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为什么无法对抗八旗铁骑呢?

简单的说吧,就是两字:没钱。

首先并不是明朝中后期无法对抗八旗铁骑,只是明朝后期,准确说是李如松战死蒙古之后,明军才失去了对建州的压制能力,在此之前都是吊打。

即使是在天启年间,明军与建州女真在军事上还是有抵抗的能力的,只是政治上的斗争使=明廷错过了在建州女真弱小时期掐死它的时机。

其次是八旗是在皇太极当权之后才建立的,其基础是建州女真和其他部落的女真人,另外就是补充了大量的归化汉民,其实就是抢来的汉族人口。

这些汉民在后来也被认为是纯正的满洲人了,其实很多都是参加女真反明大业较早的汉族,日子长了忘了自己的祖宗是谁了。

单靠女真的人口,凑不出来八旗。

实际上真正是明军失去了对女真人的军事优势的战役是萨尔浒之战,在这次失败之后,后金就开始吊打明军了。

这次战斗首先是崇祯瞎指挥,这家伙是勤政,问题是他要是不勤政可能明朝还能凑合混些年呢。

其次是辽东军阀集团不听中央的调度指挥,比如吴三桂,就是带头逃跑的,还有祖大寿,这些军事集团的,只要涉及自家利益,是根本不管朝廷和百姓死活的。

什么临阵脱逃,杀良冒功,谎报军情,养贼自重,都常干。

没有李成梁护着,努尔哈赤也崛起不了,建州女真也没有什么实力造反。

第三是崇祯自废武功,打破了内廷与外廷相制约的惯例,搞了个“众正盈朝”,让东林党大权独揽了,结果所用的君子都是伪君子,除了打嘴炮和内斗其他啥也不会。

第四是主要原因,也是第三的延续,就是没钱了,东林党撺掇着崇祯给自己家免税,结果士绅不交税,工商不交税,朝廷没钱就只好去欺负老实巴交在朝廷里没有代言人的农民,最后把农民逼反了,内忧外患更没钱了。

最后就是重点了,为啥没钱就打不过人家,因为明军主要是步军,全靠火器先进打人家,火器使用是很费钱的,没弹药就是烧火棍。

结果崇祯年间的军队变成了一帮武装乞丐,文官“飘没”武将“空饷”,有限的一点钱给装备了武将的家丁侍卫,基本上有战斗力的就是这点人,但是吃军费的可是几十万上百万。

明朝中期开始卫所制就名存实亡了,打仗就靠募兵,没钱就没兵,抓了壮丁也没武器盔甲,一般工作就是负责给主将们种地,根本也不训练。

就这种上边糊涂下边腐败,军队像乞丐,国库跑老鼠的情况,打仗能赢才是活见鬼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