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优秀数学教案
玩填空教案活动的目的
1,通过孩子的动手操作,理解全数和偏数的概念以及它和你的关系。
2.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孩子可以通过书写练习10以内加减法公式中的填空题。
要准备的活动
教具:装满球的篮子(4个大球和2个小球);一个水果篮(7个苹果和3个梨)
学习工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包(两个品种,数量不同,总数不超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个人都有一支铅笔和一本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首先,老师出示带球的小篮子,让孩子说说篮子里有什么,有几个,有什么异同。引导孩子说出总数,然后让孩子把水果分类,说:“有的是大球,有四个;有些是小球,有两个。“让孩子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列举加减公式:比如4+2 = 6 ^ 2+4 = 6 ^ 6-4 = 2 ^ 6-2 = 4。
第二,老师展示装满水果的小篮子,让孩子说说篮子里有什么,有几个,有什么异同。孩子说出总数,然后让孩子把水果分类,说:“有些是苹果,有7个;有些是梨,有三个。“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列举加减公式。如:7+3 = 10 3+7 = 10 10-7 = 3 10-3 = 7。
第三,引导孩子做“相应的口语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七个梨,但是三个,总数是10。
这是部分数和部分数,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引导孩子说出哪个零件号是?总数是多少?有多少部分?总共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苹果,3个梨,7个梨。
这是总数,这是部分数,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引导孩子说出哪个是总数?什么是部分数字?有多少部分?总共有几个?
第四,引导孩子说重点句子。比如:
(1)加法公式中,总数在末尾,其余为部分数;减法公式中,总数在前,其他都是部分数。
得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前面的结论。
(2)部分数与部分数之和为总数。如果从总数中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仍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需求总数是部分数字相加的;求一个偏数,从总数中减去另一个偏数。
五、小孩子玩牌。小朋友拿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他们有什么,总共有多少,分类,做记录。告诉你的搭档你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
第六,小朋友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个人可以做2种文章,不管多少。10分钟后,让孩子说自己捏了多少东西,一部分是什么,多少,另一部分是什么,多少。记笔记,告诉我哪个是总数,哪个是部分数。
七、儿童认识括号“()”;书面练习;教师的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老师总结检查孩子练习的结果。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和幼儿的活动中犯了哪些错误,并逐步改进。
第一次尝试教学,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孩子对“总数”的理解很好,对“部分数”有一点难度。孩子永远不能把“部分物体”和“部分数字”联系在一起。'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引导方式,让孩子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引导启发孩子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多少。部分号码在哪里,是什么?在这次活动中,发现有些孩子丢了实物,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所以我在上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孩子把直观的学习工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活动效果很好。
第三次试教成效显著。
总结这三次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新的突破点。
(2)寻找数学中的规律,以点代面,无所不知。
(3)和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把抽象变成具体。
“春季”教案切割的目标:
1.通过剪“春”活动,引导孩子独立表达春天美好的事物。
2.激发孩子大胆的想象力,用不同的变化自由剪出“春”字。
3.通过孩子的独立操作,理解“减法”的含义。
活动重点:我可以大胆想象用不同的变化剪出“春”字。
活动难度:理解减法的含义。
材料和环境创造:
1,小朋友已经学会剪“春”字了
2.工具:剪刀、胶棒、手工纸(每人数量不同)、方铅纸。
3或5以内的减法题(每人一题)
活动流程:
一、活动导入:
1.今天,春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纸。春老师带了什么彩纸?绿色代表什么?
2.今天春姑娘想请你再剪一次《春》。上次剪“春”字的时候,“春风”遇见了谁?
二、儿童剪“春”
要求:
1,切之前,数一数春老师给你带了多少张纸?
2.“春”每个字都不一样。
3.把剪好的“春”字贴在铅笔画纸上。
孩子剪了一些纸后,老师示意停下来。老师给的纸可以不剪)
第三,比较“春”字
1,请给孩子讲一下。你们的「春」字有什么不同?
2.老师总结孩子的变化,及时肯定孩子大胆的想象力。
第四,找话题:
老师:春老师今天给了你多少张纸?现在还剩多少张纸?是多了还是少了?可以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来表示?为什么要用减法?
老师总结:当剩余的东西小于原来的总数时,我们用减法来表示。
2.让孩子们根据他们剪“春”字的纸的用途找到相应的题目,把答案写在等号后面。
3.问题: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师生共同总结题目中每个数字的含义)
动词 (verb的缩写)扩展:
引导幼儿向同伴和客座老师介绍自己剪的“春”字和相应的减法题。
理解日历教学计划活动的目标
1.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与日的关系;用不同的计数方法探究: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叫日历,引导孩子知道有一个记录时间“年、月、日”。日历分为年份和类别。
活动重点:用不同的计数方法探究: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度:大月份和小月份分别是什么月份?几月顶流产?
