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如何教育一年级的孩子?

1,孩子的心理准备。

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祝贺孩子,让孩子知道上小学是一件快乐、光荣、骄傲的事情。父母可以带着钦佩、喜悦和欣赏的心情和孩子谈论学校。比如“宝宝长大了,马上就要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了!””“这些美丽的故事都写在书里。等你在学校认识了单词,就可以自己看了,还可以从爸爸妈妈不知道的书里学到很多更好的故事!“他做了一件让大人满意的事,就这样表扬他:“做小学生不一样,这么懂事!“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自己小学时期的有趣故事,让孩子对小学生活产生向往。还要让孩子明白,上学是一件不容商量的事情。小学生活和幼儿园生活有很大的区别。需要给孩子介绍小学的学科内容,班级授课的形式,老师的分工。另外,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基本规则;记住自己的学习用品,与其他孩子的东西区分开来;让孩子学会整理书包等学习用品;放学回家注意安全,不要和陌生人走;除了告诉班主任家长的联系电话,还要让孩子记住至少一个能马上找到家长的电话号码。告诉孩子,有事找老师说,不懂就问老师。

2.材料准备。

开学前,家长要给孩子买书包、铅笔盒、尺子、橡皮、转笔刀、铅笔和必要的练习本。购买的文具要简单实用,不要太花哨,以免分散孩子的学习注意力。书包不用太大,实用结实就行。最好把肩膀放在背上,把孩子的班级和名字写在上面显眼的地方。

3.父母的心理准备。

(1)明白学校是学习的地方。

学校是孩子们在群体生活中磨练学习能力、培养社会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地方。其中,学习是为了让孩子走向社会后有生存的能力。以后要靠自己的能力去做,不能靠别人的帮助。在以前的狩猎时代,没有弓箭是无法生存的。同样,现在在学校学习知识和技术也是生存的武器。父母不仅要希望孩子考上好的高中大学,还要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和个性。所以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学校和幼儿园不一样,会有一些辛苦。孩子们必须努力学习,适应群体生活的规律。

(2)知识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训练。

知识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时就能记住的,必须反复复习,否则很快就会忘记。虽然在课堂上完全理解了,但是如果不反复练习,理解是不能持久的,也记不住学过的东西。优秀的选手不都是要忍受严格的训练吗?

(3)孩子的训练从学校开始。

“学习没有捷径”,所以家庭学习必须在入学后立即开始。家长不要天真的以为随便读就能考出好成绩。如果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可怜,那就是太宠孩子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试想:如果你现在放松,两三年后你会笑还是会哭?

第二,调整学习环境,安排家庭学习生活。

1.每天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努力工作。

放学后,孩子们必须养成在家学习的好习惯。放学后,孩子们上学时仍然感到紧张。请用微笑问候他们,让他们放松。然后让孩子坐在课桌前,摊开课本和作业本,用10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复习当天学过的课。习惯了之后,他们会慢慢把时间延长到30分钟到40分钟。游戏和看电视必须在家庭作业后完成。特别提醒:即使当天老师不布置作业,也要让孩子伏案学习,这样每天都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时间完成。渐渐地,孩子们会养成放学后在家努力学习的习惯。在形成习惯之前,要注意克服不良习惯,所以最好是父母陪在身边。当孩子说:“我写完作业了!”“家长要亲自检查,做得好的一定要表扬,让孩子既有成就感,又有兴趣,错误可以马上改正。不查,孩子就靠自己:“反正妈妈不看。“所以一般般,看起来很努力,但实际上,是名义上的。家长认为很辛苦,但是如果你在小学低年级没有形成努力学习的习惯,到了中高年级就无法自发的努力学习,所以请认真对待这一点。

2.在一个你不会分心的地方阅读。

孩子的书桌安排在哪里?注:道路噪音、电视声音等。会分散注意力,使阅读效率低下。如果你在餐桌上做作业,你会不经意地想象餐桌是吃饭的地方,这不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所以,是允许单独给孩子的。

如果你有书桌,你只能阅读。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孩子都有单独的房间,家长要提前向孩子声明,家长必须可以自由出入孩子的房间。

3、不要把东西放在书桌前面。

书桌最好面向干净的墙壁。如果墙上有画,会吸引你的注意力,不能专心学习。不要在桌子前面放多余的东西。如果书桌上堆满了笔记本、字典和文具,那就换一个大一点的书桌。

4.准备必要的参考书。

入学后,光有课本是不够的。最好准备一些学习参考书、字典、参考书、百科全书,供孩子随时使用。

第三,我们应该在家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读书的习惯。

孩子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可以培养听力和理解力,成为“听话的主人”,专注力和耐力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另一方面,听了很多故事的孩子,接触到各种文章的内容,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也很好。对于书中人物的一言一行,孩子也会思考自己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思维能力和解读能力也会得到培养。低年级的家长可以考虑孩子的年龄、发展和兴趣,选择好的绘本和故事书。家长也要注意,小学1的成绩还是幼儿园的延伸教育,所以家长说要听他的,读给他听。不要全部拒绝:“自己找!”最好是把孩子想读的故事书读给他听,不要强迫孩子接受大人的选择。不爱读书的孩子讨厌看到很多小字。家长可以选择字体较大的适合孩子的绘本。

