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小就有“孔雀心态”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
孩子没有大人想的那么简单。他们也很细心,根据人的面相行事,有虚荣心。他们爱攀比也是常事。有些孩子小时候就像个无底洞,永远不满足。我上小学的时候,经常和同学比较。谁的游戏机更大更漂亮,谁的游戏机越来越好玩。
看到别人有好东西,无论如何都要缠着父母要。他们从来不在乎自己是否需要,只考虑别人有什么,自己有什么。愿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抗争,不会轻易放弃。不仅如此,有些孩子在学习上会过于固执,特别争强好胜。如果他们的成绩一直很稳定,别人超过他们的时候,他们只会说别人用了特殊手段,不肯承认自己比别人差,还会一直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无论以哪种方式,他们都希望别人第一眼看到自己,永远活在别人的鲜花和掌声中,最先被别人注意到,最受称赞。攀比和虚荣在孩子身上也很常见。家长要特别注意防止孩子形成“孔雀心态”。对于这种心态的孩子来说,做什么都想得到表扬,所有的愿望都要满足。一旦他们的愿望无法实现,就会做出一系列消极的行为。面对这些情况,家长要积极正确处理,不能一味溺爱和满足孩子,避免矫枉过正,否则容易造成不良影响。孩子产生孔雀心态的原因有很多,也和家庭教育分不开。
父母攀比心理严重。
很多家长总是有意无意地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喜欢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精致一些,以获得别人的夸奖。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状态,都不允许孩子低人一等,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发光发热。
有些家长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孩子,也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希望别人在夸孩子的同时也夸自己。或者父母也习惯性的和别人攀比,通过踩别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希望自己在工作、衣食等各方面都比别人强。长此以往,孩子会不自觉地学习父母的行为,被父母的思想同化,在行为等方面越来越争强好胜,产生孔雀心理在所难免。
太宠孩子了。
作为独生子女,大部分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受到所有长辈的疼爱,尤其是分居的父母。爷爷奶奶会满足他们所有的愿望。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孩子自然会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围绕在自己身边,随时都想成为别人的焦点。当有人窃取了自己的光环,自然就有了虚荣心,想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过分夸奖孩子。
通过表扬、赞美等方法让孩子变得自信是很有效的,但如果表扬过度,孩子的自信就会变得自满。无论发生什么,都有一种莫名的自信。失败对他们来说根本无法接受,无法成为别人眼中的焦点,无法成为第一,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严重的打击。更不可能接受比自己优秀的人,绝不允许自己被别人的光环笼罩。
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希望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环境,让孩子更自信,但是一切都太过了,过了头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一旦有了孔雀心态,就会越来越爱和别人攀比,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允许比别人差。同时,他们会以自我为中心,习惯性地把自己放在中心,想当然地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为中心,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忽视。
因为过于自信,他们没有经历过大的打击。如果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重大的失败经历,他们会很难接受。如果现实与目标差距过大,或者生活、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不能正确解决,就会产生很大的挫败感。孩子要想有效摆脱孔雀心理,家长要善用家庭教育的力量,从各方面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消除负面影响。
有时候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真实情况是非常必要的。有的家长会让孩子更自信,在别人面前不自卑,会肿胖。明明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孩子的一些愿望,却咬着牙坚持让孩子享受和别人一样的待遇。孩子如果没有意识到家里的真实情况,就会有各种不合理无用的要求,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不能感恩。
所以家长也要减少攀比心理,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首先,父母不虚荣,不攀比,孩子才能有好的表现。这个时候,即使父母不太强调,孩子也不会有严重的攀比心理,对任何事情都有适度的自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如果孩子想避免孔雀心理,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采取正确的纠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