.385 = □□
(2)学生尝试计算思考,分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总结试营业方法。经过试算和讨论,回答:
把38平均分成五份。每个零件多少钱?(每份多少?分成五份,也就是五份。我觉得5倍数的乘积小于38,否则不够,前提是不能整除。)
乘法的乘积太小了。可以再分一次吗?(意思是可以一直分下去,直到分不够为止,所以5乘以几的乘积应该不仅小于38,而且最接近38。)
那么哪个数乘以5小于38,最接近38呢?5 () < 38和6怎么样?商务8怎么样?为什么?
所以用余数计算除数时,除数乘以几的乘积小于被除数,最接近被除数。
(3)观察比较,找出规律。
对比例1,做题,例2,这三题中的余数和除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写在黑板上:用除数计算除法,余数小于除数。
(4)反馈练习:完成课本116页。复习时,点名让学生讲思维过程,重点讲试商的方法。
第三,巩固发展
1.按性别算92193。
计算后,回答子问题:
重点阅读和书写各部分的名称和公式。
强调试商法,余数小于除数。
2.纵向分组计算:116页练习35,问题1。
3.纠正错误(指出错误及其原因)。117页练习35、2、6。
4.文本测试:116页练习353题。
5.机动练习:直接用手势或拿着数字卡试试,看谁能拿得准、快;
你可以从练习35的问题5和10中选择。
第四,全班总结
1.让学生看黑板,思考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2.老师批改补充总结。
动词 (verb的缩写)任务:
117页练习题355题。
六、黑板设计
余数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第二部分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和带余数除法两个应用题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带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学会用余数除法解决两类应用题,正确写出数字后的单位名称。
(3)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数量关系。
难点:编号后面怎么写单位名称?
教具和学习工具
教具:光盘。
学习工具:7支。
教学过程设计
审查准备工作
卡片口算
1能填什么。()
3()<13()5<394()<25
6()<50()7<678()<30
2.直接说出下面问题的商。
学习新的课程
老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了带余数的除法,今天我们要学习应用题。(板书题目)
1.示例3
七支铅笔,平均分给三个学生,每人分几支,还剩几支?
让学生先用木棒代替铅笔,自己读。重点是积分的结果。(每人2,1剩余)
公式怎么算?
(把一堆东西平分,所以还是要分。)
73 = 2(分支)1(分支)
答:每人2支,剩下1支。
问题:(1)回想一下刚才分棒的过程,商2是什么意思?(每人2个)因此,单位名称为分公司。
(2)余数1是什么意思?(还剩1个分公司),所以公司名称也是分公司。
2.实例4
43个乒乓球,每袋5个。你能装多少包?还剩多少?
看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邻座同学互相讨论,用什么方法回答,为什么?(每个袋子里有五个,也就是说每个袋子里的数字是一样的。我们还是要平分这些乒乓球,所以要用除法。)
让学生试着连续解决问题。
在试工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知道几个单位的名字怎么写。这时组织学生讨论,必要时老师用碟片代替乒乓球演示。得出43中有8个5,即可以装满8个袋子,3的余数意味着还剩3个乒乓球。板书如下:
435 = 8(袋)3(件)
a:可以装8个包,还剩3个。
引导学生比较例3和例4。
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异同?
(相似之处:都是除法求解,因为都是平均分。区别:例3中,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相同;例4,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不同)
老师总结:我们在解决带余数的除法应用题时,要注意根据问题的要求写出数的单位名称。
(3)整合反馈
1.基本练习
回答下列问题
(1)把20张图片分给7个学生。还剩几个?
(2)有42种蔬菜,每个篮子里有8种。你能装几个篮子?还剩多少蔬菜?