2.养成写字的习惯。

写作能力是学术能力的一个指标。有的孩子虽然说得很流利,但是不擅长写字,有的孩子写字很慢。老师多练生词,就会唠叨很久,到了中高年级可能会讨厌写字。这是因为缺乏思考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所以,从一年级开始,你就要训练写作。比如,放学后,孩子总会跟父母说:“妈妈,今天在学校……”哪怕只是简单的几个字,父母也可以准备日记鼓励他写下来。慢慢的,父母可以问他:“为什么?”“你怎么看?”“老师怎么说的?”等等,让他逐步展开,把文章拉长。一年级的孩子喜欢用学过的单词写字。家长看完后要表扬他,鼓励他,细心保存。

3.养成专心做事的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不应该让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做其他事情。一些孩子总是一边看电视、听音乐一边做作业。这样,他们的学习不够专注,注意力容易转移。有些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家长可以通过在安静的地方把手放在肩膀上,和对方的眼睛说话,培养孩子用眼睛听的习惯,不管是什么话题,每天一次。只要眼睛是连在一起的,孩子就得专心听讲。只要每天坚持,就能培养出善于听话的孩子。另外,家长要注意不要在孩子玩得最开心的时候给一些孩子打电话,因为这是他们最专注的时候。

4.让孩子兴趣广泛。

我们应该尽力培养孩子的兴趣,关心各种事情。一年级是好奇心和生命力都很强的年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参加各种活动,让孩子成为有魅力有个性的人。

5.主动学习的习惯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家长和孩子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关系,形成家庭学习的好习惯,让孩子尽快形成主动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就像婴儿能自己站起来,自己走路,自己努力,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自己解决,拥有“自学能力”,这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修身能力”。这样的孩子自然会努力独立。作为父母,要注意表扬和鼓励孩子,让孩子逐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第四,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早睡早起,生活规律。

一年级的孩子大约需要10小时的睡眠,所以家庭学习时间、游戏时间、洗澡时间、吃饭时间都必须确定,生活规律。如果上了小学还非要醒,那就是依赖的表现。早上起床晚,上厕所或吃早饭前就到了学校的孩子,第一节课就会反复打哈欠,缺乏活力,只是坐在那里发呆,很多孩子忘记带这个带那个……所以上课无法专心。如果生活不规律,分散,孩子的心也是分散的,缺乏规律。有规律的生活,做自己的事。叠被子,叠衣服,打扫房间,洗袜子,整理学习用品,选择合适的物品,和孩子约定你必须做的事情,让孩子遵守约定。

2.会帮忙做家务的孩子会学。

在五六十年代,孩子们每天花三个小时做家务,但现在他们花三个小时看电视。孩子之所以讨厌做家务,是因为从小没有受过训练。当然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也要帮忙,比如拿报纸,摆鞋子,拿筷子。当他完成后,父母应该感谢他。“谢谢你的帮助!”告诉他要认真做,不要随便做,养成一种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做好的态度。这样,孩子就会自觉并以成为家庭的一员为荣,从而产生体贴、负责、协调、耐心、专注、自信等等。给孩子适龄的工作,既能让家长放松,又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培养好奇心和自发性。如果不允许他们提供帮助,他们将被剥夺重要的学习机会。提醒家长注意宽容和耐心。即使孩子做不好,也不要当面抱怨。以后父母可以偷偷再做一次。如果孩子弄得乱七八糟,不要生气。为了教育,一定要让他做家务。

此外,帮助做家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在让孩子帮忙的时候,要教导他们,比如不要把油腻的盘子叠在一起,擦餐具的时候不要把比手大的餐具举在空中,以免滑倒摔坏。应该放在桌子上,边擦边动。这不仅是教他知识和技能,也是教他做事的顺序,培养判断力和洞察力。一旦家长和孩子决定一起做饭,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列出需要的材料,然后去购物,准备器皿和调料,并让孩子谈谈调理的顺序。经常帮忙做家务的孩子,自然记得其中的窍门。读书、做题、写作都要有计划、有秩序,所以帮忙做家务的孩子大多是成绩优秀、自主性强的孩子。

3.必须限制孩子们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

长时间看电视的孩子说话很流利,有协调性。但是也有很多问题。许多调查指出看太多电视会带来负面影响。有报道称,看电视的时间越短,提问的热情越好。因为小学生听看的节目多是娱乐节目,不需要像读书一样认真思考,发挥想象力。只是一直坐在那里,看着千变万化的画面,只是玩玩而已。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被动的性格。一直盯着电视看的孩子真的缺乏专注力,会变成不稳定的孩子。这样的孩子缺乏动心的倾向,不太会思考问题,所以成绩不好。“电视孩子”似乎总是没有生命力,所以也有学者主张12之前的孩子不要看电视。原则上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聊天,每天限制时间,规定写完作业才能玩。你也一定要注意节目的内容,家长和孩子要就节目的内容充分交换意见。

