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小说-忒修斯之船。
这本书在网上的介绍足够吸引人:
我把书打开后,第一印象没有让我失望。为了传达那种真实感,让你觉得你手里的书就是小说世界里的书,出版社故意把书做得像旧书一样。但外观虽然老旧,还是让人觉得做工精良。打开书中的一页,大概是这样的:
注意,我没有把那些乱七八糟的笔记写在书页上,而是已经在书里了。也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明信片,也是在传达一种真实感。
在接下来的两周时间里,我把这本书仔细读了两遍,第一遍读了正文和译者的注释,第二遍读了书中两位读者的评论。诚实地...看完有点失望。
令人震惊的形式难以掩盖其内容的苍白。
这本书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研究案例。网上不止一个人反映这本书信息量大,烧脑。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我也认为它的内容是苍白的。这两个特点看似水火不容,却能在一本书里共存——都是因为作者往里面塞了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东西。
这本书雄心勃勃,它打算同时讲述三个故事:一个是虚构的作者施查卡和译者考黛拉的故事;二是《忒修斯之船》文本中的故事;第三,男读者和女读者写笔记,破解书中的秘密故事。
其他小说,讲好一个故事就好了。这本书应该同时讲述三个故事。权力太分散了,我一个都说不好。所以我说这本书复杂苍白。
接下来我们来看它的第一个故事(注意,剧透时间到了)。
瓦尔茨的丈夫施查卡,男,工人,平时喜欢写一些小说。1911年,他因故跳河自杀,被一个极权组织s救下,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都是作家。他们在石察卡的口袋里发现了小说的残迹后,觉得这个男孩是可以教的,于是把他吸收进了组织。因为这些作家都是社会上有名的有姓之人,在公共场合露面太危险,所以打算把名不见经传的石查卡塑造成该组织的旗帜人物。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在该组织的帮助下,施茶卡出版了十九部小说,震惊了文坛。与此同时,以他为代表的革命活动也轰轰烈烈地进行着。他在历史上可能做过什么事?我们来看截图:
可见,20世纪上半叶的重大谋杀案,都是史查卡所为...
随着S组织人员逐渐被杀或被引诱投降,石查卡逐渐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
石茶卡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为虚度年华而后悔,也不会为自己的平庸而羞愧,这样当他死去的时候,他就可以...不,他死的时候,还是有点遗憾的。原来,他对自己作品的译者、该组织的另一名成员科黛拉早有好感,但这种爱情为了革命事业始终没有结果。
1946年5月,石查卡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将至,于是邀请柯黛拉到哈瓦那会面。史查卡决定把自己最后一本书最后一章的手稿交给柯黛拉本人。值得一提的是,两人之前一直在书信往来,从未谋面。
然而,当科黛拉来到约定的房间时,施查卡已经不见了,只有散落一地的手稿。等了几个月,当科黛拉确信史查卡已经被杀时,她整理出了不完整手稿的最后一章,自己完成了整本书。这是忒修斯的船。
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石查卡表达了对科黛拉的思念和歉意。也委婉的表达了爱意。Cordella还通过为小说写翻译笔记来隐藏她的反应。这些暗语需要读者去破译,每一章的暗语都有不同的加密方式。而最后一章的暗语是:“我从一开始就爱你,我会爱你到最后。”(我从一开始就爱你,我会爱你到最后。)
以上是书中第一个故事的梗概。这个故事里有一些地方让我觉得奇怪和别扭——比如石茶卡的作家&;黑仔的身份,比如他闹得满城风雨,比如他和考德拉的柏拉图式爱情——但总的来说,这个故事还不错,写下来我还是觉得有点震撼。尤其是上一章的解谜部分,如果你自己解开密文,你很难不被感动。
这个第一个故事是书中的一条隐藏线,需要读者去思考,去解谜。这个故事总体还可以。真正让这本书被严重扣分的是它的第二个故事。也就是史查卡写的忒修斯之船的文字。
先说说这个标题的由来。忒修斯之船原本是一个哲学问题。一艘船在海上航行了几百年,船的每个部分都被更换和修理过。那么,最后当它的所有部件都和原船不一样的时候,它还是原船吗?
