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武术的白眉拳
白眉拳首传者是惠阳人张礼泉。他传给徒弟秦程九、廖绵带等人。张礼泉曾在广州设“大同会武馆”授拳。民国18年(1929年)曾任两广国术馆教师。二三十年代,与林荫堂、林耀桂、黄啸侠、赖成己被誉为“南方五虎将”。较有名的门徒是曾惠博、夏汉雄等。该拳流传于惠阳、肇庆、新兴、广宁、佛山、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和美国、加拿大、东南亚各国。
张礼泉深得竺法云禅师真传,曾挫多派拳师,功夫造诣已至化境,解放前有“南张(礼泉)北柳(森严)”、“东江猛虎”之誉,并与林耀桂(龙形拳)、林荫堂(莫家拳)、赖成已(老洪拳)、黄啸侠(罗汉拳)被称为“南方五虎将”。白眉拳要求含胸拔背、沉肘落膊,肘不过肋外,两手护胸。身形浮沉吞吐,时起变化。“手随身去,身随步转”,手法严密,讲究摸黏,长短桥结合。“两手不归随手去,得桥抢马过三关”,“出手如雷击,发劲似放箭”,“走出梅花,脚起无影”,“手封上门,脚打下门”。 诗曰:“内家拳白眉,练就寸寸肌,双眼炯炯明,身轻燕子飞”。白眉派拳术包括“三形、四标、五向、五行、六合、六劲、八式”等要诀。“三形”为身、手、步形态。即:圆、扁、薄。“四标”为内劲,又叫“四运”或“四象”,即:吞、吐、浮、沉。“五向”指五个方向,即上、下、左、右、中。“五行”为用劲之方式,即刚、柔、轻、迅、重。“六合”即是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三线对争,六面相合。“六劲”为发劲之身体配合,即:指、腕、肘、肩、腰、足六个部位,出势发手要求六劲齐发。“八式”为步法结合手形攻击防守的方式。即鞭、割、挽、撞、弹、索、盘、冲。
一、内家劲功,威猛迅疾;
二、手法绵密,快速稳健;
三、以攻代守,击打要害;
四、协调整齐,内外合一。
拳术套路有:小十字、十八摩桥拳、石狮拳、猛虎出林拳、四门八卦拳、三步拳、三门八卦拳、六劲神摩拳、地煞拳、七点梅花拳、直步拳、虎步拳、九步推拳。器械套路有:飞凤单刀、大阵棍。另外,不少白眉门人在传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研练体会和实战、授徒的经验,也创编了不少形形式式的新套路。凡入门学习白眉派武术,必须先理解祖先之训词,才按部就班学习。曰:研拳法、究拳宗,直步拳、是练功,吞吐浮沉在其中。十字本是扣打术,三门乃是偷打功。四门八卦猛如龙,追空抢打势如风。若要下盘腿功好,朝夕勤练地煞功。九步推,法犹凶,摧马行桥任我攻。十八摩、变化多,暗藏机关重叠重。练到炉火纯青后,猛虎出林是高峰。
白眉拳盛传于粤西一带,惠阳地区、肇庆、云浮、高要、新兴、广宁、佛山、广州、深圳以及香港、澳门等地,更流传到美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各个地方。