4.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忍耐。

在家庭教育中,耐心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的。能忍的孩子在学业和社交生活中容易成功。所以,无论运动还是游戏,让孩子学会吃苦是很重要的。父母让他们的孩子忍受身体上的痛苦,如饥饿、口渴、寒冷、疲劳等。一些昂贵的玩具要求孩子忍到生日或重要节日。这样孩子不能马上得到想要的东西,还可以培养耐心,让孩子的精神得到锻炼,让孩子有自信。在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限制是有点难过的,但是请记住,欲望很容易被满足的孩子是不懂得珍惜的。不懂得忍耐的孩子是很伤脑筋的。那些总是在舒适的房间里吃饱的孩子不会有大的前途。

父母对孩子的物质欲望要严格,情感欲望要放松。他对你撒娇的时候,抱抱他,摸摸他的头,可怜他。当孩子忍受痛苦的时候,大人也要有耐心,要家长表扬他!只要父母和孩子用爱和信任维持感情,孩子不仅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还会有自信,会受到朋友的欢迎和信任。

五、家长要掌握有效的方法指导学习。

1,让孩子每天坚持复习预习。

根据美国学者的研究,即使是100完全学会的东西,第一天也只能记住60%,第二天40%,第三天30%。不过以后记忆力会下降的很慢。1个月后,我还能记得20%左右。为了不忘记学过的东西,有必要复习一下。因为记忆犹新,学过的东西都能记住,也能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两三天后再复习,记忆力已经很弱了,那么效率就很差了。如果你完全不复习,你会逐渐忘记你学过的东西。低年级的时候天天复习,一定能跟上功课,对功课有信心。预习前先复习,了解自己知道的和不明白的。上课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特别注意。

2.家长要按规矩引导。

连贯思考有点难,尤其是数学,因为孩子不习惯理论思维。家长要画图说明哪里不行,写在漫画里,让孩子整理思路。

3、回归“绊倒”重点引导。

当孩子带回来的作业或试卷标有“X”时,要注意孩子的薄弱环节。不要用这样的话麻痹自己和孩子:“你很聪明,什么都懂,只是你太粗心了。下次小心点!”所谓“粗心”,其实就是知识不够精通,所以一定要让他知道自己精通。从一年级开始,家长就不得不关注孩子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如果基础部分没有,“漏洞”就会越来越大。如果以后出了问题,家长和孩子都很辛苦,收效甚微。

4、课文和微积分练习册要认真准备。

让孩子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如果家长用不要的纸做孩子的草稿纸、微积分纸,孩子会觉得反正扔了也没关系,自然也就不能养成好好写字的习惯。所以给孩子准备笔记本和微积分书,让孩子写字方便,养成认真写字计算的习惯。

5.决定学习目标和时间。

家庭学习要分配时间,首先要制定一个计划,一周的哪一天学什么科目,学多长时间。一般来说,家庭学习的时间是“学年×10分钟”,但因为有作业,低年级大概需要30-40分钟。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按计划完成了作业,一定要鼓励和表扬。如果半途而废,能坐得住的孩子也不会延长学习时间。因为刚开始按计划完成作业,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是非常重要的。注意两点:第一,不要让孩子在上学的路上做事情,否则他的节奏会紊乱,会缺乏专注力和坚持力;第二,要遵守家长和孩子的约定,不要因为孩子快写完了就要求他再写一页,不要因为他没认真写完就把延长学习时间当成惩罚,这样会带来不信任。

6.父母的期望和鼓励会促进孩子不断进步。

1,别忘了皮格马利翁的效果。

65438年到0968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完成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对65,438+000名儿童进行了“发展测试”。在测试智力、体力等项目后,他向老师提供虚构的信息,称100个孩子中有20个发育优秀,并出示了一份名单。一年后复试结果显示,出示名单的孩子成绩明显提高,求知欲强,活泼开朗,幻想变成现实。这种儿童因期望不同而产生差异的现象,就是期望效应。罗森塔尔通过引用具有类似现象的皮格马利翁神话,将这种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家庭中,父母的教育态度是一样的。家长心里都在想:这个孩子怎么这么笨,怎么花了这么多钱补习,还是看不出什么效果?如果你这样想,就会表现在你的态度上。孩子很敏感。当你感受到大人的态度,你就会失去兴趣。这就是消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父母发现孩子的优点,就夸:“太棒了!”当你看到他为朋友做的事情时,不要责怪他:“你是怎么做到的……”你应该表扬他:“你真会帮助别人,好孩子。”当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说:“你看,谁叫你不听我的!””她应着安慰道:“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相信我的孩子不傻,一定有进步的潜力,在学习上也是如此。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积极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预期下养育孩子。

2.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

知道一件事,学会一件事,就像给孩子打开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充满了感动。这种情绪会给孩子信心。如果保持理解和学习,孩子会越来越爱学习,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所以,虽然在父母眼里看起来很低贱的东西,但当孩子最终明白了,学会了,父母应该为之高兴。如果你表现出一种“你应该已经学会了”的态度,孩子的感动和喜悦就会消失。所以,尽可能让孩子体验理解和学习的快乐,打牢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