这个哲学问题讨论的是事物的同一性。史查卡写的故事,以“忒修斯之船”命名。我原以为课文会很有哲理,但看完之后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这第二个故事实际上是用象征和隐喻的方式讲述了石茶卡自己的人生经历。
故事从一个失忆的男人开始。他全身湿透了,大概是失忆前落水,口袋里有一张写着S符号的纸条,所以这个人就叫S,显然这部分故事对应的是石查卡跳河自杀后被救起的经历。失忆意味着这是石茶卡的新生活,他彻底断绝了与过去的自己的关系。
s来到一家酒吧,看到一个熟悉的叫索拉的女人。他去找索拉谈话,却被一个不知名的人打晕了,把她带到了一艘船上。那艘船上的水手有一个古怪的特点,就是大部分人的嘴巴都被黑线缝上了,不会说话。-Sola对应Cordella,那艘船是S组织的标志。嘴巴用黑线缝起来,大概象征着组织成员的隐秘和低调。同时,“封”是一种抹杀个性的行为,意味着这些成员告别了个人身份,只作为组织成员而存在。
对于这艘怪船,s一开始是排斥的。他几次逃离飞船,回到陆地,但由于一个极权组织的存在,陆地上的生活并不容易。这个极权组织杀了人民,也杀了S的同伴。最后,在离开了几次之后,S回到了船上,用黑线把自己的嘴巴缝上,从而成为了船上的一员。
于是s过上了这样的生活:在船上的时候,他工作,写作(他不会说话,只能通过写作来表达);回到岸上后,他们实施暗杀,反抗极权统治。显然,这也是石茶卡自己的人生经历。
书中第八章,飞船被极权组织摧毁,只有S和索拉幸存。在书的最后一章,S和索拉一起去刺杀极权组织的首脑韦伊沃达——按照第一个故事里的设定,手稿的最后一章是不完整的,最后的结局是由译者考黛拉编造的。少女心的Cordella为故事安排了一个圆满的结局——S和Sola成功暗杀了Vejvoda,最后他们决定建造一艘属于自己的新船。
这是第二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问题在于,一方面,作为第一个故事中的自传体小说,其情节需要与第一个故事形成良好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它是第三个故事的母亲,所以它也必须为第三个故事服务。
夹在中间的最终结果是,这第二个故事情节很生硬,人物也很模糊,有些章节有玄机之嫌。简单来说就是不好看。
第二个故事的失败也导致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网上讨论忒修斯的船的人,大部分都是在说解谜(对应第一个故事和第三个故事)。第二个故事占据了全书的大部分篇幅,却很少被提及。
先说书的第三个故事,这也是书的最大亮点和卖点——解谜,书与读者的互动,小说的叙事方式。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叫埃里克的年轻人,他在施·查卡的作品出版几十年后,向他的大学图书馆捐赠了一本《忒修斯之船》。这本书包含了很多埃里克自己的分析笔记。一个叫简的大学生看了之后很感兴趣,也写了评论,留下了自己的看法。埃里克看到后,进一步留言回应。就这样,两人通过文字(也就是上面第一个故事的内容)一步步解开了石茶卡的身份和S组织的谜团。
这第三个故事的叙述完全是通过书中一行行的注释来完成的。而且这些评论并没有按照时间顺序一页一页的出现,也就是说1页的评论可能是在150页的评论之后写的。虽然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笔迹来区分不同时间阶段的标注,但即使是同一种颜色,其出现时间也存在混乱。
不得不承认,看了他们的笔记,然后在脑子里拼凑第三个故事,还是有点意思的。
然而,第三个故事有两个不可忽视的缺点。
首先,第三个故事的情节太平淡。基本上来说,两个人是通过交换纸条一步步解开了谜题,同时也一步步加深了彼此的好感。最后谜题解开了,他们在一起了。真的很开心。不过基本没有什么波折,第三个故事里的反派——一个叫穆迪的大学教授,为了学术声誉,阻止了他们的研究——也没做多少事。第三个故事没有曲折就结束了。
第二个缺点涉及间接叙事技巧的固有缺陷。间接叙事不同于传统的叙事技巧,它允许读者自己收集各种信息,然后拼凑出事件的全貌。现在有些游戏也会采用这种手法,就是不会直接给你讲一个故事,而是让你通过游戏中的各种物体自己去推断一个故事(比如一个小游戏《Klep to Cats》)。这种叙事手法一波三折,新颖独特,但有什么不好呢?
首先,读者有相当大的收集信息的自由,所以作者不能像写传统文本那样牢牢控制读者的阅读体验。所以控制故事的转场会相当困难。
其次,要讲好故事,就要对关键部分进行大篇幅的正面描述。间接叙事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它的描写都是并排的,迂回的。最后让读者觉得“高潮不突出,没有情绪释放点”。
这两个间接描述的缺点在忒修斯之船的第三个故事中仍然存在。
好吧,虽然说了那么多忒修斯之船的坏话,但我还是不后悔买了这本书。因为它的形式真的很新颖——虽然有些“形式大于内容”,但是做工真的很优秀。该书作者敢于探索一种全新的文本形式,这种精神也值得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