当所有学生回答并在书中修改时,点名学生谈论为什么要用除法,如何试商,如何写数的单位名。
2.发展练习
看图说出意思,然后写出公式。
9 □ =□(每个)□(每个)9□ =□(磁盘)□(每个)
3.思维练习
□□=61
你能想到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邻班同学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最后,老师总结。
根据有余数的除法,余数小于除数。这个问题的余数是1,除数可能是2,3,4,5,6,7,8,9,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八种不同的填充方法。
132=61193=61
254=61315=61
376=61437=61
498=61559=61
4.课后习题习题36 # 1,2,3。
课堂教学设计描述
在学生学习带余数的除法运算的基础上,讲授带余数的除法应用题。学生学习这一部分,可以加深对除法和带余数的除法两个应用题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带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先复习带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再通过两个不同的除法例子,让学生讨论求解方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因为都是平均分,所以都应该用除法求解。在突破几个单元名称的书写难点时,通过学习工具的操作和教具的演示,让学生认识到要根据题意和要求来确定单元名称。在习题的布置上,注意一定的斜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带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第三章教学内容:带余数的除法,初三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在表格中讲授竖除法,理解竖除法中各部分的含义。
2.通过题图教学,让学生知道计算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初步观察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均分后有余数的现象叫做带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带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和学习工具:49页的主题地图,学生准备20张相同的圆形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情,确定目标
学生们喜欢体育课吗?今天体育课老师带你学数学。
展示主题地图,观察屏幕上画的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来说。
学生:“有篮球运动员,跳绳运动员,花盆,树,旗子。”……
老师:“谁能根据这张图编一道乘法或除法的应用题?”
第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1: 15盆花,每组5盆,可以放几组?
1.学生独立思考,分栏计算。
2.与班级交流,谈谈自己的思考过程。
3.教学垂直风格
(1)学生尝试垂直排列;
(2)赞同纵分的一般列法;
(3)理解除法的纵向含义。
A.把花盆换成圆盘,和师生一起放在黑板上。
B.观察垂直位置,试着理解垂直位置每一步的意义。
C.沟通解惑。
第三,小组交流,释疑解惑
问题2: 16盆花如果每组放5盆,结果会是什么?
1.学生活动:在桌子上放一个圈代替花盆,结果用竖线表示。
2.结合学生的操作活动,理解竖式每一步的含义。
思考:
A.如果有17盆花,每组可以放5盆。最多能放几组?还剩多少锅?
b:现在有21盆花,每组5盆。最多能放几组?还剩多少锅?
4.沟通和评估。
5.总结:今天我们学习带余数的除法,意思是平均分之后还有余数。
第四,团队竞赛,激励评价
A组和B组互相出题,交换答案,然后组长进行评估。教师可以
当好裁判,进行辅导和评估。
五、培训、总结和巩固
老师:学生将主题图中的其他内容编成应用题,连续计算。a组,打篮球;b组,跳绳;c组,插小旗;看哪一组学生做得又快又对。
小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带余数的除法...
六、标准的评定、检查和验收。
练习12 1、2、4题
个案分析
案例一:15盆花,每组5盆。你能放几组?15÷5=3(组)
这道除法应用题比较简单,属于表中的除法,学生可以很快算出商。由浅入深,为下一步做铺垫。
案例2有21盆花,每组5盆。最多能放几组?还剩多少锅?
这个问题比上一个复杂多了。在教学中,学生必须反复阅读问题,理解每个单词的意思。“最多能放几组?”你什么意思?对于学困生,第一,要给出提示,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考虑除法,也就是说商一定是最大的,让每个学生都知道余数小于除数。理解商和余数的含义,正确使用单位名称。
教学反思
这一课是表中除法的延伸。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余数,认识余数。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直观教具、学习工具的展示、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整堂课大部分是让学生摆盘,认识余数,得出结论。突出“剩余”的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和比较能力。也突出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强调“余数小于除数”,即商数要反复试凑。运用“合作激励”教学模式,达到了教学目标。
然而,在这门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由于一些环节花费的时间过多,一些本该开展的教学活动没有开展。比如很遗憾的几个小棍游戏、有趣的评价题等教学设计因为时间原因没有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以认真开放的态度探索“合作激励”教学模式,灵活驾驭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余数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第四章教学内容
教材59 ~ 60页的例题1,以及习题14,第1题。
教学目标
理解带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利用带余数的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体验试商过程,理解算术,掌握试商过程,掌握带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小于除数。
准备教具和学习工具
一些幻灯片,学校工具和棍子。
教学过程
首先,查看导入
1.挥棒。用九根棍子可以挥出多少个三角形?(3小或1大)
2.告诉我你怎么说的?
