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人的美,语文的深度20190121如何解读诗歌——甘国祥
张老师你给我讲讲《早发白帝城》怎么学,让我想起了我家孩子四年级李白的课。这里有“早送白帝城”。李白的课程以生活为主线,将李白的诗嵌入李白的生活语境中。《早送白帝城》这首诗是李白流放夜郎时写的,到了白帝城,突然接到赦免的消息,喜出望外,乘船东行。如果不涉及李白的生活,单说这首诗的幸福就显得轻佻了,但如果加上李白生活中的一段作为背景就显得生硬了。不过,说完李白少年天才,带剑旅行等。,我就说说李白晚年的这首诗,一个巨星陨落的悲伤,而李白在悲伤中呈现的乐观和自信,大概会更立体,更真实。带给孩子的感受会更深。@河南彭
甘国祥:
李白之乐与我何干?
曹小丽:
诗歌有生命感。没有生活的场景,只谈诗有什么意义?
甘国祥:
如果这首诗好,是因为李白的经历吗?
那么一个人坐在敬亭山有什么好处呢?
如果真的有懂李白的人,读这首诗你会觉得好吗?
赵国祥:
一首好诗光有好的经历是不够的。一首好诗是关于一首击中心灵并引起你歌唱的诗。
甘国祥:
那么他觉得什么好呢?说话好听需要“背景知识”吗?背景好还是诗词好?
曹小丽:
不知道李白是谁,读《早发白帝城》《独坐敬亭山》都会觉得不错。但是,加入李白会增添更多的感情。
甘国祥:
有什么补充?你能说出来吗?
赵国祥:
有时我常常忽略背景,试图从文本中解读诗歌,但效果并不好。
情感和思想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曹小丽:
如果没有背景,那简直就是轻快。如果加上背景,可以看出李白落魄又突然被赦免的悲伤,但他依然保持的乐观自信与此形成对比,李白的性格更加鲜明。另外,生活是一根线,每一首诗都挂在这根线上。每首诗都是滋养的,不是散落的。
赵国祥:
课文自有它的长处,那么我们应该了解它什么呢?但如果你了解了这个人,然后去解读文本,你就会不自觉地忽略读者本人。这一定好吗?
甘国祥:
我们读的是诗歌,不是诗人的故事。
习惯了标签
赵国祥:
知人论世是必须的,但不建议盲目去做。其实没有老师会单纯的去了解背景,背景只是进入正文的一个线索吧?
运城岳小荣:
哦,我们所谓的背景可能不是背景。
所谓背景,大多是后人加上去的。
甘国祥:
或者只是——故事从何而来?靠谱吗?
很多背景都是人为创造的,这是不真实的。
为诗歌创作故事
曹小丽:
那我们怎么确定背后的故事不靠谱呢?
甘国祥:
枫桥附近夜泊的背景故事是什么?
曹小丽:
如果每个背景都需要质疑,那我们相信什么?
甘国祥:
故事是故事,只是故事,不是解读诗歌的方式,而是前人已经如此理解的线索——他们已经这样理解和整理了。
每个故事都是人们之前的理解。
这是事实,但不是诗歌的事实。
只是说明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诗歌。
甘国祥:
诗歌是语言的游戏,既包括诗歌本身,也包括与其他文本的游戏——理解诗歌的游戏就是理解诗歌。
所谓的符比星,意象,意境符号,都是游戏可见的痕迹。
运城国际王:
读诗时,你应该专心致志。你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用这个词?先说其他的。如果不是灵光一闪,那就是事实。如果有必要带入后台,也是证据。
曹小丽:
解码了李白的第一个语言游戏,是李白吗?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作为李白的一门课程,要讲李白一生的故事,应该从诗本身去读,而不是从外部背景去读?
甘国祥:
李白教一首诗和分析一首诗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理解诗歌是一种职业素养。
标签化只会让我们失去独立分析诗歌的能力。
王:
是的,应该这样读。李白在课程中学到的不是李白的人生经历,而是他的人生感悟。
甘国祥:
分析这首诗需要地理知识,而不是历史。抓住了地理特征和奇怪矛盾的“欢”字,诗歌几乎爆炸了。
曹小丽:
然后呢
甘国祥:
对比阅读,少年李白的《望天门山》“一日孤帆来”。
两种风景的异同,两个诗人的异同。
两种诗情的异同。
如果作者都是李白,为什么这里说“归”呢?
曹小丽:
如果作者是李白呢?
甘国祥:
据说他是从远处顺流而下的。为什么他要顺流而下“回归”呢?
对,先匿名看《早期百度市》。
王:
还有,重生。来,自信一点。
甘国祥:
如果不是李白,不认识李白怎么办?