三、活动准备
1.“年,月,日,1,4,7,12,31,30,28,365”大型卡片一张;2005年6月5438日至10月65438日至2月(大月、小月、二月大小不同)房屋状的自制日历;给每个孩子一张小卡片(年、月、日)和数字卡(12,30,31,28,365)。
2.各种日历、台历、月历、挂历。
四、活动过程
1.孩子们观察十二个“房子”并引起兴趣。又问有几套房子?有几个大的?有多少小的?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测与“房子”的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疑惑:为什么老师画的房子有的大有的小?
请拿起你椅子下的笔记本,分别认出这些单词。然后把笔记本藏起来。
3.讲故事和回答问题,帮助孩子理解年、月、日的概念和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卡片和数字卡,探究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这位妈妈叫什么名字?2008年(日)母亲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妈妈给日本娃娃建了几栋房子(12)?这些房子(月份)的名字是什么?大岳府(1,3,5,7,8,10,12)有几个月?小月的房子有几个月(4,6,9,11)?大月亮有几天(31天)?流产有几天(30天)?最小的是几月(1)?多少天(28天)?(365)妈妈有几个日本娃娃?(通过不同的计数方法知道)。
5.谜语。叫日历,引导孩子知道有一个记录时间“年、月、日”。要明白日历是分年份和类别的。
6.引导孩子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有什么区别,会不会用?
动词 (verb的缩写)活动的扩展:
1.引导孩子学习如何查看日历。
2.组织孩子观察闰年的历法,引导他们找到二月,让他们知道一个“特殊”的年份会有366天,每四年一次。
猫和老鼠教案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准确快速的进行运算。
2.开发孩子的敏感度,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秩序。
活动准备:
鼠标(背面有公式)、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有公式)、投球箱(箱子上的数字是1-10)、公式题(给小朋友和老师用)、彩旗(旗上有数字)、场景设置、一个铃鼓和雪花。
活动流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孩子们扮演猫宝宝。
老师:宝贝,妈妈今天带你出去玩,好吗?快点,上火车,我们走吧!(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身。
2.无意中发现鼠迹
老师:啊,这里真美。找个朋友玩一会儿!
宝贝,快来看,这里多乱啊!谁干的?看,这里有老鼠的脚印!
年轻:老鼠
老师:哦。原来老鼠做了坏事。让我们来清理(带领孩子清理垃圾)。
老师:来吧,宝贝,让我们坐下来试着对付他们,好吗?
孩子们坐下后。
老师:宝贝们,你们想用它们做什么?
孩子们讨论并回答。
老师总结:刚才孩子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妈妈教你一些抓老鼠的技巧,好吗?
3.教师教授技能
A.看谁脑子快(看公式讲答案)
老师:妈妈,我们来看看现在哪个宝宝的脑子转得最快,好吗?
计算公式,小朋友说答案。
B.检查代码(回顾对数游戏)
老师:刚才,宝宝们的脑子转得真快,现在妈妈要来测试你了。以后抓老鼠的时候,妈妈会和你有联系信号。我们的信号是看着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然后你跺脚,这样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跺脚的次数加起来就是小旗上的数字,好吗?
C.看谁有耳朵和精神(听完数数公式)
老师:现在妈妈要测试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好,好吗?请从你们的椅子下拿出你们的卡片,然后你们的妈妈会敲手鼓。听多少遍,从你卡片上的公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和你妈的铃鼓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射击(综合练习)
老师:现在妈妈邀请你玩一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在前面,好吗?
孩子们摆好椅子后,
老师:宝贝,看,这是什么?你知道怎么玩吗?谁来说点什么?
老师讲解要求,孩子们练习投掷。打完后,老师检查对错。
执行任务
老师:宝贝,你的技术真好。现在让我们开始抓老鼠吧!过来跟着妈妈。
播放音乐,走来走去,停下来。
老师:现在,宝贝们,妈妈先探探,然后我们再秘密联系你们,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摇旗盖章示意,孩子回答。
A.先派个孩子去抓
老师:你看,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如果答对了,孩子真的能抓到。这个婴儿解决了这个问题,抓住了一个,然后来到他妈妈面前领奖。
孩子算完之后,去找老师要雪花(老师会看孩子题目对不对,对了就给雪花)。
老师总结:你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尾部分
带孩子坐火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