9支,每3支,可以放3个小三角形。
9根棍子,每9根棍子,可以摆动1个大三角形。
3.公式计算
放两个小三角形:9÷3=3(个)9是什么意思?3呢?
放一个大三角形:9÷9=1(个)
谈:同学们,我们学过除法。除法就是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多少钱。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分裂打交道,分裂就在我们身边。在这节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除法。
第二,探索新知识
1.教学实例1
(1)老师:今天是儿童节。学生们将在班级聚会上摆放一些果盘。他们买了一些草莓,他们打算每两个草莓放一个盘子。现在有六个草莓。请拿出你的水果学习工具,用六个学习工具代表六个草莓放在桌子上。(学生动手操作,老师巡视引导。)
老师:一个* * *能放多少个盘子?有剩余吗?
(可以放三套,刚放完,没剩)
老师:这是一个平均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除法来计算。如何制定?6÷2=3(磁盘)
(2)如果有七个草莓而不是六个呢?我们再开始荡吧,看看有没有剩的。(学生开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设置3套,剩余1)
老师:剩下的能平分吗?(不,只有一个不够。)
老师:平均分后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公式表示吗?如果有,怎么表达?(小组思考和讨论)
o说明:7最多有三个2,剩下的1不够分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公式:7÷2=3(圆盘)...1(件)
o总结:为了区分余数和商,我们需要用六个点把它们分开。我们称这种除法为余数除法。
(3)观察并比较两个公式6÷2=3和7 ÷ 2 = 3...1,并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终究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了之后还有剩余,但是不够分,剩下的部分不够分。
老师:想想吧。平均分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带余数的除法来表示?余数是什么意思?
动手做
(1)学生自主圈出书,填空,完成1题。
反馈沟通:17÷2=8(集团)...1(单位)
23÷3=7(组)...2(件)
这两个公式的商数和余数分别是多少,分别是什么意思?
(2)完成第二题。
先用学习工具按要求摆一个摆,然后根据摆的结果填空。
展示个别学生的填空情况,并分别谈谈每道题中的商和余数是什么意思。
第三,练习巩固
1.完成练习14,问题1。
引导学生理解问题的含义。这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有三种安装方式。不同的选择会有不同的结果。根据自己的选择圈出,然后填空。老师点名回答。
2.完成课本上的练习14,问题2。
展示题目:17红果,平均分给3只刺猬,每只刺猬多少?还剩多少?
学生独立思考,用棍子代替红果打一分,看每份能打多少分,有没有剩余。
全班集体交流,集体批改。
第四,课堂总结
老师:你从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在这节课中,我们通过摆动和转圈学习了带余数的除法。有些项目平分的时候,可能会也可能不会全分,还有余数。后者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余数。
余数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第五章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用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理解。
教学道具:
七支铅笔,几张口算用的卡片,八个信封,每个学生10支。
教学过程:
首先,复习。
1,口算。(老师出示卡片,说出学生人数。)
4837+558728
24679567497
18342694459
2.先放个棒子再回答。
(1)拿出10支,平均分成5份。每一部分有多少根棍子?
(2)拿出八根棍子,每四根放一堆。你能放多少堆?
第二,新知。
1,动手操作,提升能力。
七支铅笔,平均分给三个学生,每人几支,还剩几支?(先自己看看)
老师:学生用木棒代替铅笔,根据问题的意思打一分,然后上台表演。
2、教材P55案例4。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观察例2的图1,从中可以找出解决问题的信息(条件)。
(2)将示例2听写为一个文本问题,并出现在黑板上:
跳绳有32人,每6人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还有多少人?
(3)小组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汇报。
学生1,口算:326=5(第二组)
学生2,书面计算
(4)老师:谁能告诉我们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公式中的32、6、5、2是什么意思?
(6)写作时需要注意什么?
(7)老师:对解决上述问题有任何疑问的人举手说。
第三,巩固练习。(开放式练习)
1,做教材P55。
(1)首先从图表中查找信息。
(2)根据信息选择想要购买的物品,然后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四,这节课的总结。(略)
第五,练习作业。
课本P56第二题和第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