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Brief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五○年代末至六○年代对美国而言是一个不安的年代。从古巴的核子飞弹危机到与苏联的冷战、越战爆发、政治干预第三世界国家造成对立等,皆在考验美国。美国人也一直笼罩在若与苏联发生战争,将遭受核子飞弹攻击的阴影之下。美国军方深信,一旦发生大战,胜利者将会是拥有科技优势的一方,因此美国国防部于五○ 年代末成立 ARPA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有关信息处理技术为其中重要之研究工作,其它研究机构亦积极展开科技研发工作,其中计算机更是进步神速。
到六○年代末,各政府研发单位与主要大学已拥有当时最尖端的计算机设备了。为了分享研发数据,美国国防部有意将现有的计算机设备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网络,于是 ARPA 委托 BBN 公司研究发展此系统。这个网络的基本要求是战争爆发时,即使网络上的线路或设备部分遭受破坏,系统必须仍能运作。 BBN 利用「分封交换」(packet switching) 技术于 1969 年在美国西部架设了一个实验网络,连接加州与犹他州四所大学中的计算机设备,并订出 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的通讯协议,这个网络的特色是万一有部分的网络出问题,其它计算机仍能靠其它线路维持联机,此网络称做 ARPANET,为因特网 Internet 的前身。
到 1971 年时,ARPANET 已经连接了包含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等四十多个学校、军方及政府机构单位,并制定出远程终端模拟 (Telnet) 与档案传输 (FTP) 标准协议。1972 年时于华府公开展示并成立 INWG (Inter-Networking Group),推举瑟夫 (Vinton Cerf,有人称此位先生为 Internet 之父,目前为 MCI副总) 担任主席,以研订此网络之传输标准协议,同时首封电子邮件 (electric mail) 由BBN之汤林森 (Ray Tomlinson) 经ARPANET 发出。远程终端仿真、档案传输与电子邮件三种服务可说是 Internet 最早提供的应用服务。1973 年时,Internet 首度连往英国、挪威等美国以外地区。
1974年,瑟夫与康恩 (Bob Kahn) 提出 TCP/IP 通讯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解决了跨越不同计算机系统连接的问题,因此很受欢迎。1976年,由 BBN、史丹佛大学、College 大学研发出路由器 (router) 设备,使得网络连网更加的方便。后来美国国防部做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将 TCP/IP 的所有技术公开,让全世界免费使用。于是,一个原先因为战争的阴影而发展出来的网络尖端技术,最后竟然完全公开供全世界计算机通讯使用。
然而 ARPANET 究竟是美国国防网络,使用之用户都是经过选择的 (与军方有合作计划的研究单位、大学等) ,并非想连接就可以连接,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类似ARPANET 的网络但专供计算机科学研究用。1981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 出资建立了CSnet (Computer Science Network)正式运作。此时 TCP/IP 的原设计者瑟夫建议 ARPANET 与CSnet应该可以透过网关器 (gateway) 彼此相连,他更建议 CSnet应该可以让其下面的不同子网络能***享相同的网关器与 ARPANET
相连,此时真正的 Internet 才算诞生。
1986年,NSF 出资建立美国研发网络骨干系统 (NSFNET),提供高速之数据传输能力,使公民营研发机构及学校能以路由器连上此高速骨干网络,并于 1987 年委托 Merit、IBM、MCI 等专业维护运作厂商运作,提供研发单位更好之计算机网络。1989 年ARPANET 功成身退后,由 NSFNET 接手研发单位之计算机网络服务,1991 年建立商用之 Internet 连网交换服务 (Commercial Internet Exchange,CIX),Internet 商业化开始萌芽。
在 1993 年柯林顿公布总统之 E-Mail 地址,使大众可用 E-Mail 与总统交换意见,积极推动 NII 计划,以振兴美国经济。此后多媒体、使用便利的 WWW 浏览器之出现,广大民众不再害怕使用计算机网络,使得 Internet 急速地在世界各地发展。现在,Internet 已成为连接到全球大部分国家、超过十万四千个网络及三千万部计算机主机的庞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