诗人李白也是如此?基于地理,不难作出猜测。
江陵不在千里之外,一天也回不去...
诗歌不是真实的景物,而是利用景物的特点来发泄自己过分的感情。
至于发生了什么,暂时不知道。
王:
重生的喜悦就像春风的马蹄疾,一天就能看遍长安的花。
曹小丽:
喜悦有千万种,首先决定重生的,还是在我们加入之前。等待分析。
甘国祥:
反正诗人跟神经病一样开心。
所有类似的场景都可以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
所有的背景只是证据,不是充分的证据。
甚至有时候背景故事完全是杜撰的,所以理解上极具误导性。
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也就是需要合理使用。当然,作者的背景是有用的信息,但是使用不当是不对的。比如被降职不一定很压抑。
张鹏:
干老师的意思可能不是排斥作者,而是欣赏一首诗,剥去作者(故事)的外衣,回归诗本身的语言。作者也是一个读者,一个诗歌的原生读者。
甘国祥:
我以前说“暂停作者”。暂停就是暂时搁置,试着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嘴去读,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各种证明。
因为这个习惯,我看了《水貂头(明月几时)》和《独坐敬亭山》,这些和历史背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我都不同程度的还原了。
少年做李白的课程,不妨借李白感受诗意。
中学的诗歌鉴赏不能这样。
成人学术研究即将“另眼相看”!
甘国祥:
(一)我给小学生“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预告
背景补充:
张的生卒年不详。他是唐代诗人,与张之同时代,略早于李白等人。没有个人传记,但他的事迹可以在《旧唐何传》中找到。据文学史家程先生考证,在所有的唐诗选本中,都没有他的诗。从唐代到明代的二十多种诗歌中,没有一首是关于张和《春江花月夜》的。
《春江花月夜》最早的诗集是宋人郭茂谦的乐府诗,一* * *收录了五首同名诗。直到清代,王闿运才给予这首诗极高的评价。他在《香起楼》中写道:“张的《春江花月夜》用的是西周的风格。很孤独的一篇文章,但是适合所有人。李掩其鲜,宋词元诗盖其支流,宫中金碧辉煌。”
当代诗人闻一多在《宫体诗的救赎》中对这首诗进行了前所未有的赞美:
在这种诗面前,所有的赞叹都是说唱,几乎是亵渎。
更独特的宇宙意识!更深更广更静的境界!面对神奇的永恒,作者只有惊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诗人和“永恒”突然相遇,一拍即合...
.....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有宇宙意识升华出来的纯洁的爱,有爱放射出来的同情。这就是诗中之诗,峰上之峰。
.....张的成就是不可估量的。
预览键:
1.用艺术的方法反复背诵这首诗,并能进行朗诵。
2.结合注释和翻译理解这首诗的字面意思,想象和感受这首诗的意境。
预习思维:
1.古诗词很讲究押韵。这首诗按韵可作九段。请找出每段的韵脚,圈出押韵的单词。
2.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这个话题不是张首创,而是老生常谈。这种诗要求作者把“春、河、花、月、夜”五个主题写进同一首诗里。请分析这首诗的每一段是为哪个(些)主题而写的?这五段不直接写你在写什么?
你觉得第一段的风景是从谁的角度写的?这时,他站在哪里?
4.哪几段是写“船”的?哪几段是写《相思姑娘(岳明楼)》的?
5.你觉得船为什么会丢下爱人“漂流”?你觉得他应该流浪到很远的地方吗?《小王子》里的小王子为什么要离开玫瑰花去流浪?你认为他应该流浪到其他星球吗?
6.你认为卞从一开始就想念她的爱人吗?或者他在想什么?
7.如果这首诗只能以一个人的视角来看,是相思姑娘梦中的小船,还是小船梦中的相思姑娘?
8.你看过绘本《活了一百万次的猫》吗?故事前半部分的关键词是什么?故事后半部分的关键词是什么?
9.你喜欢船还是那个害相思病的女孩?你长大后倾向于做什么工作?
以上问题没有标题答案。关键是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去思考。
(2)
五
在初步感受到“边”和“相思姑娘”眼中的异月之后,甘老师又带领学生们往上走:“他们完全不一样,也就是说,边到底想追求什么?”
“永恒。”
“而害相思病的女人想追求什么呢?”
“失踪了。”
“失踪了?思念爱人是什么追求?”干老师引导他们更准确的总结单词。
“爱。”学生纠正。
“我用另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是永恒,一个是温暖。在漫长的宇宙中,一个是问,永恒在哪里,一个是说,此刻我需要一种温暖和温柔。这就是他们的不同。”
此时,“追求永恒”和“追求温暖”两组词语分别出现在大屏幕上“扁舟”和“相思姑娘”的对应位置。
“这很有趣。我们看到这个词出现了。什么事?”
学生们认不出甲骨文“艮”,老师就带着学生们分析宣讲:“艮其实是一个古老的常数。中间那个字是什么?中间是“月”字,上面一条横线代表天空,下面代表大地,大江大河,中间是月亮。原来是关于“江上天无尘”和“江边无月”的感觉。原来他追求的是一种永恒,而这种永恒恰好与古人的‘恒’字相吻合,就是用天地间的明月来代表永恒。这是船的想法,也是创造永恒人物的仓颉的想法。他们的想法一样,都想追求永恒。然而,那个害相思病的女孩呢?我们用另一个汉字来表达。这个甲骨文是对所有人的考验。你猜是什么?”
同样,对于这个甲骨文的“心”字,学生们也在猜测——火...
“心字。我在寻找一颗心。这还是个谜,先放下吧。”
“我们发现这两种追求是不同的。我们可以把船叫做男性视角,那么害相思病的女人叫什么呢?”
“女性视角。”
“你觉得哪个视角好?”
当学生亲切地说“好吧”时,干巴巴的老师让他们举手表决。结果大部分男生选择了男性视角,大部分女生选择了女性视角。
一个男生选择了女性视角。干巴巴的老师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他说还没决定。
一个女生站起来说:“我更喜欢害相思病的女生,因为她对爱情很忠诚。”
有几个女孩和她有同样的想法。都说“我也觉得她对爱情专一,一直等下去也不会嫁给别人。”“因为相思,我一直关注着平底船。”
甘老师也请喜欢男性视角的同学来谈谈。第一个男孩非常大胆。他说:“因为男人,你应该出去休息一下。”他的话引来一阵笑声。第二个男孩因为说“我喜欢船,因为我也想在漂流中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赢得了一批老师的粉丝。
随即,“哇”的一声,一群老师惊呼,为这位有志少年鼓掌。
然而,甘老师的意图并不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情绪来说。他想给学生带来更深层次的思维挑战。他给学生带来这首诗的新信息:“你知道这首诗沉寂了一千年后突然被人们喜爱,说它很精彩,那么人们为什么喜欢它呢?诗人爱上它是为了什么?你猜。是因为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
学生意见不一,两种意见都有。
“那我们来验证一下,这就是闻一多,著名诗人、美学家。因为他,人们非常喜欢这首诗。他这样评论这首诗。来,我们一起读。”
当时,大屏幕上除了一张闻一多的照片,还有几首闻一多赞不绝口的诗作为背景——
谁第一次看到河边的月亮?江悦年初什么时候拍的照片?
人生代代不息,江月只是年年相似。
我不知道江月在等谁,但我看到长江在送水。
还有闻一多先生的评价:
更独特的宇宙意识!更深更广更静的境界!面对神奇的永恒,作者只有惊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
这就是诗中之诗,峰上之峰。
“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学生读完之后,干巴巴的老师问。
“男性视角。”学生们的意见很统一。
“有一个人的观点与他不同,”ppt换了一页,是哲学家李泽厚先生评价这首诗的节选,干老师念给大家听:
其实这首诗充满了憧憬和悲伤,但那是一种童年的憧憬和悲伤,一种“独上高楼,望天涯”的憧憬和悲伤。
表现了我少年时期第一次人生展望时感受到的那种如轻烟般莫名的忧郁和悲伤。春花秋月,流水淙淙,面对无限的宇宙,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青春的短暂,生命的有限。
是青少年对生命和宇宙最初觉醒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惜,以及对这种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奈的悲伤、忧郁和留恋。
甘老师看了这个评价,看着学生们的表情说:“大家好像都懂了,但是我们能知道他是赞同男性视角还是女性视角?”
“女性视角。”有同学这样回应。
“你们都错了。你看,我会再读一遍。面对无限的宇宙,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青春的短暂,生命的有限。是青少年对生命和宇宙最初觉醒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存在的深切感受和珍惜,对这种存在的有限性的无奈悲伤、惆怅和留恋。“谁在说我的生命短暂,宇宙永恒?谁在说这话?”
“是一艘平底船。”这次学生们确定了。
“闻一多先生和李泽厚先生意见相反,但他们喜欢哪一个?”
“平底船。”
“都是从船上的男性角度出发的。”同时,大屏幕上全诗过渡段的诗和下面相思女部分的诗都被淡化了,只留下了诗的上半部分——小船的男性视角,十分醒目。甘老师接着说:“美学家都这么说,但哪个问题对诗本身更重要呢?”这时,诗中相思女子的女性视角又清晰地显露出来。
“都很重要。”学生说。
六
“这都很重要。我们读了一个故事。我们来证明一下。”
大屏幕上,ppt翻到新的一页。天啊,《活了一百万次的猫》的绘本插图和封面居然出现了。两个问题令人印象深刻:
故事前半部分的关键是什么?
故事后半段的关键是什么?
干老师先问了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喋喋不休地谈论着这个故事,但被枯燥的老师打断了。他让学生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
一个男生说:“关键词应该是意义。”
“意思?故事的后半部分难道没有意义吗?”干老师问。男生坐下来思考。
另一个男生说:“我觉得应该是空虚吧。”
另一个女生说:“我觉得前半段的关键词应该是活价值。”
几个同学的回答让干老师发现自己的理解还不够,于是说:“我就简单的把故事复述一遍。有一只猫活了一百万次。首先,它是国王的猫,国王对它很好。然后它就不高兴了,死了。它变成了贼的猫,贼的猫不高兴死了。小女孩的猫不开心死了。老太太的猫不开心。
“自由。”学生马上说。
“自由。故事就是这么讲的。那么前半段的关键词是什么?”干老师再次确认。
“自由。”
“那么人生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自由。”
“但是自由结束了吗?你还需要什么?”
其中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了句什么,我没听清楚,但是台上的老师同学都笑了。
甘老师同意了,说:“它遇到白猫,可以这样——我可以保留我的自由,我也可以给予我的自由,那么还有什么比长生不老更重要呢...
“自由!”
“自由固然重要……”
“爱!”
“爱是其中之一,还有朋友、老师、学生的爱,还有母子之间的爱。爱是人与人之间意义的源泉,意义来源于爱。”
然而,老师的对比阅读还没结束,他居然又想出了第二个故事。哇,这次是小王子。
甘老师问:“为什么小王子要离开他的星球和玫瑰(家和爱人)?”
一个女孩说:“我觉得那朵花当时太骄傲了,小王子感受不到那朵花的爱,就走了。”
另一个男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小王子一直活在花的世界里。他没有自己的自由。他想找到自己的自由,所以他离开了他的星球。”
苍南拿很多孩子读书做实验,另一个男孩起身说:“我觉得小王子离开他的玫瑰,是因为他怀疑他和玫瑰之间的爱情,认为玫瑰不爱自己,然后他决定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嗯,一个生命将要走向广阔的世界,对吗?去漂泊,去寻找。那么他最终意识到了什么,他想回到他自己的星球,回到玫瑰身边?”甘老师问小王子的第二个问题。
"他明白了爱是最重要的。"一个学生回答。
“也就是说,在浩瀚的宇宙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爱。”同学知道* * *。
“是爱。我一直在外面寻找,是的,我的自由对我来说很重要,但我曾经拥有的东西,我承诺过的东西是什么?”
“爱。”
“这是爱,对吗?友情和爱情都很重要,所以我无论如何都要回去。”甘先生这样评论了《小王子》之后,接着说:“可以确定的是,这首诗可以从《小王子与玫瑰》的角度来理解。你看,这条船就是小王子。因为某种原因,他会离开他的相思姑娘,去茫茫世界中寻找,去思考永恒的问题,去寻找生命的意义。一个害相思病的女孩就像一朵玫瑰。她不在乎宇宙最终会走向何方。她只关心我的生活和我爱的人。当它们结合在一起时,就有意义了。”
到目前为止,学生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深层含义的理解已经基本完成,干老师也回到了全诗的结构分析上。大屏幕上,再次根据老师的总结,依次出现相应的部分。
“嗯,刚才我们对这首诗做了结构分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你看,这部分写的是在平底船上,从男性视角——在无限的宇宙中追求永恒,从相思病女性的视角,她追求的是短暂生命的温暖。然后就是最后一段。最后一段是什么?中间一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一段是什么?”
“总结。”学生们非常李朗。
“是的,整首诗是从船的角度来看的。我们来读读吧。”
斜月藏海雾,碣石潇湘路无限。
不知多少人月归,月摇满河树。
学生读完,干巴巴的老师问:“归结为一个字,哪个字?”
“爱。”一名学生说。
“诗里有‘爱’字吗?”
“爱”干老师一问,学生们一下子就准了。
“爱,月亮上满是树。一种情感结束了整首诗。你看,有五种观点,两种视角,相思姑娘的视角和平舟的视角,还有两个人最后的关节点在哪里?感情上,这是诗。”
至此,全诗细读彻底结束。但是老师的讲座还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